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区“万人帮企帮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优化帮企帮乡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下大力气帮企业排忧解难,为乡村排忧解难,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了乡村发展潜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高层全员部署,掀起活动热潮
2021年7月8日,建安区“万人帮企联乡帮村”动员大会召开,对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打响了帮企联乡帮村的第一枪。
为确保工作成效,建安区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万人帮扶企业、驻村帮扶。同时,选优配强活动办公室,从区直属单位抽调76名干部,成立5个工作组、6个服务指导组、4个督导指导组,为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联乡帮村”活动迅速在全区铺开。
28名区级领导分包56家重点企业,联系16个乡镇(街道),分包58个村(社区);478名干部下沉到366家企业、382个行政村(社区)。无论是在“四企”、小微企业还是乡镇村,随处可见帮会成员忙碌的身影。
以“起步就是冲刺”为驱动,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金标准”,建安区制定出台了《万人帮企帮村实施方案》、《建安区“万人帮企”工作机制》、《各地区联村帮村责任制》、《关于继续开展六项对接活动的通知》等多项工作机制,明确帮扶干部责任,建立问题快速收集。
再看建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帮助联合参谋问计解难,工作机制高效运转。“万人帮企帮乡帮村”的热潮迅速掀起。
精准服务,创新理念,帮助企业爬坡过坎
“当场回答,三天解决问题。这种效率让我们企业更有信心!”河南向辉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自豪地说。
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向帮扶企业的干部反映,按照环保工作要求,厂区内应分流雨污,但雨水排放口一直不畅通,公司无法妥善处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园区雨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接到企业需求后,生态环境分局和区住建局当天到工厂查看雨水管网建设实际情况。当天明确了雨水管网接入的位置和路线,协助企业在3天内完成管网布局建设。
对于企业和村提出的问题,建安区坚持一企一策一村,通过“简单问题直接办理,涉及多个部门,复杂问题工作组牵头,重大复杂问题工作组和六助企业工作组、建安区联合办”四种方式提高问题解决率。为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安区创新引入电话交流走访、部门约谈、及时回访、督导走访的“四访”工作法,通过“四办”“四访”相结合,不断提升活动实效。
这只是建安区打出的众多创新组合拳之一,着力做深、做实、做实效的工作,帮助联合干部下基层,听民意、解难题、办实事,不断为企业、乡村提供真实、精准、有效的服务。
实现六个对接。加强政策对接,印发惠企政策集,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培训,确保各类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开展政银企对接,5家企业与4家银行达成合作意向1.87亿元,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通过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打开产品销路,平滑产业周期。实施“产学研”对接,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区内企业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就业对接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8场,发布就业岗位5600个,服务企业112家,服务求职者2300人。深化两化融合对接,举办相关活动6次,提升现有两化企业运营水平,同时制定培育和扩大两化企业规模的规划。
实施三大工程。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工程,超额完成2021年招商引资计划,以项目建设提升发展后劲。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选择一批基础好、优势突出、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和提升标杆,特别注重提高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效益,推动企业升级。目前,全区新增“四大企业”65家。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专精创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和管理咨询诊断服务活动,组织23家企业参加创客中国大赛,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优化审批流程。通过开辟企业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缩短项目用地审批时限、放宽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限制、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许可审批中的“容差受理”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网上办公”、“预约办公”、“专项办公”,确保项目审批“封闭式”,为企业节省时间和精力。
建安区以实际帮助和真心做事,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敢于思考和尝试。这一套“组合拳”下了,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百姓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有了着落。全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活的机制狠抓关键点助力乡村振兴
建安区坚持用好乡镇挂钩帮扶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帮扶村在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围绕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果、信访维稳、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改善、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主动作为,坚持一线部署、一线落实,通过抓重点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做好衔接,勇挑重担。为促进“联乡帮村”与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有效结合,优化全区帮扶干部调整,全区安排村级扶贫带头人324名,帮扶责任人1450名,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437名;帮助干部认真落实“三监控一报告”网格化监控制度。通过全面排查,新确定28户80人作为监测对象;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236万元,实施72个项目,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新增小额贷款100笔377.1万元。
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建立市县两级帮助干部化解信访工作台账,分批交办信访143件;帮助干部第一时间走访村两委干部,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疫情防控冲在前面。建立区、乡、村联防联控体系,协调公安、科技、卫生等部门协同工作,确保工作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控要求和措施全面准确传递到“终端终端”。帮助干部不惧疫情下沉,指导各村落实防疫措施,指导各村第一时间为返乡人员向乡镇报告,落实防疫措施,形成闭环控制,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环境改善,生态优良。围绕人居环境改善的四个方面,全盟干部通过印发《党员率先垂范建设美好新家园》倡议书,发出了《创建五个美丽庭院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并开展广播媒体宣传,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调动农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干部采取“拉网式、全覆盖”的方式,与乡镇一起清理村庄、道路、水体的堆积垃圾,拆除废墟,加快改善村容村貌。
官池镇南石庄村优粮直播,带货潘红摄
提高收入,促进发展。帮助干部和村委会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480万元,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0个,社区工厂137个,培育星级养殖场37个,特色种植企业13个,带动2676户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各乡镇实际,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如温店镇老庄村陈村“乡村旅游”、荆灵镇霍庄村“电商经济”、官池镇石庄村“村企结对”、玉林乡贾庄村“返乡创业”等。积极探索成立由村党支部牵头的合作社,依托“党建+农村金融”工作,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与乡镇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为11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提供每村1000万至2000万的授信额度;采取“政府+银行+合作社+保险公司”四位一体的拓展模式,成立“村党组织牵头合作社发展基金”。全区17个注册村党组织领导合作社,成立了5家公司,带动891户入社,新增集体经济项目22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365个,占99.1%,涌现出桂村乡杨村、水道村等。
编辑:郭
编辑:胡俊华
审核:张江玲、赵红娟
监制:张
来源:建安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激发企业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建安区“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纪实":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46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