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开县:5年将1.7万余"打工仔"孵化成"小老板"

开县:5年将1.7万余"打工仔"孵化成"小老板"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开县返乡创业大军把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带回了家乡。通讯员刘康摄

38岁的黄斌13年前在浙江一家门窗厂当“小学徒”。2012年,黄斌回到家乡创业。如今,他是开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带头人。现已在开县成立史圣建材有限公司,在家乡谭佳镇建立生产工厂,在县城下辖三市,年产值1500万元。

“黄斌只是近年来开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大潮中的一员。目前,开县返乡创业人员5.9万余人,创办经济实体2.7万余个,吸引投资275亿余元,吸引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493个,吸纳当地从业人员18.8万人。”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说,“可以说,返乡创业者已经成为推动开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建立123产业园,为不同类别的创业者提供发展空间空 room。

“开县每年返乡创业人数在1.5万人左右。”开县劳务产业办公室主任邓表示,“根据开县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特点,我们规划建设了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二、三产业的三个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空 room。”

“今年我们厂招了200多名工人,总人数达到725人。”重庆子建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廖占勇带着记者参观了位于赵家珍家乡工业园区的生产车间。

“园区为我们公司规划了6973平方米的厂房。经过几次产能扩张,厂房还是够用的。”廖占勇告诉记者,重庆紫剑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是深圳市维都力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该公司生产的各类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数码及通讯产品、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金融设备、汽车、医疗器械、军用移动通讯工具及设备、工业设备等领域。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和欧美市场。

“我们70%的基层员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科长月收入普遍超过3000元。”廖占勇坦言,“以前工厂设在深圳的时候,我们给普通工人开出的月薪一般在4000元以上,很难招到足够的员工。”廖占勇说,回乡办厂后,是创业园帮他在附近乡镇招工人,给员工提供了便宜的宿舍。同时,园区周边,医院、学校一应俱全,彻底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今年招聘的200名员工已经全部经过培训上岗。现在公司一天能生产12万块电池,占深圳小电池市场的80%左右。”廖占勇笑着说道。

“只要能照顾好家人,再苦我也愿意。”43岁的张彦霞今年年初成为紫剑电子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25年前,张彦霞带着简单的行李去了深圳。在20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去过上海、宁波、福建、东莞等地。与此同时,家中老人无人照顾是张彦霞心中难以言说的痛点。

“我回开县前在东莞一家玩具厂当班组长,月收入6000元左右。”张彦霞告诉记者,虽然每个月的收入很“贵”,但除去房租、水电费和日常开支,所剩无几。回来工作后,张彦霞每月收入3000多元,如果她干得好,可以赚4000元。张彦霞承认,虽然收入减少了,但消费水平也降低了。除去必要的开支,每月能有1000元的结余。

按照梯级发展的思路,开县坚持“园城一体,配套生活”的思路,规划建设以轻工食品产业为主的赵家园,以机械电子产业为主的临江园,以精细建材、陶瓷、天然气精细化工为主的临港园,以培育中小企业为主的岳西、长沙、温泉,在多个返乡创业点开设“一区三园三枝多点”。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86家,协议到位资金3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元,建成投产企业59家,年产值186亿元。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200万撬动近2亿元风险投资。

2010年9月,开县政府出资200万元扶持民间资本,成立开县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该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资金近2亿元,真正让创业者有了自己真正的“家”。五年来,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致力于服务创业者,孵化了17000多名“打工仔”成为“小老板”。

“创业服务中心真的为我的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帮我渡过了难关。”开县郭家镇种植大户李在秀告诉记者,每次她的企业“李大姐果园”遇到资金困难,都是孵化基地帮她协调无息贷款,衔接资金链,让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43岁的李在秀是开县丰乐街道五羊村人。她从19岁开始做水果生意,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她想创业,但苦于缺乏技术支持。为此,她向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求助,在这里她掌握了创业的所有技能。在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2010年,李在秀流转了100亩土地,建起了“李大姐果园”,第二年就收回了投资。

2012年,李在秀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先后流转了郭家镇、镇东街道、长沙镇600多亩土地,创办了3个果园,培育嫁接了2.6万株优良桃树、李树、柑桔树。2013年12月,她的“李果园姐”成功应聘微型企业。

在李在秀的三个果园里,常年雇佣着12名下岗工人、残疾人和当地农民。这些工人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

“我们做这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培育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鸿告诉记者,开县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对入驻企业实行“保姆式”的关怀和培育。所有入驻企业均可免费使用孵化基地提供的办公场所,享受创业指导、资金引导、基础管理后勤保障等服务。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1887项,财务代理200余项,项目计划143项,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人员18000余人,人力资源30000余人。

小额信贷在让“草根”实现创业梦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草根”阶层在开县返乡创业大军中占有很大比重。

24岁的王轩是开县长沙镇人。去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办公用品商店,但没多久就遇到了困难。由于购买商品,公司的资金有些周转。经过多方打听,王轩了解到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扶持政策,于是尝试通过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申请创业小额贷款。让王轩意外的是,不到一个月,一笔10万元的贷款被银行直接转到了他的账户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返乡创业的魏世芳身上。“用这笔小额担保贷款作为流动资金,我就有了今天的企业!”魏世芳早年一直在外打工。虽然工资高,但他长期关心留在家里的孩子和老人。

为了平衡事业和家庭,魏世芳选择了回家创业。在政策的支持下,魏世芳开了一家小服装厂,接家里的订单。就在魏世芳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服装厂面临经济危机。是小额信贷给了她希望。

按照相关要求,魏世芳向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了贷款所需的资料,8天后拿到了“救命钱”,解了燃眉之急。

王轩和魏世芳的案例只是开县支持“大众创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开县坚持“贷款有得、用得好、收回来”的原则,大胆推进金融创新,制定出台《小微企业联合创业贷款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创业孵化基地为小额贷款代理机构,无需担保人担保、财产抵押即可贷款,为更多返乡创业企业解除了融资“瓶颈”;探索符合返乡创业特点的资产评估、企业联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房“三权”抵押贷款。

截至目前,开县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5亿元,极大带动了返乡创业人员在家乡的发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开县:5年将1.7万余"打工仔"孵化成"小老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0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