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灵山村,有一座“许氏祠堂”,外面看起来古色古香,里面却别有洞天。过了大门,村党支部书记徐华仁直接把记者领到一个触摸屏前,介绍道:“这是我们的‘三小’监管O2O,英文叫onlineandoffline,就是大家熟悉的‘线上线下’。”
所谓“三小”,即权力小、项目小、资金小。记者看到,在电子屏幕上,“三小”监管和“三务”公开清晰可见。在家里,普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中国数字电视系统了解该村的家庭和开支情况。出门在外的村民,可以在手机上扫码,进入一个名为“乐水灵山青青家”的小程序,就能“抓到村里所有的事”。
灵山村是近两年普阳镇的“明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很多。徐华仁坦言,这个智能信息平台上线以来,避免了很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猜疑和矛盾。数字化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方面,村干部更放心,便于“轻装上阵”。另一方面,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监督。风清气正,发展自然更稳更快。
通过添加数字,我们可以变“知于码上”为“治于码上”,赋能乡村治理。灵山村的探索只是萧山区的缩影。近年来,萧山区农业与农村局在区纪委的指导下,梳理绘制了48个村级微观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村民只需扫码即可实现“一码在手,村务一清二楚”,各种诉求“一键直达”,形成诉求全链条闭环管理。
春节一过,瓜沥镇所有负责“李佳原”推广应用的工作人员都忙起来了,连续开会“充电培训”。在过去的一年里,11个当地村庄社区尝到了“李佳原”带来的甜头。接下来,到5月底,全镇75个村社区将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瓜沥是“城市大脑萧山平台”首批试点镇街。围绕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热点,该镇推出了由镇、村、户三级体系组成的“李佳原”,借助“区块链+网格”,设置了数字身份、数字互动、数字公益、数字信用、数字福利、数字服务六大板块。既实现了全民覆盖,又易于理解和使用。
八里桥村是第一个“李佳原”试点村。当时只用了三天时间,全村642户全部完成登记。此后,如果村里有日常事务和公益活动,可以在小程序中以任务单的形式推送。村民接单抢单,可以获得相应的公益点和任务点。前者体现精神文明,后者可以用来兑换奖品。现在村里开展治安巡逻、卫生整治等活动,一般十几分钟就能招到人员。
谁的贡献值高,谁的积分就多,积分也可以作为银行信用贷款的重要信用依据。这样的信用体系不仅适用于当地村民,也适用于“新瓜沥人”。目前,该镇正在开发信用评分系统,未来有望实现子女上学、就业、信贷、购房等方面的优惠和准入。
概念上和瓜沥镇差不多。戴村镇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叫“宫粉宝”。顾名思义,类似于老农村的“挣工分”,小程序里村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相应的工分奖励。参与和贡献越多,分工和信用越高,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
记者看到,“功分宝”与众不同的是,它与另一个名为“嬴稷”的小程序合作,提供标准化的专业指导,引导村民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数字化养鸡、标准化蔬菜种植等。工业促进发展,发展促进治理。
“数字经济”是浙江的一号工程。近年来,像萧山一样,浙江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治理的人不在少数,如衢州的农民建房“一事一议”改革、缙云县的低收入农民增收“小康码”、嘉兴南湖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减量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萧山数字经济政策,萧山区数字经济":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21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