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或收购苏宁消金控股权 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五年翻了5倍,下面是科技金融在线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苏宁金融贷款不想贷款了
同为江浙一带的头部城商行,眼看着宁波银行和江苏银行都已有了属于自己的消费金融牌照,南京银行也终于按耐不住了。
继宁波银行近日斥资10亿将华融消费金融7成股权收入囊中后,南京银行对苏宁消费金融也意欲控股。
事实上,南京银行对消费金融牌照的野心由来已久,其2014年和苏宁易购等共同设立苏宁消费金融,只是当时的持股比例只有两成。
后来,南京银行又在苏宁消费金融的一轮增资扩股中“不积极”,其对苏宁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又下降至15%,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如今,在各家巨头仍在争相布局消费金融这片蓝海的背景下,南京银行如果能将苏宁消费金融的这块牌照彻底拿下,那对其未来发力消费金融的作用不言而喻。
收购控股权控制消金牌照
1月13日晚,南京银行发布一份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其中第二条提到的内容格外引人关注。
从公告第二条的内容可以看出,南京银行正在筹划收购一家其参股的金融机构的控股权。
虽然没有明说具体收购的是谁?但外界纷纷猜测,这家“神秘”金融公司或是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苏宁消金)。
根据公开资料,苏宁消金于2014年10月由苏宁易购、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洋河股份及先声再康等联合发起设立,五家股东的出资比例分别为49%、20%、15%、10%和6%。2015年5月,苏宁消金取得营业执照。
设立之初,苏宁消金由持股49%的苏宁易购和持股20%的南京银行共同控制。彼时,南京银行虽然持股比例只有两成,但却在苏宁消金公司中享有董事会席位,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故在南京银行历年年报中,苏宁消金也是以“联营公司”的名义被列举。
2016年,苏宁消金发起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至6亿元。然而,在此轮增资中,南京银行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其仅出资了3000万元。
于是,这轮增资完成后,苏宁消金的股东结构变为:苏宁易购持股49%、先声再康持股16%、南京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各持股15%、洋河股份持股5%。
可以看到,南京银行对苏宁消金的持股比例下降,股东地位也由昔日的二当家沦为并列的三当家,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对苏宁消金增资的漫不经心,有媒体报道称,或是南京银行已萌生退意,有意发起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
接着在2018年,苏宁消金总经理陈鸣离职,回归老东家南京银行。在供职于苏宁消金之前,陈鸣就曾担任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的总经理。
陈鸣的去而复返,也更让外界确信南京银行决心设立自己的消金公司。只是,多年时间过去,南京银行自己控制的消费金融公司始终没能跟外界见面。
如今,眼看江浙一带的头部城商行,如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都已拥有了自己控制的消金牌照,南京银行此时对消金牌照的渴求自然异常强烈。
消费金融贷款五年翻了5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前景广阔,但南京银行参股的苏宁消金近年来的业绩却并不理想。
苏宁易购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苏宁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减少57.94%;发生净亏损0.34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0.1亿元。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来看,2016年-2020年,苏宁消金的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2.17亿元、0.45亿元、0.10亿元、-0.5亿元。
也即是说,苏宁消金的净利润从2017年扭亏后,随即又陷入了逐年下降趋势,直至再次转为亏损。
事实上,参股苏宁消金,仅仅是南京银行布局消费金融领域的其中一子。
早在2007年,南京银行就与法国巴黎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展开合作,为此,南京银行在内部专门成立了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CFC),专攻南京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3月底时,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的贷款余额才刚超过80亿元。
然而到了2021年6月末,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的消费贷款余额已达449亿元。同时,新增客户154万,累计服务客户近2250万。
也就是说,五年多时间,南京银行的消费贷款余额增长了5倍有余。消费金融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不过,虽然内部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可观,但毕竟消费金融牌照是全国性牌照。一旦有了这张牌照,城商行异地展业受限的僵局就会被打破,自身金融业务的版图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展。
这或许也是,在同属江浙一脉的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拿下消金牌照后,南京银行也急于控制一张消金牌照的原因所在。
苏宁金融怎么借钱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前,一些用户发现滴滴出行APP内上线了名为“滴水贷”的信贷产品,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据悉,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该产品目前尚在小范围开放,后续将逐渐覆盖所有滴滴用户。
滴滴大数据为用户风控建构模型
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用户最高可贷额度为30万元,支持随借随还、极速到账和超低利率。“滴水贷”的入口在滴滴出行APP内,页面显示“您的点滴梦想,我们倾力相助”。用户需要预约才能获取贷款名额,目前仅对白名单内用户开放。
知情人士表示,滴滴更多地充当“平台”角色,为产品进行导流和数据支持,而背后的资金来源、最终风控审核方并非滴滴,是与其合作的正规银行机构,首批合作银行为新网银行。
目前,滴滴拥有4.5亿用户,每天完成订单量超2000万笔。这就为滴滴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可以利用自己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对用户的信用进行初步筛选。比如,用户经常乘坐的是顺风车、快车还是专车,其目的地是何种类型的消费场所、小区物业、工作单位等,包括其出行规律等都可以作为大数据的一部分。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认为,“目前滴滴海量的用户和流量,已经形成数据闭环,金融是其用户、流量和数据变现的重要途径。而保险、信贷(包括汽车金融)、理财等则是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业务,开展此类业务是滴滴的必然之举。”
滴滴已涉足信贷领域
此前,滴滴已推出针对司机的信贷产品。虽然额度仅为3000-20000元,不过依托庞大的司机数量,该类资产规模已超7亿元。
此外,滴滴还握有支付、小贷、融资租赁等金融牌照。用户目前在滴滴APP内可以看到,滴滴已推出包括“办银行卡”“保险车险”等业务。其中,滴滴分别针对车主和乘客推出“滴滴车险”“滴滴出行保”“堵车险”,还有名为“尊享e生”的医疗保险。上述保险业务都是滴滴作为平台,对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进行分发销售。如“尊享e生”为众安在线承保的个人中高端医疗保险,136元可购买为期一年的一般医疗及患恶性肿瘤医疗保险;滴滴与人保、人寿、太平洋等十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车险,最低499元起。滴滴还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和借记卡。
今年2月,滴滴将原金融部门升级,成立金融事业部。滴滴的内部邮件显示,该业务部将主要负责为滴滴司机和用户提供保险、信贷、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
多家互联网公司早已进入该领域
目前,消费贷产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香饽饽”。根据2017年7家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来看,均实现净利润大增或扭亏。招联消费金融全年净利润11.9亿元;捷信消费金融全年净利润9.6亿元;苏宁消费金融营收3.8亿元、净利润2.17亿元。
目前,市场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是银行系、产业系、电商平台系以及P2P系等。其高速发展也在不断吸引各类玩家、各方资本进入该领域,腾讯、阿里、百度、网易、搜狐、360、美团、携程等互联网公司早已进入该领域,为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信用消费贷。腾讯的微粒贷、蚂蚁金服的借呗放款规模均超3000亿元。
滴滴此次是以“入口”的形式进入该领域的。此前在美上市的趣店曾将支付宝作为入口,此后其业绩猛增。2015年11月,趣店业务“登陆”支付宝。据其招股书显示,趣店在导流前的2014年营收额为2400万元,2015年营收额增加到2.35亿元,后又进一步增加到2016年的14.42亿元。不过作为平台方,滴滴也是可以从中进行抽成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放款额度支撑下,抽成方的盈利也非常可观,或成为推动滴滴盈利的一大利器。(记者 温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苏宁金融贷款不想贷款了(苏宁金融怎么借钱)":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34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