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万元和1万元是某地方小贷公司10%股权在拍卖平台上的评估价和起拍价。与“姐夫”式的网络小贷相比,连续拍卖后的降价成为了地方小贷公司的宿命,彼此相差甚远。随着各地监管机构持续开展整治活动,牌照价格大打折扣、处境尴尬的地方小贷如何突破重围?
很多时候都是低价出售,很少有人问津。
3月3日上午10点,金华市靳东区信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华信通小额贷款”)经历了第二场拍卖。被围观2431次,被拍卖的金华信通小贷8%仍未能找到新主人。
在两次拍卖中,金华信通小贷的竞价也从323万元降至258.4万元,而其原评估价为461.248万元。
金华信通小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个名为“奉化力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股权”的拍卖标的,最早出现在2019年12月的拍卖平台上。本次竞价标的来自奉化市力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奉化力邦小额贷款”)的大股东浙江力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奉化力邦小额贷款30%的股权,分为三份进行拍卖。
资料显示,风华立邦小贷10%股权评估价为4500万元,初始拍卖价为3600万元。经过多次拍卖,其中一个出价最终在2020年9月以15.5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余两次投标的价格也在下降。一次竞价在2020年2月以6.7万元成交,另一次竞价将于3月5日开始,起拍价仅为100001元。
从4500万元到1万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但却真实发生在拍卖平台上。3月3日,北京商业今日网注意到,在阿里拍卖平台官网搜索“小额贷款”一词时,有1261个相关出售/拍卖标的。目前拍卖的标的包括常熟长生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00万元股权、云浮约克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股权、上虞春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100万元股权及公司另一股东持有的3000万元股权。
从阿里拍卖平台上展示的实际拍卖情况来看,这些拍卖标的都是当地的小贷公司,重复拍卖、低价销售的情况屡屡出现。被拍卖的小贷公司找到新东家时,往往已经因为拍卖而纷纷降价,有些标的即使降价也难以脱手。
金融科技领域专家苏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种股票折价拍卖的情况在中小银行也有出现。除了拍卖操作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最大的问题是标的本身的价值。“一方面,外界并不看好该机构的运营。另一方面,受杠杆和地域限制,相关小贷机构难以成规模,难以吸引买家关注。"
凡事皆有因,小贷行业分化严重。
事实上,地方小贷公司标的频繁拍卖,从部分标的披露的资产也可以看出端倪。奉化力邦小贷提供的利润表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11月30日,奉化力邦小贷年内累计营业收入为175.8万元,其中173万元来自利息收入。利润表中出现的其他金融企业交易、费用、汇款的收入类别均为空 white。
营业费用方面,风华利邦小贷费用主要集中在利息、业务费和管理费,报告期内分别为971.41万元和140.75万元。加上其他费用,营业费用共计1112.3万元。报告期内,奉化力邦小贷净亏损780.23万元。
在风华立邦小贷披露的长期资产数据中,还包括1.34亿元的贷款坏账准备,与2018年初相比没有变化。截至2018年11月30日,包括注册资本4.5亿元在内,风华力邦小贷账面净资产为3.64亿元。
对于风华力邦小贷股权拍卖的细节和展业现状,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多次试图详细了解,未能得到回应。
从拍卖平台披露的信息来看,很多拍卖标的并不详细展示资产,竞买人需要自己了解标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瑕疵。对于当地的小贷公司来说,奉化力邦小贷的运营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
然而,同样是2018年,在2017年底网络小贷被停止审批和查处整改后,网络小贷牌照价值一路上涨,这本身就是互联网巨头开展金融业务的标准配置之一。即使在参赛选手已经基本确定的时刻,他们之间的人气也明显两极分化。
地方金融监管人士支哥今日向北京商报指出,小贷行业自问世以来,在拓展小微金融服务渠道、遏制地下金融和非法融资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业务发展困难、融资难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火热的网络小贷牌照,本地小贷牌照价格大打折扣,处于尴尬境地。作为普惠金融的补充形式,小贷行业应运而生,肩负重任。然而,在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之后,地方小贷公司似乎逐渐被淘汰。
志哥提到,无论是本地小贷还是线上小贷机构,都要坚守肖伟和“三农”的初心,积极拥抱科技,解决风控问题。在监管方面,可以根据目前的实际问题,尽快修改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瞄准本土市场,打造差异化发展路线
对于本地小贷在拍拍贷平台上被忽视的情况,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杨进一步分析,小贷机构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牌照,更在于牌照本身所渗透的产业链和客户资源。无论是低折扣出售,还是清仓,对于一些客户少,没有场景,甚至有些“僵尸”的小借贷机构来说,都是很正常的。
根据央行披露的统计数据,北京商报今日报道,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已连续21个季度减少。从各地监管整改情况来看,2月以来,湖南、河南、天津等地对辖区内“失联”或“空 shell”小贷公司进行排查,已有100多家小贷公司被取消小额贷款业务资格或失去试点资格。
另一方面,网络小贷监管上的“靴子”已经在眼前,只等落地。基于监管对网络小贷注册资本、展业范围的细化要求,小贷行业将再次洗牌。
从规范小贷公司发展趋势来看,除了整顿,也不是没有好处。今年1月21日,最高法官网正式披露了小贷公司等7类组织不适用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的批复。不过,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发现,判决文书中并没有小贷公司适用这一司法解释的相关案例。
地方小贷机构该如何突围?苏指出,地方小贷应该主要在区域经济中培育,全国小贷数量的持续下降其实对小贷公司是利好。小贷可以瞄准当地的融资市场,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客户群体的定位,打造差异化的发展路线。
孙杨认为,全国小贷公司数量持续下降是正常的清算,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表现。相对于网络小贷的全国展业优势,本土小贷公司更应该掌控本土场景和产业链,注重本土场景培育,一些专注于本土生鲜、贸易、农业、制造业的小贷机构也可以立足自身发展。“真正做业务的地方小贷公司不会被遗忘,反而会受到追捧。”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地贷款业务的竞争将会加剧."孙杨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村金融服务建设,也为地方小贷公司创造了发展空余地,未来可以发展农村金融业务。在弥补资金不足方面,地方小贷公司要积极发展平台业务,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还要努力培育非利息收入的增长点,比如探索金融科技输出的可能性。
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实习记者廖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贷政策,小贷政策收紧":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14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