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02388)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及其他股权工具持有者应占溢利176.94亿港元 同比增加32.89% 资产总额达37711.81亿港元,下面是智通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减值准备与总贷款比率
智通财经APP讯,中银香港(02388)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该集团期内取得提取减值准备前的净经营收入308.38亿港元,同比增加21.64%;股东及其他股权工具持有者应占溢利176.94亿港元,同比增加32.89%;每股基本盈利1.6077港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527港元。
公告称,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的净利息收入按年上升,主要由于集团把握市场利率相对去年同期处于高位的机遇,积极主动管理资产及负债,带动贷存利差扩阔,以及债券投资收益率上升。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下跌,主要受投资市场气氛淡静、进出口下跌,以及信贷需求仍较疲弱的影响,抵销了全面通关有助提振消费气氛及旅游的正面影响。净交易性收益按年下降,主要由于集团优化银行投资盘的结构,相应减少因市场利率变动引致若干利率工具组合的市场划价变化波动。经营支出有所上升,主要反映集团把握市场环境回暖机遇,加强品牌形象宣传及营销力度;经济活动逐步复常亦令日常基本营运及业务费用需求加大。
2023年上半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港币12.25亿元,按年减少港币5.01亿元或29.0%。第一阶段减值准备为净拨回港币4.29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为净拨备港币3.59亿元。2023年上半年宏观前景转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有所改善而取得净拨回,而上年同期因疫情严峻及地缘政治影响令宏观经济因素恶化,令拨备基数较高。第二阶段减值准备为净拨备港币5.88亿元,按年增加港币2.72亿元,主要反映若干房地产客户的潜在风险。第三阶段减值准备净拨备为港币10.66亿元,按年增加港币0.15亿元。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的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14%,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贷款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73%。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港币37711.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1046.76亿元或2.9%。库存现金及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结余及定期存放减少港币1206.34亿元或22.5%,主要由于存放同业及中央银行的结余下降。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增加港币1218.59亿元或11.4%,主要由于集团增持政府相关债券及票据,以及高质素金融机构债券。贷款及其他账项增长港币689.93亿元或4.2%,其中客户贷款增长港币713.68亿元或4.3%,贸易票据则下降港币9.95亿元或15.7%。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达港币1719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713.68亿元或4.3%。
不良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比例
至2023年9月1日,,A股5268家上市公司中,除经纬纺机外,其余5267家披露了2023半年度财务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总收入35.44万亿,实现归母净利润2.95万亿。其中42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95万亿,占全部上市公司营收的8.3%,净利润合计1.09万亿,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7.3%。
可以说,作为公认的蓝筹白马,尽管银行股产生的净利润几乎占据了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42家上市银行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上升3.4%,尽管整体成长性不高,但因其股息率较高,仍有大批散户投资者愿意投资银行股。
实际上,分析银行股,一定要看其净利润的构成,也就是其净利润的含金量如何,许多银行股上半年的业绩看似增长,实际上成色并不足。
在前10家市值最大的银行股中,中信银行目前市盈率最低,只有3.86倍;招商银行市盈率最高为5.58倍。交通银行市净率最低,只有0.48倍,同样是招商银行市净率最高达0.99倍。股息率几乎都在5%以上。
但我们不能以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的高低评价银行股的好坏。
市盈率、股息率的高低皆由公司的当期净利润水平决定,市净率则由公司的当期资产结构决定。是公司的净利润含金量决定净利润的的可持续性,而净利润的可持续性又决定股息率的高低。
作为高杠杆的金融机构,银行股的净利润形成因素非常复杂,坏账率往往决定净利润的最终高低,而坏账率的真假只有银行自己最清楚,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判断其质量的好坏并不是很容易。
因此,第一条原则是要对不良贷款率过高或过低的银行股敬而远之。不良贷款率的高或过是指与银行股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条原则是看当期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变化情况是否异常。在假设各银行财报中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只能如此),可根据各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变化情况发现其业绩是否经过粉饰的蛛丝马迹。
如以上10大银行中,2023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变化中,只有中国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8.3%,而其他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均显示减少。
在经济低迷,房地产行业萧条的情况下,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才符合逻辑,无疑,2023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加,充分说明中国银行加大了坏账的计提力度,财务处理更为保守,业绩成色明显要优于其他银行。
所以,如果非要投资银行股,在十大银行股中,要投资就投中国银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减值准备与总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比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25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