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损失类贷款是核销贷款吗(损失类贷款定义)

损失类贷款是核销贷款吗(损失类贷款定义)

贷款知识 金融界 原创

李义奇:不良贷款的社会损失,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损失类贷款是核销贷款吗

栏目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迎来飞速发展,改革成果世界瞩目。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对我国改革历程、成就和问题进行回顾梳理,《蒙格斯报告》公众号特约李义奇博士专稿,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特稿系列”专栏,连载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李义奇,河南南阳人,金融学博士,教授。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副总经理。

导 言

在国有银行制度下,银行不良贷款损失,最终会通过货币发行的渠道转嫁给全社会,带来的是通货膨胀的压力。由国有银行发放不良贷款带来的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最终将由财政埋单,是财政负担的加重。李义奇博士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理性探讨不良资产的社会损失,敬请阅读。

肉烂在锅里,是一句口头禅。

千万不要小瞧这句口头禅。因为关键时候,说不准,贵单位一些重要政策工具出台的背后,有关决策者,心中所想,可能就是这句口头禅。

《小兵张嘎》中有句经典,“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以后拉清单。”小张嘎这句话,意思就是,今天我斗不过你,或者今天我没空收拾你,改天我有时间了,或者我有能力了,再和你算账不迟。若心中想到改天要算账,今天就要想办法把肉留在锅里。所以说,一般来说,如果遇到不尽如意的但是情势所迫一定要往前走的事情,首先要确保肉烂在锅里,以供将来有条件时,好算账。

说点正事。

当年在银行工作时,有次搞调研,和一位老信贷人员喝酒聊天。他一番话语,我一直没有忘。比如说,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发放一笔贷款,最差的情况是,这笔贷款成为呆账,银行收不回来了,最后核销了。从银行来看,这笔贷款损失了。但是从整个国家来看,从整个国民经济循环来看,这笔资金似乎还在,并没有损失。他说,这笔钱,无论是国有企业消费了,还是国有企业转移给别人消费了,它还是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循环,转化为了其他行业其他产业其他企业或个人的产值、收入,并继续为国家贡献税收,并没有消失。他的意思是说,国有银行形成一笔坏账,看起来国有银行损失了一笔资金,但整个国民经济却没有形成这一损失,至少是没有形成这么多损失。他说的应该有道理。

他可能不知道,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银行的呆账损失,最后核销了的贷款,由于由这笔贷款形成的存款无法消失(因为不是企业还贷),就需要有相应的安排来平衡银行的、以及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除非拖着不办,以不良贷款或者其他名目一直记在银行的账上。否则,要么是用银行的利润冲抵,要么是央行发行货币(再贷款等)弥补。在如今的货币供应体制下,如果采用银行利润冲抵的方式,放贷时产生的存款的增加,最终会以减少银行所有者权益的方式,来平衡资产减值情况下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银行经营状况的恶化。如果银行经营预算约束有弹性(例如国家信誉背书),这样做做也无妨,就是明面上不好看,与外人的生意不好做了。如果是央行发行货币弥补,直接向国有银行发放再贷款(或其他类似形式),来购买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平衡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欠债国有企业无妨,国有银行无妨。社会上只是平空多了一些货币而已。

在国有银行制度下,银行不良贷款损失,最终会通过货币发行的渠道转嫁给全社会,带来的是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老百姓,不会看到,这个过程中,复杂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游戏,大略也感受不到,些许货币超发的影响(超发太多另说)。这些问题略去不讲。

我们只想说说,银行是国家的,企业是国家的,大家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国有银行的贷款损失,肉烂在了锅里,并没有消失,所有在这个锅里吃饭的人,都有份。没有在这个锅里吃饭的人,吃点亏。因为他们一样负担物价上升的成本,却没有吃到锅里的饭。大家,特别是基层的人群,可劲儿的往体制内挤,至少他们的直觉是对的。

如是,不良贷款这档子事,并没有有的人说的那样可怕。反正肉烂在锅里,大可不用着急,早晚腾出手来收拾都行。

常识告诉我们,事情不仅仅是这样的。

一般情况下,信贷市场的垄断者(国有银行)偏好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较少的信贷,以攫取垄断利润(这里的较高和较少是相对于市场均衡水平而言的)。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可获取垄断利润,但这种垄断行为也将带来整个市场的无谓损失,即“哈伯格三角”。

但是,国有银行的行为与一般市场上的垄断者不同。因为国有银行对信贷市场的垄断是国家人为设定的垄断,国有银行必须按照政府意志,以较低的利率水平,满足国有企业刚性的信贷需求。在体制安排的激励结构下,国有银行自身的预算软约束及道德风险问题,使其有扩大信贷供给以获取好处(逢迎上好、挟财自重等)的激励。这样,国有银行超出市场均衡水平发放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利率的贷款,就成为常态。

如此行为,不仅理论上的垄断租金完全消失了,反而形成了垄断者及相关方实际的损失。直观地说,损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利息损失,即低利率造成国有银行的利润损失;二是本金损失,即不良贷款损失;三是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类似于哈伯格三角的无谓损失)。

前两类损失,转移给了国有经济,所谓肉烂在锅里,只是福利的转移,国家左口袋里的钱装进了右口袋。积累一定程度,国家会以超发货币的形式埋单。关键是第三类损失,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

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也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市场主体在争夺信贷资源博弈中所支付的成本,由于信贷资源的廉价性(国家压低利率),使得各市场主体支付交易成本以夺取信贷资源的意愿较高;二是机会成本损失,即信贷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带来的效率损失,本来这些宝贵的资金资源,是有可能投入到更好的项目和企业中去的;三是国有银行垄断经营下X-无效率导致的损失。

这种信贷体制下,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证明了国家控制金融产权的安排,存在着一个成本递增的机制。一方面国有银行在项目选择上,习惯于搭便车(各级政府和央企的),没有自担风险寻找市场上的好项目的激励。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争夺信贷资源的)交易成本与(国有银行垄断经营的)X无效率两者之间,具有互相增强的机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无法消除。可以预期,即使没有外来冲击,经济规律也会决定,这种金融体制模式,不能永远地存在下去。由国有银行发放不良贷款带来的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最终将由财政埋单,是财政负担的加重。理论上讲,当国家感到控制金融的成本超过收益时,就会有放松金融控制的激励,甚至有逐步从金融领域退出的激励。

仔细审视我们的金融制度,事实上就是一个没有风险分担机制(大家都是一家,老百姓扛包能力有限)、分散机制、释放机制,却有风险积累和放大机制的安排。这使得金融领域的政府角色,时不时地就面对着两难选择:控制,难堪重负;不控制,乱的不行。

肉烂在锅里,这种农业社会的思维模式,在现代社会里已经过时了。大胆想一想,需要一个多大的锅,才能将不断增多的肉盛上。如果不想回到过去,人为减少肉的产出(饿肚子),那么,就要允许,外面的到里边来,也要允许,里面的到外边去。

事实上,早年的那个锅,已经不在了,尽管它还停留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现如今,中央与地方,国有与民营,中资与外资,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混杂在一起。现今世界,已经不是一个天下就可以囊括的。

有一系列的考验,在那里等着。金融稳定、财政能力、资本不足,等等。金融改革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等待实现突破。说点题外话,有个感觉,资本不足问题,可能会显现。但是,资本不足会与通货膨胀压力共存吗?为什么我们遇到的,都是别人一生一世连听闻到都不可能的怪异问题?

国有银行信贷投向问题,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一是不良贷款最终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二是国民经济效率损失最终形成财政负担。在预算软约束的环境内,财政负担,极易还原为通货膨胀压力。最终,肉有没有烂在锅里,不知道。但是,背锅的,就是大家,所有人。

早年的那个锅,已经不在了。聚九州之铁,再铸一个,也难。

转载声明:践行知识付费理念,本篇文章采用有偿转载模式。转载相关事宜请咨询客服蒙格斯小助手。

本文源自蒙格斯报告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损失类贷款定义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7月2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号公布。该《办法》分总则、监管标准、管理要求、监管措施、附则5章28条,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监管标准

第三章 管理要求

第四章 监管措施

第五章 附 则

正 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损失类贷款是核销贷款吗(损失类贷款定义)":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33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