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8月9日讯(记者叶通讯员杨刘罗维洲实习生王谭倩陈雨伦)湖北大冶22岁的“90后”程某,一心在大城市谋发展,没想过正经生意。他打着“小额贷款”的幌子开了一家专门敲诈勒索的公司,他不知道诈骗的受害人一旦借钱就落入了精心设计的陷阱。武汉洪山警方闻讯,迅速控制了该团伙。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起诉中。
一位父亲的举报:群众举报,闹市区楼房里藏着不法团伙。
今年3月初,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接到群众举报信,称一伙坏人藏匿在街道口附近的一个小区。表面上他们开了一家科技公司,实际上他们针对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进行敲诈,骚扰受害者的家,目的是为了得到钱。作为一个父亲,作家对这样的违法犯罪深恶痛绝,也为孩子的无知感到痛心。他希望公安机关挥剑除恶,尽快查处这个危害社会的毒瘤,不让更多的人掉入陷阱。洪山区委常委、区公安分局局长张广民对此线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分局刑侦大队和洛南派出所展开调查。
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警方很快有了初步结果。这个团伙就藏在一个路口群光上园4栋1804室。他们自称“调调分期科技有限公司”,具体业务是为急需资金快速提供贷款服务。警方控制发现有6个人经常聚集在这里。他们用的是办公室的车,偶尔出去,有时也会带所谓的客户来公司谈事情。因为平时没有明显的噪音,就像一群年轻人一起来中国创业一样,邻居们也不是很在意。
侦查员花了近两周时间进行外围调查,警方终于获得可靠证据,确定这是一个敲诈勒索窝点。3月22日,经过一个上午的缜密布控,确认所有涉案人员到位后,民警进入房间,将还没来得及反应的团伙击毙。头目程,成员黄、张、陈、彭、何全部落网。
该团伙的作案手法:随便找个理由认定逾期和违约。
丽丽(化名)是一名外地女青年。今年3月初,通过网络中介,她了解到了“分期”贷款的事情。中介表示,这种“贷款产品”比较方便,不需要任何抵押或担保。只要调查需求真实,有还款能力,签约后马上放款,还款有明确的计划和时间,操作规范。礼来公司信以为真,于3月3日来公司签了8000元的借款合同,约定一年还清。还款方式是第一个月每天中午12点前归还66元,第二个月起每月归还857元,共还款11407元。事实上,公司现场只交了5000元,之后是1000元起的代理费和200元起的场地费。结果连本带利只拿到了3800元。
3月4日到3月13日,百合每天中午12点前回到66元。3月14日,由于上午课满,手机关机没电,导致下午1点后转账。3个小时后,“刁刁阶段”的4个催款员到她单位门口催款。丽丽只好跟着讨债人去了“刁刁公司”。团伙头目程黑着脸宣称:“您逾期未还,现在必须如数归还!”程还说,除了11407元,还有2000元的催款费和3000元的逾期费,共计16407元,当晚还款限额为15747元。莉莉发现自己掉进了陷阱,无法脱身。这个团伙里有四五个人把她围在沙发上,形成一种无声的威慑。无奈之下,丽丽四处打电话求朋友,最后借了5400元,求爱情。眼看天色已晚,程等人才勉强同意暂时不追全款。
礼来公司松了一口气,但三天后,程等人得知此事后,要求公司股东“严格”遵守合同。此后,丽丽又“退回”了1.1万元待结算。
另一位受害人反映,他利用自己的便利提前一天归还第二天的66元,实际上被认为是违约。另一个受害者被发现有更奇怪的违约理由。明明没有其他放贷行为,却被指控“在其他公司放贷”。洪山警方组织团伙时,开业不到20天的公司做了三笔交易,三方都被判10天内违约。在接受办案民警询问时,一名团伙成员交代,逾期与否是公司说了算,逾期其实是催款收钱的借口。
警方呼吁:不要为了方便而掉入陷阱。
洛南派出所办案民警宋涛告诉记者,越早根除毒瘤,伤害的人就越少,因为这家公司从规划到成立都没有用心良苦。
领导程某交代,去年他从外地找到这个“快速致富项目”,打着小额贷款业务的幌子,合同金额11407元(利率上浮)。实际上,他们只给了客户3000到5000元的现金。公司有专人负责接待客户,有专人负责收钱。为了规避风险,他们还故意让客户签署所谓的客户须知,郑重声明“我公司至今从未与任何中介形成合作关系,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向您收取除借款合同规定的费用以外的费用,如代理费、服务费、咨询管理费、分期手续费、担保费、保证金等。,与我公司无关,你有权拒绝或要求我公司更换业务员再借。”
团伙成员交代,公司只给1000元底薪,“下家”和催款另发。公司会找出出借人的准确家庭住址,称之为“胡夏”,一次性发给500元。公司还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12点前准时上班。如果他们迟到,将被罚款100元;如果他们在工作期间看电视、睡觉或制造噪音,将被罚款100元;如果他们旷工,一天罚款200元。公司会在每月15号安排员工聚会,所有员工晚上九点半下班。特殊情况下,安排加班者加班费按100元计算,工作期间不服从上级安排,挑衅上级者直接辞退。犯罪嫌疑人黄是团伙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名司机,也是一名讨债人。他说,看到别人被公司敲诈,他很不愿意出这么昧良心的钱。民警分析案情,特别提醒那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不要相信不法分子为追求不合理的高消费、赶时髦而精心编造的谎言。如遇此类侵害,应及时报警,确保安全。
来源:腾讯大楚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公司套路,小额贷款公司骗贷案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33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