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湖南省小额贷款协会,湖南省扶贫项目

湖南省小额贷款协会,湖南省扶贫项目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借出”一个新世界

——湖南省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综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冯勇刘成陶勇

5月18日上午,宜章县八里镇桐木湾村村贫困户李成能正忙着打扫猪圈、喂猪。

“今年猪市看涨,我们更有动力。”李成能告诉记者,他和另外5个贫困户从宜章县农商银行办理了30万元的小额贷款,用来建一个年产1000头的养猪场。现在,大家都脱贫了,贷款今年就能全部还上。

2014年,我省在麻阳苗族自治县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以“一免两免三免一防控”为核心内容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遇到的资金问题。

我省的“金融活水”精准地为贫困农民滴灌,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2.2亿元,带动60多万贫困户增收脱贫。国务院扶贫办把我省的经验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扶贫系统的工作人员来湖南取经。

总结“麻阳经验”,扶贫小额信贷在全省开花

——贫困户可以使用信用贷款,无需抵押。

麻阳苗族自治县是我省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源地”。

该县石羊哨乡谭公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3年,村里想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联系了销售公司。但是“钱”这个词难倒了全村的男女老少。

贫穷导致改变。按照当时的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村每年有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村里用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动员关系好的销售公司出资5万元,共20万元存入麻阳县农村商业银行,按风险额的5倍给贫困户贷款。68户贫困户贷款105万元,种植中药材238亩。一年后,户均收入增加1万元。

谭公冲村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金融扶贫”的力量。麻阳苗族自治县探索出以信用等级为主要因素的扶贫贷款发放经验,由重视“家庭资产”转向重视“信贷资产”。根据贫困农户诚信、劳动力、家庭收入三项指标,分别按照“7∶2∶1”的评分标准评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

“过去,贫困户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贷款困难;没有资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就更难了。”省扶贫办发展指导处处长汤荣表示,以信用评级为主导的扶贫贷款,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无抵押贷款难的问题。

在总结“麻阳经验”的基础上,我省推出了以“一免两免三免一防控”为核心内容的扶贫小额信贷。

“一批”,即评级授信,只要没有不良记录,有劳动能力,哪怕是贫困户,每个贫困户都能拿到1万到5万元的授信额度,并出具当地的贷款证明。“两免”即无抵押、无担保,持贷款凭证即可申请贷款。“三个优惠”,即:利率优惠(按基准利率放贷);优惠期限(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灵活确定还款期限,最长5年);折扣优惠(最长3年的全额财务折扣)。“防控”,即在县一级建立风险补偿,防控贷款风险。

我省先后出台《金融业扶贫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县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地方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已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产融深度融合。

——金融力量的参与,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漫长的夏季过后,宜章县朱元养殖合作社的基地生机勃勃,绿色的油茶林漫山遍野,大雁在养殖基地里欢唱。朱元养殖合作社是宜章县竹子塘村5户贫困户在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下成立的,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到去年底,发起成立合作社的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带动其他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增收脱贫。

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钱的问题。如何使用尤为关键。

“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自主开发或抱团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脱贫。”省扶贫办发展指导处处长汤荣说。

团体合作与发展。贫困户自愿抱团,合伙经营或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整合信贷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合作开发产业项目,共同参与生产经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麻阳苗族自治县李兰镇横拉村29名贫困农户申请小额贷款145万元扶贫,成立了横拉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小组种植黄桃300余亩。去年,家庭平均收入增加了4万元。

独立发展。贫困农户自主选择产业项目,自主生产经营;或者在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等贫困经济主体的带动下,自主进行产业发展,贫困经济主体负责提供产前技术培训、生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底价收购。

为了使贷款贫困户发展产业更有针对性,我省加强了产业引导和服务。以全省近3万名县乡农技干部为骨干,以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信贷员为基本队伍,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在大力实施“一县一专”“一村一品一社一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一户一项目”工程,组织56万帮扶人员进村入户,引导贫困户选准产业。

组建51支科技专家服务队,每年派出600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上门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开展贫困户产业技能培训。目前,全省已开展产业技能培训200多万人。

扶贫小额信贷“用得好”,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加入,推出了一系列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2.2亿元,带动60多万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

“五步法”出台,贷款“收回”了

——小额信贷扶贫“活”了

“我要报答。”今年3月,龙山县兴隆街道双龙桥村村民石林祥来到龙山县农村商业银行申请提前还款。石林祥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利用自己的田地开办了一家生态养生农家乐,生意红火。他决定提前偿还年底到期的贷款。

扶贫小额信贷不是贫困户的救助金。不仅要放,还要收,这样才能保证扶贫小额信贷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不断总结经验,推出风险防控“五步法”,防范风险。为了行业的正常运营,督促用户提前做好还款计划;对违规发放或改变贷款用途的,立即暂停项目,提前收回贷款;对正常但产业效益尚未体现、还款有困难的项目,采取不还本息的方式灵活继续支持;对因天灾人祸等不可控因素丧失还款能力的,按程序启动风险补偿;对恶意违约或拒不还款的,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催收。

在推行“五步法”的基础上,省扶贫办与省农信社等贷款银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信息,解决问题。建立“以县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将防控责任延伸到镇、驻村工作队、村支委。发挥银行信贷员、结对帮扶员、帮扶队和乡(村)干部的作用,定期监测分析产业运行和借款人生活情况,对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截至4月底,全省小额扶贫贷款累计发放62.35亿元,其中已收回55.76亿元,已展期4.3亿元(贷款到期无法偿还,需办理延长还款时间审批手续),已展期未还款6400万元,已补偿风险2800万元,已依法催收1.16亿元,逾期余额1200万元,逾期率0.1%。

做好风险防控,扶贫小额贷款“活”起来。

我省规定,脱贫攻坚期间,扶贫小额贷款、贷款续贷、展期等政策不变。已还清扶贫小额贷款并享受三年财政贴息政策的贫困户,符合再贷款条件的,可多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支持市县设立奖补资金,根据贷款额度对使用资金按期还款者给予适当奖励。宜章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按贷款额的2%奖励按时还款的贫困户。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的发展。

评论> & gt

“精准滴灌”推动高质量扶贫

刘永涛冯勇城

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以及如何还款的问题。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对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精准投入金融活水,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是我省扶贫工作的一次创造性生动实践。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在金融供求矛盾中,供给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快有效供给的增加,从扶贫小额信贷对象识别、产品服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做出努力。,深入做好“精准滴灌”,确保贷款用得上、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助推全省高质量脱贫。

瞄准需求,精准到人,解决“滴滴”问题。扶贫小额信贷在对象上体现“定向”,一切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在金融政策上体现“优惠”,实行基于“普惠金融”的“优惠金融”,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全额贴息、信用贷款;体现了“特殊”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联动”作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扶贫小额信贷服务平台,解决贫困户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量身定制,产融结合,解决“精准滴水”的问题。产业和金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实业激发贷款欲望,用实业带动贷款需求,是关键。选择贫困群众“学习、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作为重点,通过产业发展确保贷款用在实践中、产生效益,把贫困群众的贷款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增强贫困农民致富能力;坚持“龙头带动、规模化示范、连片开发”的模式,为贫困农户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机制,防范风险,解决“滴水不漏”问题通过贫困户专项评级信用体系,我省以诚信评价、家庭劳动力、人均纯收入等指标评定信用等级,确保贫困户“得评级、得信任、得贷款”。通过信用的建立,信用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将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政府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进一步防范风险;实施扶贫信贷考核奖惩,建立降低不良贷款容忍度和信贷人员尽职免责制度。通过机制创新,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贷得出、用得好、收回来、可持续”,形成良性生态系统,“滴”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湖南省小额贷款协会,湖南省扶贫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64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