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小米贷款预留通知(小米贷款结束内部催缴)

小米贷款预留通知(小米贷款结束内部催缴)

贷款知识 股海乔峰 原创

小米雷军为何坚决预留18个月工资,下面是股海乔峰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米贷款预留通知

小米老板雷军在昨天发布会,说公司账上必须留出来能发18个月工资现金,就是天塌下来也不能动摇。。小米财报显示,2021年账上的现金为235亿人民币,去年小米员工的薪酬支出,一共是138亿人民币,如果要发18个月,账上的现金235亿足够了。而且雷军不仅话说的漂亮,也确实做到了。

钱只有转起来才有收益,这个道理人人都懂,235亿现金趴在账上不动,一年少赚不少钱,雷军做出这样谨慎选择的原因是当初创业时,有一段时间发不出工资,急得几天睡不着觉。度过难关后就养成留足现金的习惯。

同样习惯的还有俞敏洪,俞敏洪有一个规矩,如果突然有一天新东方不能做了,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把学生家长的钱全部退掉,把员工的工资全部发完,一分钱不欠的关闭,这样良心上才能过得去。

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同的人面对金钱和责任时有不同的选择,雷军和俞敏洪这样有担当和良心的企业家实在难得。国内不少企业家,比如乐视和房地产一些大老板,拼命借贷放杠杆,不放过每一个看到的铜板,顺利时尽享人生得意,一旦行业有变,丢下一堆烂账,不仅拖欠大笔供应商和客户的钱款,员工工资也拖欠无数。

现在国内企业多的是暴发户,少的是做人起码的良心,大多公司低谷期要求大家共克时艰,降薪加班,但是公司快速发展和发财期间,也不会给大家多少加薪,员工回报相比公司以及老板的获得,不值一提。

从雷军和俞敏洪这样的老板的责任良心中,我们需要汲取两点,一是不奢求你每份工作都能遇上雷军,俞敏洪这样的良心老板,但是我们做每份工作都要用心提升自己能力,这样遇到行业突变或公司内卷,我们不至于换份工作都很困难,记住,投资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资。能够始终维护你的不是老板有多大,而是你自己独立的能力。

第二,作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居安思危,作为个人和家庭更要预留充足的现金流,不要过度消费和借贷,更不要加高杠杆投资。以免遭遇不测危机。

雷军在业内一直劳模著称,2011年创立小米,推出手机产品一直主打性价比,对消费者十分贴心,因此,小米手机发布仅仅三年时间,成为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在14年一次大会上,雷军脱口而出:五到十年,我们要做到全球第一。当时苹果副总裁塞维尔立即回应,说起来很容易, 但做起来就困难的多。

雷军当场被打脸,无比尴尬,台下几百位观众笑成一片。

但大家没有想到,7年后的2021年,小米销量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成为了全球第二!其中在22个国家排到第一位。在欧洲这样的发达市场,小米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25%。成为了第一名!

即使销量超过苹果,但小米股价一直不景气,上市以后跌跌不休。和一飞冲天的销量占有率成鲜明对比,目前小米市值3029亿港元,苹果市值高达2.7万亿美元,合港元21.2万亿,相当于小米市值70倍。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对比。双方净利润也基本相差70倍,背后折射出苹果卖出一部手机利润远远高出小米。不仅小米,整个安卓系都被苹果吊打,苹果一家拿走了整个手机行业90%的利润。

小米一直走低价路线,根本原因还是技术和研发与苹果相差太大,毕竟苹果1976年创建,比小米早了35年,小米唯有坚持加大研发,逐渐提高产品技术和品牌含量,方能缩小与苹果差距。

在昨天发布会,小米推出新款,也就是二代小米折叠屏手机,相比一代,二代折叠屏手机进步巨大,首先是手机轻薄,展开态8.02英寸内屏,5.4mm厚度;折叠状态下6.56英寸外屏,11.2mm厚度;整机仅重262g。更薄、更轻,已经达到苹果单屏手机的厚度。

轻薄的原因是采用最先进的转轴设计。这次 Fold 2用上了第三代“微水滴形态转轴”,,让转轴更为简洁,为小米代工转轴的国内龙头公司大家一定注意,一旦小米爆卖,这种新款转轴回风靡一时,而且这家公司还是三星折叠手机转轴的主要代工厂商,将成为折叠屏浪潮最为受益的龙头公司,这档公司和折叠屏行业的深度研报,乐阳会在周末给大家写好,感兴趣朋友可以下方留言索取,我会及时推送。

不仅小米,三星,摩托罗拉,华为下半年均推出新一代折叠手机,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了安卓系弯道超车的法宝。毕竟折叠屏相比传统单屏,具有巨大优势。乐阳认为,折叠屏将成为手机市场创新的一个主流风潮,朋友们一定抓住其中机会。

其实早在 1996 年,摩托罗拉就推出 全球首部翻盖手机,在当时是高端奢侈定位,售价高达 1000 美元。1996年的1000美元。此后翻盖手机成为一股潮流,,这其实就是折叠屏的一种体现,2007年苹果采用触摸屏手机,按键退出,翻盖手机随机衰落。近两年随着柔性屏逐渐成熟,折叠屏重新被各大品牌开发。

折叠屏相对目前单屏手机,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满足人类对巨大屏幕的无限需求。大屏无论看视频还是玩游戏感觉大为提升。而目前的折叠展开式基本相当于小型笔记本,大小和重量又接近手机。

二是折叠屏可以开发手机多种新功能,大大提高效率。

三是折叠屏外观别致新颖,给人一种高端感觉。

同时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折叠屏陈本快速降低,价格会降至5000左右,再加上之前高价带来的奢华感觉,降价后有望快速提升占有率。

苹果也正在积极研发折叠屏,预计明年有可能推出,苹果对新技术一向谨慎,一旦苹果推出,意味着产业链已经成熟,新功能面临爆发。

今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达到130万部,去年全年是销售110万部,要注意这是上半年国内手机销售极其惨淡背景下取得。随着下半年新款折叠屏手机陆续推出,销量大增值得期待。

对于这一新风口,乐阳在周末会写出折叠屏手机深度研报,那个环节最为受益,相关公司提升空间多大,我会在这份研报中给大家详细解读,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周末会及时推送给大家。

小米贷款结束内部催缴

来源:经济观察报

任晓宁

4月19日,北京如风达总部,来讨债的人逐渐四散,回到自己的家乡。

群情激愤过后,他们拿起了法律武器,向各自所在地劳动委员会申请仲裁。4月22日,是如风达北京员工的仲裁日,他们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坚持留在北京的主要是物流运输商,他们是除了派遣公司外损失最大的受害方。一家被欠款900多万的上海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说,他们已经发起诉讼,通过目前掌握的证据,应该能要回一部分欠款。

4月18日,一封邮件在如风达各个维权群里流传,该邮件称,请如风达员工签署一份和解协议,和公司签和解的人,可以先发一个月的工资。

一些员工不相信这个函,他们认为,这是骗他们解除仲裁的一种手段。也有人表示,已经疲惫了,想去签这个协议。在如风达工作8年的李广,是疲惫的一员,他跟记者说,“如果能尽快解决,我们想彻底解决掉,耗不起了。”

如风达事件至今发酵1个多月时间,讨债人依然找不到可以对话的对象。买了如风达的现股东通用物流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通用物流”)要求终止收购,卖了如风达的橙联控股(厦门)有限公司(简称“橙联控股”)认为已经完成股权变更,并指责通用严重违约。买卖双方互相指责,如风达公司出现“无人负责”的尴尬局面。

对于如风达的未来,他们都不抱希望。李广一边等消息,一边开始找新工作。被欠薪数百万、上千万后,认为“被坑”的供应商们不敢再和如风达合作。而如风达之前多年积累的大客户,经过一个月多的停运风波后,可能也很难再相信如风达的商誉。

“变化出乎我们预料,也出乎他们预料。”对于如风达的未来,与如风达前任总裁、现任执行董事均多次沟通的廉泊表示“不看好”,他的公司与如风达合作近10年,是如风达长期合作伙伴之一,也见证如风达公司多次变动。他说,“谁也不想做冤大头,掏出真金白银去解决这件事”。

2019年的春天,如风达是多个倒下的快递公司中的一个,但它之后的骚乱,又与正常公司倒闭颇为不同。没有人希望如风达走到如今结局,但每个人都没能控制事件的走向。

这个故事,与并购环节的工作交接有关,与危机发生时的多方沟通有关,也与公司自我造血能力缺失有关。这是一个曾经知名、后又没落的公司,遇到的突然死亡事件,它的教训,值得反思。

突然“大瘫痪”

3月14日,李广来到办公室上班,像他8年来为如风达工作的每天一样,处理货物、沟通货款。突然,公司报销走账的OA系统停了,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急了。

就在前一天,他还给公司垫付了8000块钱,这接近他一个月的工资数。

李广是如风达一个南方大区负责人,几乎与如风达共同成长。OA停了之后,再也没有恢复,他们连续两个月没发工资,加上报销款,如风达欠该大区的管理团队每个人累计数万元。等不到任何消息后,3月29日,李广一行8人,决定来北京总部看看。

经济观察报记者见到李广,是在4月3日的北京如风达总部。他坐在一个会议室,和十几个人一起向记者讲述突然遭遇的欠薪事件,整个如风达大楼里,都是讨薪、讨债无门的人,有近200人。比员工人数更多的是如风达供应商,他们被欠了少则数万元,多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彼时,如风达总部一片乱象,一楼的前台空无一人,黑乎乎的大厅没有开灯,唯一有亮光的地方是一副红色背景墙,上面写着“如风达十年,实至名归”。大厅里四散的,是喝空水的塑料瓶,和一些食物垃圾。门口两扇玻璃大门上,一扇贴着如风达供应商的催款通知书,一扇贴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维权提示。

十年前,凡客诚品如日中天时,陈年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一手创办的,曾经能与京东物流比肩的如风达,会是如今结局。

如风达的倒塌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事件发生前,如风达还在正常运营,2000多名快递员,仍然每天派送着来自小米、亚马逊、我买网、招商银行等大客户的订单,看不出任何不正常迹象。

公司宣布暂停业务颇为突然,当时供应商、员工都懵了。

如风达出事始于3月4日,刚过完年没多久,几个年前没有结清运输款项的供应商,来如风达总部追债。老高是其中一员,他一开始没有太当回事,按照惯例,如风达给物流承运商的账期为3-6个月,老高本来想着,可能因为过年结钱结晚了,他来象征性催一催。来了之后发现,如风达换老板了。

又过了几天,他们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说,接手如风达的公司是“老赖”。老高他们立刻慌了,怕钱要不回来,于是停止物流发货。紧接着,几天后的3月11日,如风达宣布业务暂停,员工们也慌了,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到北京,人数最多时如风达总部大楼聚集了500多个讨债、讨薪的人,一时间,如风达全国业务出现“大瘫痪”。截至记者发稿,如风达依然没有恢复业务,讨债、讨薪的人依旧求告无门。

没有人能预料到如风达的突然倒下,采访过程中,如风达员工、派遣公司、供应商都反复提到这一点。廉泊与如风达前后两任高管反复多次沟通,他告诉记者,两任高管也没想到会是这种走向,他认为,这是一起“黑天鹅”事件。

之前,如风达的危机有过一丝预兆,今年1月7日,如风达在工商行政部门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股东由橙联控股(厦门)有限公司变更为通用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去年9月28日,橙联控股与通用物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如风达股权100%转让给通用物流。但没有人想到,一起收购案,会在之后引发几多波折。

“公司被卖了?”

一个年轻的快递站站长,指着应航的鼻子骂:你承担不了责任,你去找能负责的人来。52岁的应航低着头不说话。

应航是如风达现任执行董事、经理,他也是如风达责任股东通用物流的法人,事件爆发后,3月底的一天,他被北京丰台劳动局叫来问询,讨薪的人知道他来了,围住他,寸步不离,怕他跑了。

应航总是不说话。记者从多个视频看到,讨薪的人让应航找原股东,应航一声不吭。他们让应航给财务总监打电话,应航打通之后,财务总监问能不能保证人身安全,应航也不说话。出事后,如风达前任法人代表、总裁康勇曾回来安抚员工,和员工一起交流,应航还是不怎么说话。

如风达员工无语的是,应航什么都说不出来。

从3月初事件爆发至今,一个多月时间,如风达始终陷入混乱,这种混乱,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的升级。事件爆发前,老高来要钱,如风达没人理会他,后来事情闹大后,几百人围在如风达大楼里,还是没人出面解决。

上述那位上海物流公司的副总经理来到北京多日,他所在的公司被欠了900多万,到目前仍没找到管事的人,这与此前不久的股权变更有着某种关联。供应商们质疑的是,如风达股权变更,间接导致自己公司被套在这场欠款局中无法脱身。被欠了560万元的老高告诉记者,平时,几个月公司欠不了他这么多钱,但这一次恰好赶上去年双11,物流业务爆发,从而给他造成了560万元的巨大损失。他猜测,对方有故意的成分。老高的物流公司属于自己创业,背负着亲戚朋友的借款,如果不能要回欠款,“我都想去跳楼了,”说这句话时,老高黝黑的面孔透着绝望。

如风达员工对于公司的行为也感到匪夷所思,“大家都在公司待了这么多年,如果公司真不行了,有人来跟我们说一下,我们也能理解,”但公司始终没人出来说话,他们就感觉是被骗了,“为什么卖给通用?这个老板又没什么实力,他凭什么收购如风达?”

李广说,公司到现在都没人出来说话,他觉得这很蹊跷。不仅出事后的处理方式蹊跷,在出事前,对于公司被卖,他们也感到蹊跷。

一个在北京总部工作三年的如风达财务人员,告诉记者,直到今年1月31日,前任法人代表、总裁康勇辞职,她才知道公司被卖了。

“正常收购的话,应该有相应的财务人员、相应的高管进行替换,但我们这次收购就很突然,”上述财务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如风达被收购后,财务、人力的员工都没有更换,高管层也没有更换,只有新任执行董事、经理应航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北京上任,她觉得这不正常。

如风达从去年9月底开始卖给通用,但按照多位员工的说法,至今为止,没有出过正式文书告知员工。今年1月31日康勇离职,也没有发离职邮件,没有告知员工工作交接给谁,该财务人员说,“感觉一切都是私底下进行的”。

当前让如风达员工和供应商无奈的,正是这种不知道找谁的无力感。如风达被卖,前股东认为既然公司已卖了下家,并且完成工商变更,自己就不再负相应的责任,现股东通用物流则在3月底发声明要终止收购。这件事,牵涉到橙联控股与通用物流两家公司和之前的实际控制人中信产业基金,目前,几方均没有明确表态对此事负责。

“因为出乎常理,不合逻辑,所以大家希望有人能出来给个解释,”一位供应商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他们没有等到答案。

股权转让内幕

如风达事件的根源,在于一起收购。去年9月,如风达实际控制人中信产业基金,通过橙联控股把如风达卖给通用物流。今年3月,这起收购被供应商得知后,供应商集体停止运输,随后如风达陷入危机。

危机之前,如风达一直亏损。如风达上述财务员工告诉记者,如风达平均每个月亏损额1500万元。廉泊从如风达高层得到的信息是,每年都在亏,有一年亏了4亿多元,去年亏得算少的,只亏了1亿多元。

“这个公司从来没赚过钱,完全是靠股东输血活到现在的,”廉泊这样说。

前股东已经持续多年输血,为何去年决定卖出?持续亏损的如风达,为何通用物流愿意接手?通用物流在今年被深圳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这与通用物流接手如风达有没有关联?种种疑惑未能解决,如风达员工和供应商均怀疑,背后可能有内幕。

记者就此尝试采访如风达前后两任股东,发送给橙联控股的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通用物流方面,记者多次拨打应航手机,均显示关机。记者拨打天眼查显示的通用物流深圳公司电话,语音提示记者该电话未交电话费。

事件发生前后,廉泊与如风达前后两任高管多次沟通,他告诉记者,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如风达目前看是失败了,所以要止损。这起收购本身,他认为应该没问题,但收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原股东之前并不想把如风达卖给通用物流,甚至提出了提前支付2500万元诚意金的苛刻要求,但应航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欲望,也接受了原股东的苛刻要求,从而达成收购。

“以前我怀疑是两边串通,现在看也不是串通,”廉泊称,应航有一些自己经营的想法,想通过接手如风达全国范围内的快递资质,进行转型。他还透露,应航曾向他表示,可以收购如风达进行下一轮融资,能融到4亿元。但是,还没等到应航完全接手公司,就已经爆发危机。

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有下家就不怕,但前提是公司能正常运营。“商业不能太贪婪,要有准确的判断,不能用投资的心理做公司,”廉泊对此感慨。

事件发生后,现股东通用物流与前股东橙联控股都曾发布声明,但他们的声明,也不是对如风达事件直接负责的态度。

3月29日,通用物流发布声明,要求终止收购如风达,理由是,“原协议生效后,如风达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橙联控股4月2日发出声明函认为,通用物流“严重违约和侵权”,并要求通用物流立即履行付款义务。前后两任股东在收购问题上掀起口水战,但如风达欠薪事件如何解决,目前依旧没人站出来说话。

记者在如风达大楼内采访离开后的两三天,如风达大楼物业公司查封了大楼,不再让人进入。据了解,如风达欠物业公司费用也没有支付。

如风达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没钱了。据如风达供应商及员工测算,如风达欠款在7000万元以上。这意味着,无论前后两任股东谁来承担责任,都需要付出巨额代价。

根据橙联控股与通用物流此前的合同,去年11月起,通用物流开始为如风达注入资金。据记者了解,通用物流收购如风达,共需4500万元,此前,通用已经支付了2500万元诚意金与675万元首批款。橙联控股方面告诉记者,今年3月起,通用物流未及时补充如风达资金,导致如风达事件发生。

目前,如风达还有一部分应收账款没有收回,这也是讨债人最后的希望。李广告诉记者,理论上如风达还有3000万元应收账款,去除坏账及退款,至少还有2400万至2500万,“发放员工工资应该是够的”。

(应受访者要求,李广、廉泊为化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米贷款预留通知(小米贷款结束内部催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80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