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单位:欧科连云研究所
作者:Jason Jiang
自2022年底香港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发布以来,香港一直是Web3世界的焦点。当政府官员频频现身鼓励Web3的创新发展,当数以万计的Web3建设者时隔三年再次汇聚香江,当传统机构与本土的Web3公司在相同的语境下平等交流,我们不仅看到了香港政府发展Web3的诚意,也看到了Web3在香港确实炙手可热。
四月的香港属于Web3,但Web3的乐土真的会是香港吗?这是兴奋过后留给每一个Web3建设者的思考问题。
香港能给Web3带来什么?
1960年,在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约翰·肯尼迪将自动化描述为“一场工业混乱、失业增加和贫困加深的黑暗威胁的革命。”但这是一场充满希望的革命,给工人带来新的繁荣,给国家带来新的繁荣。“Web3也是一个创新的变革,需要保持长期的乐观和希望。
但是现实对Web3并不友好。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监管机构正在对包括比特币基地、币安、波场在内的多家加密机构采取持续高压态势,多家加密友好型银行的相继关闭进一步压缩了Web3 空的发展;之前被视为加密圣地的新加坡,最近一段时间也急转直下。在这个过程中,Web3从业者更加意识到监管合规的重要性,但也迫切需要找到下一块适合Web3创新的土地。现在来看,香港抓住了机会。
对于Web3来说,除了自身的内生进化机制,政策、人才、流量、资金等外部因素都是发展的必需品。其中,资金和流量对现阶段Web3的推动作用最为直接。
图片来源:欧科云链研究院
首先是流量。Web3之所以需要被关注,是因为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只有不断吸引外界的关注,才能形成创新的正反馈。无论是政策利好,还是高频活动,Web3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香港乃至大中华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此同时,香港正以足够的包容和开放来吸引和接纳全球Web3的建设者和他们的创新,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宣传思想和自由交流的平台。这对于不成熟的Web3来说非常重要。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基础。我们认为,Web3也需要经历类似的阶段,才能找到真正的发展基础。
在香港嘉年华期间,我们仿佛看到了“Web3百家争鸣”的雏形:不同背景、不同赛道的建设者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向外界输出他们对Web3的理解,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他们所阐述的Web3可能并不全面,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被证伪,但在那些场合和时刻,我们还是要真诚地为他们鼓掌。神不一定是可敬的,但每一个在成为神的路上的普通人都是可敬的。
其次是资金。我们一直希望在Web3和区块链领域能诞生杀手级应用,但经历了2022年的黑天鹅和2023年全球监管收紧之后,很多人意识到,流动性才是现阶段Web3面临的更大问题。Web3创新正在从单纯的流量思维转向流量思维和变现思维并行,甚至更重要的变现思维阶段。流动性的核心是资本。
抛开宏大叙事,高频的Web3活动未必会让大量的Web2用户直接进入Web3,但一定会让更多的Web2资金关注和支持Web3。上周在香港的各种场合,我们频频看到Web2资本和机构的身影。他们对Web3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将向这一领域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同时,政策利好也让更多香港金融机构向Web3释放友好信号。他们正在积极对接虚拟资产托管和存取款业务。如果香港金融机构能够打通法币成金的渠道,无疑将吸引湘江两岸乃至全球的Web3友好资金。
此外,香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将使其成为东西方Web3创新的聚集地:国际Web3项目将以香港为窗口,体验并尝试以合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Web3创新也可以以香港为跳板,更好地尝试国际化。
以上种种,加上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丰富的人力资源,香港现在已经具备了发展Web3的各种要素。
然而,香港能否成为Web3的首选之地,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香港真正希望从Web3的发展中获得什么。香港支持Web3,因为它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但如果Web3严重偏离发展预期,或者无法创造港府预期的价值,甚至造成不可控的风险,谁也不能保证政策导向不会改变。对于Web3从业者来说,需要尽快了解在香港发展Web3的核心诉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扎根香江,把香港建设成真正的Web3热点。
而如果Web3世界的数字游牧民只是把香港当成一个暂时休眠的中转岛,而不是一个长期繁衍的栖息地,那么请尽情享受香港的狂欢吧。
在香港发展Web3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和外向型的经济体系,香港自五十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工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制造业基本被搬离香港,服务业逐渐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如今,服务业占香港经济的90%,但仍集中在金融贸易、航运物流、旅游会展等传统领域。这种轻资产模式塑造了香港过去的辉煌。然而,在全球新经济发展趋势下,传统单一固化的产业结构早已难以满足香港的发展需求,成为一些专家眼中的“资源魔咒”。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成为香港面临的一道难题。香港曾尝试重新发展制造业,但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香港的土地、人力等实体成本太高,而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制造业在香港是一片空白。发展Web3等创新金融科技产业,拥抱更广泛的数字空,已经成为香港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过去二十年的全球互联网创业浪潮中,香港承担了大量科技公司的流动性需求,但他们的业务重心往往不在香港,香港也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科技创新带来的时代红利。某种程度上,香港其实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机会,也错过了经济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导致近年来香港本地劳动力开始外流,香港资本趋于外流,也冲击了其国际中心的地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显示,新加坡已经超过香港上升至全球第三。
如今,在经历了社会阵痛和疫情之后,香港不仅想延续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还想在互联网科技创新领域挽回失去的时光,在巩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按照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说法,“科技创新”对香港现在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考题。在错过互联网技术的黄金发展期后,香港必须迎头赶上,发展Web3产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虽然香港现在是国际金融中心,但谁也不能保证10年后会发生什么。香港经济不能只靠单一部门,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Web3代表了一种范式转变,它将改变互联网或元宇宙中与信息、价值和信任的交互方式,甚至实现更加去中心化、高效和包容的平台和服务,从而为用户和创作者赋能,并为创新、创业和社会影响创造新的机会。从这些政府官员的表述中,不难看出香港对Web3创新的期待。
来源:中国信通院《Web3.0前瞻研究报告》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不仅是一场汇聚了众多前沿数字创新的技术变革,更是一场以虚拟资产为核心对象的金融变革。虽然此前虚拟资产市场存在诸多风险,但港府并未忽视虚拟资产的内在价值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收益。香港已将虚拟资产视为Web3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在香港出版的《ETF与全球金融市场虚拟资产生态圈的发展》一书指出,虚拟资产正在成为全球一种重要的资产类型,并将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Web3和虚拟资产在香港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撤退,而且是务实的:香港政府更关注能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陈茂波在金融科技论坛上指出,金融科技、虚拟资产或Web3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功与否,取决于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是否能真正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公民创造价值,甚至惠及整个社会。的确,所有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最终都需要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只有应用创新才能帮助Web3触达普通用户,只有应用层的繁荣才能体现Web3的长远价值。未来15年,基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Web3应用将成为新的发展重点,并对数字世界中人类的经济金融活动、社会互动和隐私保护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虚拟资产领域,香港不会重复币圈的发展轨迹,其重点发展仍将是CeFi轨迹,其中受监管的虚拟资产交易和托管业务,以及数字港币和稳定币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更分散、更难监管的DeFi,短期内可能不在香港的目标范围内。
来源:开放网络
标签
狭窄的地形和资源的匮乏限制了香港在物理上的想象力空,却又迫使其滋养出极具韧性的平民精神和商人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完美契合,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随后的几次转型中,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一直以其柔软的身材和灵活的机制充当着中国大陆和世界的润滑剂。在过去的20年里,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城市。
如今,面对Web3可能引发的新一波科技和金融变革,香港已经走在了前面。不过,香港能否成为第三代网络的乐土,将视乎第三代网络的发展与香港需求的实际配合程度。不过目前香港和Web3的双向选择还处于甜蜜期,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香港以后会变成大陆吗,香港以后会不会成为内地城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5576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