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吴双和实习生李欣桐综合整理。
【监管及行业政策】1。银监会:一季度星展银行在外资银行个贷业务投诉中排名第一。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中国银保监会网站今日公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局2022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者投诉情况报告。在个人贷款投诉方面,星展银行在外资法人银行中排名第一。外资法人银行个贷业务投诉量中位数为6.5件。其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18件,占星展银行投诉总量的94.7%;富邦华谊银行13家,占比81.3%;东亚银行12家,占比8.6%;渣打银行12家,占比35.3%;花旗银行1家,占比1.8%;来自汇丰银行的1块,占比1.5%。
2.银监会:推动落实支持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政策措施。
据银监会网站消息,7月25日,银监会召开2022年年中全系统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视频电话)。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银监会系统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的监督指导下,扎实开展中央巡视整改工作, 在国务院金融委员会的直接指挥下,全力推动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党的系统建设和银行业、保险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进展。
【制度动态】1。宁波银行成为华融小金的大股东后,进一步增持股份至76.7%。
7月26日晚间,宁波银行(002142。SZ)发布子公司权益变动公告,表示该行控股子公司华融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小金)于近日收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关于华融消费金融公司权益变动行政许可的批复》, 有限公司安徽银保监局批准宁波银行受让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安资产)持有的华融小金6000万股,占华融小金总股本的6.7%。
2022年7月25日,宁波银行与新安资产完成股权交割。截至本公告日,宁波银行持有华融小金6.9亿股,占华融小金总股本的76.7%。宁波银行斥资约1亿元向新安资产购买华融小金6.7%的股份。(界面新闻)
2.银行的消费者利率已大幅下调。
最近国有银行等银行爆发,正在“推广”消费信贷,给出的信贷利率也开始降到“3”字头。之前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产品利率大多在6%-10%之间,活动期间降到了4%以上。最近跌破4%并不常见。
解读:银行的资金成本占主导。尤其是今年4月以来,四大行等银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负债成本。他们更有动力在客户利率上做出让步,在信贷业务上扩大市场。原来的玩家越来越感受到来自银行业的竞争。
3.承德银行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消费贷款占总贷款的近28%,不良率为0.83%。
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承德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为332.44亿元,同比增长10.27%,其中消费贷款及其他贷款余额增至205.42亿元。“该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长主要来自蚂蚁花呗和借呗、JD.COM金条白条、成E融等特色产品。”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花呗余额65.29亿元,贷款50.81亿元,JD.COM金条76.65亿元,JD.COM白条3.03亿元,E融1.32亿元,E融(基于优质客户的纯信用贷款)2.08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解读:近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通知》显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这意味着承德银行互联网贷款放缓压力可能有所缓解。
6月吉林省贷款增加33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据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7月26日消息,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今日召开金融支持吉林稳定经济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副行长林在会上介绍,上半年,全省各项贷款实现平稳增长。截至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5644亿元,较年初增加1035亿元,贷款增速6.1%。其中,6月贷款增加33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呈现强劲回升态势。(上海证券报)
5.金美辛消费金融增资背后:厦工国资接手董事会,台企中国信托仍持有经营权。
今年以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消费金融公司纷纷紧急融资,以各种方式“补血”。其中,除了通过发行ABS、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还有消费金融公司获得股东增资。近日,中国银监会厦门银保监管局发布关于厦门金美辛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美辛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金美辛消费金融以现金方式同比例增加现有股东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台资企业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托”)对金美辛的出资比例为34%,出资额增至3.4亿元。国企厦门金源黄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黄金控股”)和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控股”)对应的出资比例均为33%,出资额增至3.3亿元。
6.全国小贷机构数量逐年萎缩,重庆小贷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再创新高。
全国小贷最新数据近日出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150家,从业人员59733人,实收资本7692.63亿元,贷款余额9258亿元。《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梳理了2015年上半年至今(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小贷数据,发现我国小贷机构数量从8951家逐年减少至6150家,从业人员也从114017人下降至59733人,而贷款余额较三年前有所回升,但仍不足9594.16亿元
在全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减少的背景下,重庆小贷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实收资本由588.68亿元逐年增加至1166.62亿元;经过两年的波动和下降,贷款余额也在今年上半年创下2581.45亿元的新高。(国际金融报)
解读:我国小贷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减少,主要是由于地方经济波动、自身实力的限制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地方小贷数量锐减。但重庆小贷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均创历史新高,或因重庆更支持网络小贷发展,蚂蚁、杜小曼、JD.COM、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公司均在重庆设立。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一季度外资行个贷业务投诉量星展银行居首;银行消费贷利率显著下调;承德银行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消费贷占总贷款近28%丨消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8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