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宋子豪,编辑:刘洋。
图片来源:工具生成。
自5月底“AI诈骗正在全国各地爆发”登上热搜以来,利用AI换脸技术的诈骗事件频发。
近日,中国银河证券发布公告称,“AI合成技术”的诈骗手段将逐渐蔓延至证券行业。公告称,某知名经济学家称,利用“AI变脸”等技术,通过视频、语音与投资者联系,骗取投资者信任,进行股票推荐活动。
此前,哈尔滨、福州等地网警曾通报过关于艾变脸的诈骗事件,有人10分钟被骗430万。
在“AI换脸”诈骗横行的当下,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一批推广“AI换脸教程”的账号。
这些账号发布的视频主要内容是人物一挥手就变脸。视频还会配上* *音乐,简单的动作,以及“AI变脸教程,现场变脸,视频实时变脸,定制变脸”等相关词汇。
如果用户在视频下方回复,会在评论区引导,让用户添加联系方式详细讨论。
这些账号背后的上传者自称是自媒体时代的成功导师,不断追逐热点,付费教授各种流量密码。
但这一次的“AI变脸”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涉及的用户可能一不留神就从“知识付费”变成了“合法举报”。
AI造假后,“变脸”教程席卷平台。
5月底,不少网友发现当红女星“杨幂”、“迪丽热巴”在某女装品牌直播间亲自带货。他们互动热烈,介绍专业,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网友围观。
但仔细看,主播的脸不像明星本人。主播转头太多,就会瞬间“原形毕露”,变成另一张脸。甚至有人在不同的直播间同时看到了几个“杨幂”和“热巴”。那时候的“明星主播”分身乏术,到处都是“杨幂”,都是“热巴”。
经媒体曝光,发现部分原创直播间使用AI变脸技术给主播装了一个死对头,误导消费者。
想到因为伪明星效应而近乎冲动的消费,人们越来越担心AI变脸的魔力。
视频换脸技术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一款名为“ZAO”的变脸App就曾经非常火爆。用户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正面照片,将自己的五官放在电影角色的脸上,与明星同台竞技。
2021年初,变脸应用Avatarify一度登上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榜首,但不到一周,就被中国区App Store下架。
这些软件的技术往往来自于DeepFake开源技术,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制来替代现有视频或图片中人的面部图像。
虽然当时的变脸技术还不够逼真,但已经能够吸引一些短视频创作者来吸引流量了。
2021年3月,抖音上的一个视频账户通过变脸技术制作了汤姆克鲁斯练习高尔夫、表演魔术和讲笑话的视频,发布后不久就赢得了20多万粉丝。
那时候技术门槛高。视频制作者声称使用了开源的DeepFaceLab算法和其他视频编辑工具。通过将传统视觉效果与DeepFake技术相结合,历时两个月制作而成。此外,还需要一对英伟达RTX 8000 GPU在硬件上训练AI模型,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随着这两年技术的爆炸,不仅出现了可以近乎傻瓜式变脸的相关软件,而且逼真程度也是一次次的攀升。目前可以实时变脸,从而应用到上面提到的直播领域。
但从娱乐领域到商业领域,艾的变脸依然处于灰色地带。
在此前的报道中,有法律人士认为,在使用AI换脸技术时,应该有明显的标志,避免公众混淆。未经明星同意,使用其肖像直播带货,可能涉嫌多重侵权。
2023年3月,某短视频平台特效师通过将某电视剧中男主角的脸换成自己的脸,合成了一个亲吻女明星的图像,并推广销售“特效变脸教程”,同样引发巨大争议,“特效作曲洪亮(徒弟)”账号被平台封禁15天。
目前短视频平台已经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规范。例如,2023年5月9日,Tik Tok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和行业倡议》,其中提到创作者要显著标识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同时虚拟人要在平台注册,虚拟人技术用户需要实名认证。
在政策监管方面,今年1月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也指出,智能对话、合成语音、人脸生成、沉浸式模拟场景等产生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应当显著标注,避免公众产生混淆或者误解。还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删除、篡改或者隐藏相关标志。
面对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围攻,改变明星的面貌来吸引流量是不可能的。一些博主发现自己不可能违法,转而出售所谓的AI变脸课程。
79元可以“换”30张脸。
此前央视财经在曝光“主播AI变脸明星进行直播”时,曾提到在网上购买一套AI变脸模特需要3.5万元。
仅仅过了一个多月,AI变脸的价格正在迅速平民化。现在只需要79元,一个AI换脸包就能帮你换30张脸。
“豹变”在社交平台上找到了关于“AI变脸教程、直播变脸、视频通话变脸”的相关视频,视频下方的产品链接中有相应课程出售——不仅提供了“AI变脸工作室搭建”工具包+教程,还有“宝角宝会变脸直播,79元可解锁30张脸”。
据商店称,该课程已售出13本。“豹变”查询后没有得到回复。截至记者发稿时,相关产品已经下架。
类似卖AI变脸课程的账号往往都很谨慎。大部分账号并不直接在视频中推销课程,而是用“带你玩AI变脸”等字眼吸引用户主动询问。
此外,卖家还会通过大量没有其他内容的僵尸号批量转发同样的视频,然后在账号简介或私信中交换联系方式。
豹变从某卖家客服了解到,不同套餐价格不同,包括基础版588元,基础版888元,高级版1388元,专业版2888元。
客服表示,如果用于直播,建议购买2888元的专业版:“我们的活动性价比很高,套餐永远更新,后续价格变成年卡。”
有相关行业从业者表示,类似的AI变脸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开源项目:“最近AI技术大爆发,很多技术都是开源的,更新非常快。也有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但都是有投资的公司做的,效果并不理想。”
类似的开源项目,官网上都有教程。一部分人搬到中国后,开始以几乎零成本打包销售课程和教程。
例如,哔哩哔哩和Tik Tok等视频网站上的许多人工智能换脸视频都是由DeepFaceLab生成的。DeepFaceLab安装简单,更新快,功能强,型号多,参数丰富,对设备配置要求低。
其他流行的软件,比如山寨App,OpenFaceSwap,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资源。
对此,“豹变”向卖课程的客服核实所售软件是否为开源项目,希望对比界面,但客服声称自己的产品属于内部软件,不方便透露。
其他从事AI技术科学的博主告诉豹变,这是靠信息差割韭菜。
AI变脸的地方在哪里?
与其他AI技术相比,备受各方关注。AI换脸技术似乎只能得到不法分子的眼球。“变脸”这个角色总让人想起灰色行业。实时变脸技术成熟后,没想到首先降低的似乎是违法成本。
事实上,AI变脸技术在影视剧领域也曾被经常使用,一些因为艺人劣迹斑斑而被迫隐匿的影视剧也随着AI变脸技术重见天日。当实时变脸成为可能,AI变脸技术也可能在直播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品牌通过AI换脸,可以让不同直播间的主播共用一张脸。一方面可以加强品牌IP与主播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主播流失带来的损失,摆脱对大主播的依赖。
之前流行的数字人类直播技术,现在还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对计算能力要求高、交互能力不足等尴尬局面。相对来说,AI换脸技术更经济实用。
而且AI变脸技术已经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得到应用。比如对于国内中小型跨境电商商家来说,国外主播和模特的人力成本略高,导致经营压力过大。因此,抖音商家通过AI将口语好的国内主播、模特换成国外主播、模特,以降低人力成本。
目前,电商公司和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研究AI变脸技术。电子商务直播行业领军企业王耀科技5月15日宣布,与萧冰公司签署“面向电子商务直播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直播、短视频、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合作。其中包括AI变脸技术的研发。
腾讯的优图实验室和田甜p图联合打造的AI换脸玩法,也在尝试完成人脸替换、人脸重现、人脸合成甚至全身合成、虚拟环境合成等功能。
相应的,针对AI变脸的检测技术也在发展。企业调查显示,2022年10月4日,百度申请的“人脸认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专利公布。本专利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可用于人脸造假识别场景,提高人脸图像造假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AI变脸技术在灰色行业的滥用,随着监管和识别技术的逐步完善,类似情况应该会得到控制。目前需要更多相关的科普和防骗知识,防范AI变脸诈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ai换脸的技术原理,换脸技术用到ai技术了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422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