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普惠金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堵点”正在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
近日,招商银行披露了普惠金融的最新成绩单。截至2019年4月,招商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4000亿元,7年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超过2.5万亿元,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更难得的是,新发放的小微贷款中,75%是通过网络平台发放的,打造了“轻体验、少流程、快放款”的一键式贷款体验。
招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快速成长,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不可或缺。近年来,招商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开发了从申请到放款仅需60秒的闪电贷款平台,开创了国内独有的“一个中心审批全国”零售信贷工厂集中审批模式,以“智能”金融科技实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助力普惠金融战略跑出速度。
累计小微贷款超过2.5万亿。
在国内银行业,招商银行是较早启动普惠金融战略的银行之一,多次探索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早在2012年,招行就开始实施“两小”战略,提升了小微金融在全行的战略地位。七年来,招商银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普惠微商体系。在持续创新的推动下,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过2.5万亿元。
从此前公布的2018年年报来看,聚焦普惠金融发展成为机构银行业绩稳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招行全面完成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普惠贷款已经成为招行优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末,招行小微企业普惠贷款余额突破3900亿,同业排名第三,股份制银行排名第一。2018年全年,招行对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超过1700亿,四季度新增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超过100bps。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两个重点是“普及”和“受益”。其中,“普惠”是指更多用户可以享受平等公平的金融服务,“实惠”是指降低金融成本。而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长尾特征,小额、分散、数量多、市场大空。通过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和产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显然是不经济、低效的。
正因为如此,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瞄准金融的长尾市场,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普惠金融提供更丰富的落地场景,让更多有需求的人群获得金融服务。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授信流程和客户评估模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18年,招商银行“金融科技银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信息科技投入达到65.02亿元。在金融拥抱科技的过程中,招行一直在探索科技在普惠金融实践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探索了普惠、风控、收益的关系。借助金融科技,成功开创了集线上平台、集中审批、专业团队服务于一体的新模式:开发了从申请到放款仅需60秒的闪电贷款平台,开创了国内独一无二的“一个中心审批全国”零售信贷工厂集中审批模式。
构建数字生态系统
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首次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会议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实施框架》三个文件。其中,《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在该领域发布的首个高水平指导性文件,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业界普遍认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当前,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热点和焦点。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普惠金融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消除了时间和空的约束,促进了信息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目前,招行普惠金融已经从线下走向线上,从单一的贷款演变为完整的微商生态圈,发展为更广泛、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平台出发,打造产品,拓展场景,广泛合作,实现从G端到B端、C端的完整生态,开启App时代普惠新征程。未来,招行将搭建开放平台,与政府、机构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为小微企业、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招行致力普惠型金融科技 小微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23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