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整改:互联网贷款新规冲击波,下面是新金融琅琊榜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线上贷款趋于严格
透过近期密集披露的商业银行跟踪评级报告,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那些地方银行都付出了多少代价。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从7月份开始,随着存量业务整改过渡期结束,互联网贷款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这亦是平台金融整改的压轴大戏。7月7日,央行、金监总局与证监会同时发布对蚂蚁集团、腾讯集团的处罚公告,并指出: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
对平台企业而言,新规对互联网贷款业务提出了多方面的约束,成本有所提升,利润空间也被压缩,好处是政策不确定性被极大消除,通过降本增效,未来仍大有可为。
另一边,对于跟平台企业合作的众多地方银行来说,代价要沉重得多。仅异地放贷禁令这一条,足以令不少银行“血流成河”。当前银行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且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互联网贷款这块蛋糕被削减乃至剥夺,无疑是雪上加霜。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银行。诚然,监管部门用心良苦——自主风控、自营渠道、信息数据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可是,如果都没什么业务了,就有些“何不食肉糜”了。
整体上,如果某银行幸运地“出生”在发达省份或者大城市,或者来自小地方却抓住窗口期在大城市有所布局,那么异地放贷禁令的冲击就会偏小;如果网点较少,并且局限在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异地放贷禁令就变得残酷。
此外,地方银行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以及自身的数字化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回旋空间。
透过近期密集披露的商业银行跟踪评级报告,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那些地方银行都付出了多少代价。
基于公开信息,互联网贷款业务收缩明显的地方银行,包括龙江银行、乌鲁木齐银行、泉州银行、宁夏银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石嘴山银行、湖州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等,不仅阻碍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增长,甚至成为拖累营收和盈利的主要因素。
诸如,截至2023年3月末,石嘴山银行异地互联网贷款余额1.84亿元,同比下降7.90亿元。而受到压降异地互联网贷款、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收费等因素影响,去年该行净息差同比收窄0.90个百分点至1.51%,导致营业收入负增长。
又比如,受互联网贷款新规要求影响,重庆三峡银行在去年压降第三方平台和异地互联网贷款规模,导致线上贷款较年初减少10.64亿元至0.24亿元,基本相当于归零。
需要指出的是,也有一些银行在整改之后逐渐稳住阵脚,实现了平稳过渡,包括青岛银行、廊坊银行、济宁银行、河北银行等。
更进一步,新规引发的互联网贷款格局重塑,有可能加剧地方银行之间的分化。
这算不算是“数字鸿沟”呢?
以下摘自相关银行评级报告:龙江银行:2022年,龙江银行加强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并大幅收缩互联网贷款业务规模,全年未新增投放互联网贷款,互联网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大幅下降,并导致个人贷款业务规模出现下降。截至2022年末,该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余额10.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5.77%。
乌鲁木齐银行:2022年以来,随着监管对异地贷款管理趋严,乌鲁木齐银行互联网(线上)贷款规模快速下滑。截至2022年末,乌鲁木齐银行个人贷款总额215.45亿元,其中互联网贷款余额16.43亿元,同比下滑67.64%。
泉州银行:与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合作分别推出“微粒贷”、“网商贷”和“美团生活费”等联合贷款类产品。2022年互联网贷款新规出台后,该行着力压降联合贷款规模,当年末联合贷款余额47.04亿元,较年初下降65.53亿元。
宁夏银行:由于经济下行环境中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同时该行应监管要求持续压降异地互联网联合贷款,其他消费性贷款增长乏力。截至 2022年末,该行异地互联网联合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约23亿元,年末余额较小。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根据监管要求,逐步压降互联网贷款规模,加大自营类贷款的营销力度,受此因素影响,当年末滨海农商银行个人贷款规模明显下降,随着互联网贷款的自然到期压降,未来业务规模拓展或仍面临一定压力。截至2022年末,该行互联网贷款余额64.1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4.68亿元。
石嘴山银行:截至2023年3月末,互联网贷款余额20.06亿元,同比减少0.98亿元,继续压降异地互联网贷款规模,异地互联网贷款余额1.84亿元,同比下降7.90亿元。
湖州银行:随着互联网贷款管理的趋严,该行已逐步压缩线上平台合作类贷款规模,自主开发管理线上消费贷款产品。截至2022年末,该行线上贷款余额19.73亿元,其中合作互联网贷款余额16.11亿元,较年初减少14.73亿元,合作平台主要为微众银行。
重庆三峡银行:2022年受互联网贷款新规要求影响,该行压降第三方平台和异地互联网贷款规模,同时由于部分居民提前偿还按揭贷款以及居民整体信贷需求减弱影响,该行个人贷款规模有所下滑,截至年末,个人贷款较年初下降11.78%至323.92亿元,其中线上贷款较年初减少10.64亿元至0.24亿元。
承德银行:受外部环境波动及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跟踪期内该行逐渐压降互联网贷款。截至2022年末,该行互联网贷款规模为197.42亿元,同比下降10.32%。
莱商银行:2022年该行加强消费场景建设,推广自营消费贷款产品,自营消费贷款规模保持增长,但由于持续压降互联网贷款规模,该行消费贷款总规模有所下降。
九江银行: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不振,叠加监管强调信贷业务属地经营,九江银行主动退出异地互联网平台贷款,导致其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小幅下降。截至2022年末,九银行个人贷款余额956.32亿元,其中消费贷款余额183.12亿元,母行监管报表口径下用于消费类的互联网贷款余额74.57亿元。
兰州银行:2022年以来当地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同时该行根据监管要求压降互联网贷款,导致个人消费贷款有所减少。截至年末,个人贷款余额为569.82亿元,较年初下降6.83%,在总贷款中的占比较年初下降3.14个百分点至25.15%。
哈尔滨银行:2022年,哈尔滨银行落实监管要求,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持续压降,导致个人贷款及垫款规模有所收缩。截至2022年末,该行互联网贷款余额195.36亿元,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哈尔滨银行对互联网贷款进行自主风控,2022年末互联网贷款不良贷款率为2.94%。
烟台银行:个人贷款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由于信贷需求减弱,且该行根据监管要求压降不合规互联网贷款,个人贷款增长较为乏力。
晋商银行:2022年,晋商银行进一步压降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联合贷款业务,2022年末互联网贷款余额规模不大。
青岛银行:2022年,该行互联网贷款共发放97.01万笔,累计金额131.74亿元,截至2022年末,该行互联网贷款余额104.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4亿元。
廊坊银行:在监管环境收紧的情况下,廊坊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逐步规范,规模较上年有所增长。2022年,廊坊银行互联网贷款合作方主要为蚂蚁、微众、美团等头部平台。监管报表口径下,截至2022年末互联网贷款余额为235.19亿元,其中,联合贷规模76.95亿元,助贷规模158.24亿元。
济宁银行:互联网仍是个人贷款重要的展业渠道,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互联网贷款规模313.70亿元,其中,联合贷款中公司发放的贷款余额32.90亿元、助贷业务余额279.24亿元。
河北银行:持续推进与互联网渠道平台对接,接入微粒贷、京东金条、借呗、平安信保贷、网商贷等互联网渠道,加大个人贷款投放,进一步推动个人贷款业务规模的增长,2022年末河北银行主要作为资金提供方共同出资发放的贷款余额96.57亿元。
汉口银行:强化与蚂蚁集团、微众银行等头部互联网机构合作,积极投放线上消费贷款,同时加强经营性贷款客户拓展与营销,推动个人贷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线上贷款发展现状
“一睁眼少了十几万,所有女生,国家发红包了!”
“降到了4.3%,月供少了307元,每个月可以多吃几顿牛肉了。”
“疫情时的高利率一下降了,每个月少还1000多元,感谢政策。”
9月25日,不少购房者一早醒来发现,自己的房贷利率下调了,并纷纷晒出房贷利率调整前后的截图。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的案例情况来看,借款人在此次房贷利率调整中,享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率降幅,有借款人利率下调幅度甚至达180个基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通知,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此次调整范围为首套住房贷款、二套转首套,以及公积金组合贷中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其中,对于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客户不需要任何操作,银行将主动批量调整,调整后利率于调整当日生效;对于“二套转首套”等情况,则需要借款人主动向银行提出申请。
已批量调整
“我的房贷利率已经调了,一个月少还575元。”早上7点多,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于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根据于先生24日晚对第一财经记者展示的利率调整信息详情:“您的申请已受理,我行将于9月25日起为您调整贷款利率,预计从LPR+59个基点下调为LPR+0个基点。最终以实际执行为准,您可通过手机银行查询相关进度。”
25日一早,于先生发现,他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从原来的4.79%变成了4.2%。根据北京市多家银行发布的答疑情况来看,对于房贷在2019年10月8日(不含)前发放的,最低可调整至相应期限LPR不加点,已经低于LPR的不做调整;在2019年10月8日(含)后发放的,最低可调整至相应期限LPR+55个基点。
家住成都的彭女士则享受到了更大的利率降幅,她于2020年以6%的贷款利率购入首套房产,今日一早发现利率已自动下调至4.2%。彭女士感慨说,“6%的利率高位站岗,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像于先生、彭女士这样今天享受到房贷利率下调的借款人还有很多。家住临沂市的刘先生2021年购买住房一套,在临商银行办理首套住房按揭贷款163万元,期限20年,执行利率LPR+120BP,采取等额本金还款方式,首月还款额14737.92元,总支付利息957523.12元。截至2023年8月31日,尚有贷款余额148.74万元,当月还款额14075.73元。
25日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后,刘先生的房贷利率调整为LPR不加点,调整后首月还款额12215.96元,较上月减少1859.77元,总支付利息减少超20万元。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今天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的一个缩影。根据安排,9月25日,商业银行本着让客户更方便、操作更便捷、服务更高效的原则,已对符合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存量个人住房贷款主动实施利率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于调整当日生效。
银行发布调整攻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二套转首套”等借款人来说,则需要自己向银行申请调降。
家住北京市的郭先生在2020年2月置换了房产,受限北京认房认贷政策,他的房贷利率为LPR(4.75%)+115BP=5.9%。近几年,LPR利率不断调降,目前他的贷款利率为LPR(4.2%)+115BP=5.35%。
在北京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后,郭先生这套置换的房产就可作为首套房,按照2020年2月北京执行首套房利率下限LPR+55BP进行调整,即郭先生可以将该套房贷利率调整至不低于LPR+55BP的水平,按目前的LPR(4.2%)计算,郭先生这套房的房贷利率最低可降至4.75%。
得知这一利好政策后,25日早间,郭先生联系了自己的贷款所在行中国银行的客户经理。这位客户经理告诉郭先生,按照最新政策,郭先生的房贷利率的确可以降至LPR+55个基点。
“在9月25日到10月22日期间的工作日、工作时间,您可以携带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本人到现场办理。审核通过后,将于10月25日统一生效。”客户经理说。
对于“二套转首套”等情况,商业银行也纷纷发布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攻略。
例如,邮储银行于9月25日在手机银行开通“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功能,如借款人需要进行“非首套转首套”、固定利率或挂钩基准利率转成挂钩LPR浮动利率、或同时发起“非首套转首套”和固定利率或挂钩基准利率转成挂钩LPR浮动利率的申请,均可通过手机银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功能发起。
在邮储银行的“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功能页面,借款人可点击“一键申请”发起“非首套转首套”或固定利率(挂钩基准利率)转成挂钩LPR浮动利率。同时,也可通过“申请记录及审批结果”查看申请记录及审批情况。
其中,对于套数认定调整需要提交的资料包括身份证、婚姻证明、房屋查询证明等。
农业银行则公告表示,经查询不在调整范围,但当前实际住房情况已经符合房屋所在城市首套住房标准的客户,可于2023年9月25日(含)至2023年10月22日(含),登录该行掌上银行,自助发起首套住房利率标准认定申请,线上提交贷款经办行认可的承诺书、家庭住房套数查询结果等相关证明材料(具体材料清单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客户也可线下向贷款经办行提出申请办理并提交材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线上贷款趋于严格(线上贷款发展现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62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