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拎包入住”是苏州某楼盘的促销广告。
今年以来,一些开发商为了尽快出清库存,加大了回款力度,以“零首付”、“送首付”、“你买房我还贷”为噱头的营销口号层出不穷。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零首付”并不是指购房者不需要支付首付,而是开发商通过提高合同价格或提供预付款的方式“帮助”购房者支付首付。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营销方式和运营方式看似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实际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负债成本,涉嫌虚假宣传和违规贷款,增加了购房者的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
“零首付”另有玄机
前几天苏州某楼盘打出“零首付,拎包入住”的广告。据了解,所谓“零首付”并不是指不需要支付首付,而是开发商通过制定高额合同价格,提高购房者可贷的按揭贷款额度,建议购房者申请“装修贷款”等消费贷款,以获得支付首付的资金。
比如房产销售经理解释:“比如房子实际价格是100万。按照70%的贷款比例,首付需要30万,贷款70万。开发商可以为购房者提高合同价格,将合同价格提高到140万元,这样购房者就可以从银行贷到98万元。实际支付中,首付只有2万元。对于这部分首付,购房者也可以通过申请‘装修贷款’来覆盖。”
面对购房者对虚假合同的担忧,上述销售人员表示:“可以签两份合同,一份按实际房价,也就是购房者的真实购房价格,开具发票;另一份是以较高的房价签订的,是购房者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时提供的证明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零首付零月供”、“送首付”等房地产广告。开发商通过为购房者提供首付融资来实现所谓的“零首付”,例如,允许购房者分期支付首付,开发商或第三方配资机构为购房者出资首付和月供。目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部分楼盘营销活动已经停止,相关宣传已被删除或终止。
存在多重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零首付”的暗箱操作与监管政策相悖,涉嫌违法违规,风险重重。
从广告的角度来说,根据相关规定,相关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零首付”、“零月供”等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
从购房成本来看,开发商“支持”降低首付的方式,表面上可以缓解购房者短期内的资金周转压力,但实际上可能会扩大负债额,形成新的贷款成本。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表示,如果购房者通过贷款、分期付款、机构垫付等方式支付首付。,他们一般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服务费等费用,这些都会增加买房的实际综合成本。
此外,“零首付”、“首付贷”等方式本质上都是违法的,购房者还面临被银行拒签或断供的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
“首付是购房者购房还贷能力的证明,需要用自有资金支付。银行在贷款前审批时,会通过跨行系统查询首付资金来源。如果发现首付是贷款的流动资金,很可能会拒绝批准贷款。"工商银行苏州地区一位贷款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签订虚假合同是违法的."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警告:“一方面违反了商品房买卖的相关规定,没有如实记录;另一方面,以这种方式骗取高额贷款,违反了银行按揭贷款的相关规定,涉嫌骗取贷款。一旦被发现,银行不会放贷,即使已经放贷,也往往会直接解除抵押贷款合同,要求提前偿还全部贷款。”
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针对相关违规操作,监管部门早已出台多项措施。
根据有关规定,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严禁互联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违规为购房提供首付贷等融资产品或服务。严禁房地产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违规提供不动产异地配置。严禁挪用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用于购房。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应增强风险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要轻信开发商的“诱人”宣传,学会识别虚假宣传,依法依规办理房贷业务。如果在购房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应尽快依法维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住建部门投诉。消费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做出理性选择,避免因无力还贷而引发信用危机,甚至陷入违法的泥潭。
来源:中国证券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零首付买房套路,买房零首付有什么好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104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