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控制信贷风险,往往会率先规避“火鸡”,下面是中信联合云科技电子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单笔eva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Taleb)是美国著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因“黑天鹅”理论而被人们称为“黑天鹅之父”。其在畅销书《黑天鹅》[2](The Black Swan:the impactof thehighly improbable)中讲了一个著名的火鸡的故事:一只火鸡被一户人家买回去,一开始因担心被宰杀而惶恐不安,但主人态度和蔼,还天天给它喂食,火鸡便慢慢由警惕、释然变成了习以为常。时间越长,火鸡就越确定主人态度友善并会继续喂食自己。直到感恩节,这次主人带来的是刀子,而不是食物,当火鸡还像往常一样伸长脖子准备就食时,迎接它的却是灭顶之灾。[3]
火鸡根据过去的经验得出结论,误以为过去的时间越久,原来的情形在未来就越可能会持续地重复下去,误以为未来风险是可以预测的。这种“火鸡的错觉”,是一种确认性错觉,是一种风险认知错觉。这种火鸡对风险的评估模型,被法国分析学家拉普拉斯总结为“平滑定理”,即:如果同一件事之前发生过d天,那么这件事再次发生的概率为(d+1)/(d+2)。也就是说,火鸡被喂食的概率,第1天为2/3,第2天为3/4……第98天为99/100。事实则恰恰相反,安全的时间越长,距离死亡的风险就会越高。火鸡每天都对风险进行一次分析和判断,其中99次是正确的,只有最后一次是错误的,但这一次错误却是灾难性的、致命的错误。
火鸡对风险的认知方法是“历史经验法”,即根据过去预测未来,未来会重复过去。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以及金融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发展出越来越多精致的风险计量模型,银行越来越重视通过数理模型预测和控制风险,监管部门也鼓励银行开发内部评级模型预测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以评估风险和计提资本。这些分析方法的技术性较强,在某些领域用来辅助判断风险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尤为专业人士所推崇。但过度模型化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从近几年银行的实践效果来看,风险计量结果往往与现实情况反差较大,不少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很高的业务或产品,后面反而出现了很多风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反映了开发人员对风险认知不足、模型本身也存在局限等方面的误区,特别是不少模型仍仅是火鸡对风险认知模式的精致化而已。事实上,社会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往往缺乏自然现象那样精确的规律,因此,模型在解释确定性越高的事物时,其解释能力越好,反之则相反。此外,数据来源的渠道、数据的质量、数据的口径及含义、数据的观察时间、样本的大小、数据的变量个数等等,都会对模型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还有,在模型的应用方面,必须处在大趋势没有改变的时间框架之内。即便满足上述条件,塔勒布认为,黑天鹅事件也是无法预测的,为此,塔勒布就经常对阿罗、萨缪尔森、德布鲁等数量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调侃、嘲弄和攻击。
很多企业对风险的认知都存在“火鸡的错觉”。过去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轨道,企业每次加杠杆都能带来更多的利润,于是,很多企业家越来越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把趋势归结为自己的能力。负债扩张、迅速做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很多国企和民企的共同偏好和目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政府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很多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规模扩张的步伐。在非理性繁荣的盛宴里,很多企业完全没有意识到此时越扩张可能越接近死亡,在风险来临之前,大众的信心指数反而达到历史的最高点。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人人皆知》(Everyone Knows)一书中这样写道:“投资者们明确达成的广泛共识差不多都是错的。在随后几年,随着经济增长拐点的来临,不少企业在产能过剩、债务高企、东西卖不出去、产品价格大跌、收入急剧萎缩等多重困境中轰然倒下,为自己此前的过度扩张付出了沉重代价。”
银行信贷人员对风险的认知往往也存在“火鸡的错觉”。多年来,商业银行的风险审查重点,主要放在单笔贷款、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微观风险审查上,往往缺乏对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所处阶段的深入分析及准确把握。在风险识别方法上,着重看企业过去几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根据过去或现在的业绩表现推测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类似于火鸡对风险的认知模式。如果说,上述方法在经济平稳时期对企业短期借款的风险判断尚有一定可取之处的话,那么在经济趋势、行业趋势、企业发展趋势将要出现变化的拐点区域时,如果仍然凭借由过去的经验、数据及固化的数学模型所推断出来的结论,往往就是不切实际的、错误的,其结果就是:在市场进入由繁荣至衰退的转折区域左侧时,把损失的风险当成发财的机会而贪婪冒进;反之,在久衰转盛的右侧阶段,把发财的机会当成风险而避之不及。因此,这种对风险的错误认知,最终既难以避免大面积的风险损失,也容易丢失战略性的发展机遇。这是经验数据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所在。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债券市场风险的判断也屡屡存在“火鸡的错觉”。长期以来,债券市场鲜有违约的现象,交易人员普遍忽略了债券市场风险背后的信用风险,再加上各种外部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审计、承销人等将发行主体及债券包装得亮丽而光鲜,谁还会花时间去深入研究和仔细鉴别呢?就像时间越长,火鸡越确定主人态度友善,且会天天给自己喂食一样,即使危险逐步降临,不少金融机构仍相信大而不倒,相信刚性兑付。自2014年3月超日债开启国内债券实质性违约的序幕以来,截至2016年4月末,国内提示债券违约风险的发债主体就已接近40家,且债券违约风险呈加速爆发趋势,仅2016年前4个月就发生了14起债务违约事件,其中包括东北特钢、中煤华昱能源、中铁物资、国裕物流等央企或地方国有龙头企业,宣告了央企、地方国企“信仰神话”的破灭。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总之,信用风险控制面对的是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企业,是未来的不确定世界,以及背后复杂的人性。银行要尽可能避免“火鸡的错觉”,就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银行对信用风险控制的总体要求是“先求控大,后才控小”。即先要从整体上去理解经济、行业、市场周期的规律及当前的趋势,再深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及经营业绩,在此基础上再把控单个客户、单个项目和单笔业务的信用风险;二是宏观层面的风险控制主要依靠银行的顶层设计。当前,银行迫切需要加强对经济趋势、行业趋势、市场趋势等“大趋势”的分析,在“大趋势”拐点形成之时,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顺周期行为,尽力降低因市场风险引发的系统性信用风险;三是追求“模糊的正确”,防止“精确的错误”。塔勒布指出,人类在预测未来时经常犯的谬误之一,是太看重预测结果,而不关心它的准确性。实际上,我们的决策更多依赖于结果的可能范围,而不是预测的最终数字。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里,拥有越多的信息,利用越繁杂的计算工具,使用越复杂的决策方法,反而容易产生确定性错觉,面对复杂的问题,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有时回归常规、常情、常理、常识,以简单应对复杂,可能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1]本章主要观点源于肖舟博士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一文,见《中国金融》
[2]《黑天鹅》一书已由中信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发行。——编者注
[3]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届时放假三天,一家团聚。在节日宴会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鸡”。
个人单笔贷款什么意思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学习。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贷款,通俗地讲就是借钱。贷款是从正规的途径(比如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取得的资金一般才叫贷款;其他方式非正规途径(如朋友,亲人之间的借钱行为)可称为民间借贷。
我们常见贷款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当然还有担保贷款,创业扶贫贷款,助学贷款等),这里分享常见的这两种贷款。
信用贷款指一般个人信用贷款或企业信用贷款,特点是:
1、申请资料简单,到账快,最快可1小时内到账;
2、利率:月息0.4%~1.5%(根据主贷人征信及资质而定,年化利率4%~15%,个别20%以上)
【普及信息: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
3、授信额度:个人单笔授信最高30万(个别50万),企业最高可做到100万以上;
4、贷款期限:一般12~36期,少数60期(多数1~3年期,或5年期);5.资金利用率:大部分为等额本息还款,每月需还部分本金,还款后期使用率低(部分优质客户可先息后本)。
抵押贷款一般是指以房产或车产(还有以股票,期权,或设备等)作为质押条件获得贷款额度,特点是:
1、申请资料较多,流程较长。需要提供产权证明,流水,征信,营业执照,用途证明等。一般1~2周办理时间;
2、利率低:月息0.32%~0.6%(根据主贷人征信及资质而定,参考LPR,年化利率最低3.85%);
3、授信额度:授信额度无上限,依抵押物实际价值而定;
4、贷款期限:最长授信10年期,个别可授信20年。
5、资金利用率:多数先息后本,随借随还,资金利用率高。
说明:贷款分为良性贷款和恶性贷款,良性贷款一般是能带来利益或预期带来收益,是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使自己经济或对生活质量带来提升。反之可能是恶性贷款,要及时止损或改变当时状况,不能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理性贷款。关注我相互交流学习,如有疑问私信了解。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单笔eva(个人单笔贷款什么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41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