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东海岸的新城市。
16公里长的滨海大道基本贯穿。
核心提示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同年12月8日,华侨实验区正式挂牌。一年多来,华侨实验区抓住历史机遇,大胆探索发展新路,积极做好“创新”文章,加快扩容提质步伐,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实验区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有力助推了城市的发展。
目前,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20平方公里填海工程已全面完成,试验区注册企业2129家,注册资本总额198亿元。截至2015年底,“华侨板”上市公司372家,意向股权融资38.2亿元,意向债券融资19.9亿元,累计意向融资金额58.1亿元。
华侨实验区成为汕头十二五规划中闪亮的一页!
国务院批准设立汕头华侨试验区,赋予其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路子的重要使命。创新成为华侨实验区发展的最强音。一年多来,华侨试验区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增动力,积极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取得了丰硕成果。
创新使用PPP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华侨实验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因此,试验区大胆探索实践,与中信集团、中国交通建设总公司战略合作,率先采用PPP模式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切实减轻政府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支出压力,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效率,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落地。
如中信滨海新城项目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城市产业投资等一系列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在东海岸新城项目中,中国焦健投入填海建设资金,市政府主要负责项目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管,协助完善项目审批前期程序,通过政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除上述两大项目外,试验区广泛采用PPP模式推进广澳港区、粤东物流新城、华侨产业新城、金凤华侨城金融中心、东丽、夏莲污水处理厂等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创新人才机制吸引“高端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华侨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引进。如何创新体制机制筑巢引凤?以中国科协批准在汕头设立海智工程广东(汕头)工作基地为契机,实验区将加强与海外科技团队的沟通,拓展海外智力引进渠道,力争到2020年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科研团队10个、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0名、留学人员40名,建成2个省级以上留学人员创业园。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1+10”政策,投入2500万元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入选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业计划”,推动“新侨回国创业示范基地”项目落户试验区。
创新“一址多户”营造高效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汕头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的优势。去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华侨实验区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赋予实验区管委会及其工作机构实施行政管理的法律主体地位。目前,管委会建立了扁平化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探索建立决策委员会、管委会、华侨试验区顾问委员会“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提高重大决策科学化水平。
此外,试验区还创新试行了“一址多户”登记模式和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促进了投资便利化,建立了高效的营商环境。目前,在华侨实验区注册的企业有2129家,注册资本总额198亿元,其中大型企业已投资数百亿元。
“侨板”首个融资项目落地
成功融资500万元。
近日,我市一家小贷公司通过“侨板”成功融资500万元,成为“侨板”首个成功融资项目。这也是“侨板”利用金融“试验田”优势,在融资模式上的创新突破。
“侨板”设有交易融资层和展示孵化层,可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路演展示、跨境金融等服务,通过对接阿里、JD.COM、凤凰金融等互联网平台,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华侨板开板当天,首批上市公司已达218家,拟融资51亿元。目前报名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截至2015年底,上市公司372家,意向股权融资38.2亿元,意向债券融资19.9亿元,累计意向融资金额58.1亿元。
日前,澄海区一家在“侨板”上市的小贷公司遇到盘活资金困难,提出融资要求。同样在海外板上市的广商互金服务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后,与海外板合作开发了一款新的融资产品,在广商互金互联网平台发布,24小时内成功为这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500万元。
据悉,依托广东股交中心严谨的结构流程、完备的风险控制和成熟的融资体系,本次合作从项目洽谈到产品上线仅历时短短一个月,充分体现了“华侨板”服务上市企业、盘活小贷公司资产、为小贷公司提供合规高效融资渠道的优势。此次“侨板”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在“侨板”上“打包小贷优质资产、转让收益权”的创新模式,也将为粤东小贷公司合规融资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具有开创性意义。
依托华侨实验区建设构建城市核心圈
“两翼齐飞的齐飞”推动城市扩张和品质提升
汕头城市发展中人地矛盾突出,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一年多来,我市以华侨实验区建设为基础,精心构建集山、海、河、城等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圈,使实验区与汕头大学、粤以理工学院(待建)、中国(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为支撑的西部生态智慧新城形成“两翼齐飞”。如今,一座高品质的新城正在冉冉崛起。
根据近日正式发布实施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实验区将重点打造“三城一港”的a 空室结构,形成功能集中、集约空室、陆海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即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滨新城、广澳国际枢纽港。目前,起步区东海岸新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多亿元,填海和水利主体工程全面完工;16公里滨海大道已基本贯通;投资57亿元的汕头湾隧道已进场施工,确保2019年竣工;汕头保税区6.7平方公里的填海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在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华侨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国家示范高中、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正在加紧建筑方案设计;南滨新城中轴线建设全面启动,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8亿元。总投资约380亿元人民币的华侨创新产业城将被列为国务院侨办支持的重点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00亿人民币,包括“5+1”六大功能板块,包括大型会展中心、华侨贸易文化中心、华侨高科技产业园、华侨健康园、华侨教育基地、华侨新村。
文/本报记者图/通讯员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委会,华侨试验区范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46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