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1961年5月出生,1981年6月入党,杭州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澳门科技大学MBA,浙江大学MBA学生导师,浙江友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由其创办的友康是一家以食品为核心业务,房地产、投资为新兴业务,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的集团企业。在食品领域,友康涉及食品制造、食品物流、食品贸易。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友康集团已跻身中国冷食行业五强,并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主流思想。这对企业很重要,对员工个人也是如此。在虚拟化的复杂环境中,大家很难在一个地方思考,在一个地方努力。所以公司的管理者必须知道,他们每天都在拔河,分神就会输。
商报记者闫洪波综合报道
杭州友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戴先生昨天上午因病去世。全国人大代表戴因病于2016年3月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他白手起家创业。
在垃圾桶里寻找市场信息
说起友康的紫色冰淇淋,杭州人都知道,那是一种美妙的味道。
1992年,友康成立时,还只是杭州机场路上的一家小食品厂。为了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戴和他的员工定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翻找雪糕棒的回收箱,然后收集里面的雪糕和雪糕包,看看有多少竞争对手,有多少。甚至看看里面的包装纸,看看哪种口味最畅销。
戴后来对媒体解释说,冰棍卖完之后,包装袋一般都会被放进废纸篓。翻阅一下,你会发现优康的产品在某个区域占市场竞争对手的比例,然后分析品种的结构。
凭借最低的成本,最直接的市场信息,以紫色冰淇淋起家的优康,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成为省内冷饮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那时,30出头的戴每天都早早地去工厂上班。先是穿着白大褂在车间的冷库里走来走去,然后和厂里的大学生打了一会乒乓球。我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戴曾经说过,“我们是食物的制造者。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生产健康的产品?”所以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先在健身房跑40多分钟,然后花一个多小时练器械。
他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每年都有“死亡”食品安全
也许是行业的原因,戴特别注重食品安全。作为杭州市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每年都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议案。戴曾经说过,安全问题可以在一瞬间摧毁一个食品品牌。“看他盖高楼,看他招待客人,看他盖楼塌。”
2013年,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戴带来了7份提案和建议,都与食品监测和标准有关。他曾问: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有的企业会说,我们要市场第一,成本第一,质量第一。哪个是第一个?
戴认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成本优势第三。这个顺序非常重要。友康在实验室投入了3000多万元。
2015年全国两会上,戴建议,农兽药残留标准管理制度由法无禁止即“列举制”改为法无禁止即“许可制”。
标准是判断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法定标准。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最严谨的“标准”是前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是基础。戴认为,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缺失”。
戴直言,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应该做到“三规一透明”。“要有法规,有章可循,有章可循,要加快标准的出台。监管部门也要按规定监管。另外,要做好透明,打造透明农业,通过互联网公布相关数据,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他太想念它了。
就是把友康打造成“百年友康”
与很多浙商的谨小慎微风格略有不同,这个以冷饮起家的杭州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说起他的豪情,他会笑。
佑康也不是没有风光。2006年,优康提出转型并付诸实践:从制造业的一轮驱动,到带动几轮的多轮驱动,成功从食品制造转向冷鲜食品制造,从而享受到产业协同的甜头。
截至2010年,友康集团拥有28家企业和八大业务板块。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业务都被友康收了。海宁粤海包装、山东盈泰食品集团、小额贷款公司...这些都是这个团体的新成员。当时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友康打造成百年老店。”戴说,他向往的是“百年健康”,所以这么多年食品主业没有变,也不会变。
戴还关注了食品电子商务领域。2014年3月,戴在全国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商产品质量提升体系的建设,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迫切,不能等到危害到一个行业的发展。
2014年7月,戴透露,友康的“萤火虫计划”即将启动。是一种智慧社区电商模式。通过惠友O2O智慧社区电商平台。com,把周围的社区店整合起来,做一个像萤火虫一样温暖的智能便利店。据他透露,计划年底接入10000家门店,2015年在浙江50个县市复制50000家门店。戴当时的愿景是以用户为中心,围绕“鲜”字,线上线下O2O运营,打造智慧社区生态圈。
他不畏传言要建食品行业第一家“透明工厂”
戴是一个有魅力的企业家。很多在友康工作过的老员工说起戴的话,都是满满的敬意。
在友康内部,有一个著名的算术问题:100-1 = 0。戴经常告诉员工,这是一个关于质量的算术问题,这传达了一种同理心。生产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问题才能成立。
一般来说,如果100个人吃了优康的产品,这100个产品中有一个不合格,那么对于吃了不合格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不合格。
“再次放大这个产品的概率。中国13亿人口,每人吃一根冰棍。这百分之一的数量是非常大的。甚至大到足以摧毁一个公司的数量。”2013年,站在浙江经济年度人物的领奖台上,戴坦言,做食品企业本身已经如履薄冰。
早在2009年,友康集团就投资5亿元建设了全国首家食品“透明工厂”,并正式投入使用:从原料检测到产品出厂,全程对消费者开放。当时有人说“透明工厂”是作秀,有人认为戴是在自找麻烦,连你自己的股东都反对,但戴坚持了下来。
戴表示,该产品存在一级资质和二级资质的问题。第一个资质是指生产过程,第二个资质是指出厂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如果消费者是吃了不合格产品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如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发表意见,看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他跨境投资房地产生意受挫,陷入困境。
从1992年杭州机场路上的一家小食品厂,到2008年进军房地产行业,再到成长为年收入超百亿的多元化集团,友康一路走来,困难重重,风光无限。
2015年,一则优康破产的消息传出。谁也没想到,这件事成了转折点,佑康从巅峰跌落。
据时代周报报道,佑康已经无力应对房地产乱局。直到现在也很难判断是主业拖累了房地产还是房地产拖累了主业。但以这个项目为原点,可以窥见一个跨界地产新手的鲁莽和不成熟。步子迈得太大,是对企业战略发展的终极拷问。
“浙江物产集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由于友康集团资金链危机,自2015年8月起,友康食品公司不得不以设备维修的名义于2015年11月16日停产。
据了解,在企业的关键时刻,江干区委区政府邀请省内最大的国有企业浙江物业集团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帮扶对策和实施方案,依托物业集团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友康提供运营帮助,帮助友康恢复生产和市场供应。2015年12月14日,停产28天的友康在春节备货高潮前恢复生产,缓解了企业危机。
戴曾将佑康推向巅峰。当一家在食品领域颇有建树的公司涉足房地产,剧情开始变酸,甚至流露出悲伤。
(每日商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祐康新董事长,祐康集团董事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354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