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很贵,农村光伏让农户倒背20万贷款,合同里的坑别乱跳,下面是丈农尺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政府以贫困户名义贷款
近几年,很多农村地区都进行了新“电改”,除了旧的电线被替换以外,还更换了新电表。很多细心的农民已经发现,自从换了更加灵敏的新电表之后,家用电费明显上涨。而就在农民纠结电费上涨时,“免费”的农村光伏再次应时出现。
可是,“免费”的东西,往往是很贵的。近期河北保定的一个姓金的农民,因为安装了“免费”的农村屋顶光伏,却让自己倒背了20余万元的银行贷款。这让本就是贫困户的他,不仅没有依赖农村光伏脱贫,反倒是增添了难以承受的负债。
其实,国家此前推广农村光伏项目,就是为了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以此来缓解我们的环境压力,达成碳中和的目标。而对农民而言,也能够将免费的阳光转化为收益。但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光伏项目的安装和后期运行,大多是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情况也造就了很多“坑”。
农村屋顶光伏的合同里,都有哪些“坑”是不能乱跳的?
农村屋顶光伏的一种合作模式,就是施工方租赁农村屋顶使用权,农民定期获得租金。虽然表面看起来很不错,但是这种合作模式的合同里,却有一个很明显的“坑”,即农民对屋顶光伏设备有维护的权益,一旦设备受损,则需要由农民全权买单。而且,在“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下,在屋顶使用权出租期限内,农民是不允许私自翻建房屋的。
与此同时,农村屋顶光伏的另外一种合作模式,就是农民反向施工方租赁光伏设备,产生的电力农民即可自用,又可将剩余电力并网卖出。然而这种合作模式的合同里,照样有一个很明显的“坑”,即施工方往往会以农民的名义,向银行发起贷款申请,之后再由施工方按月还贷款。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当施工方“跑路”,农民就会成为还款责任人,替人还债。
总的来说,以上两个“坑”,就是农村屋顶光伏合同里,最为常见的套路,很多农民也因此中招,只能通过向法院申诉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得看运气。而这种情况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应该加大对农村屋顶光伏市场的监管力度,让屋顶光伏真正用于“扶贫”,而非“济富”。
国家新政对农村屋顶光伏做出哪些调整?
在《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家明确表示,要逐步提高光伏发电占社会总用电量的比重,且今年发放对应补贴预算约5亿元。这一措施表明未来光伏发电将会被大力推广,而财政补贴的投入,也能够更顺利地推进光伏设备生产企业的“提质降价”,这对于想要自主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农民而言,将会降低安装成本。
除此以外,在《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中,国家表示,要规范清洁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及时发现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清洁能源得到高效利用。从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屋顶光伏发电,在推进供应端消纳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安装端(包括农户)使用情况的重视,加强了对农村光伏市场的监控。
对于农村屋顶光伏发电,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农民在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之前,除了要规避上文中提到的“坑”以外,还需要尤其注意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今年是国家发放农村户用光伏发电补贴的最后一年,另一个是如果农民计划自行安装农村光伏发电系统,一定要提前考虑好当地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长、自家屋顶周围有没有明显遮挡物等问题,以免发电效果不理想。
2023农村贷款免息三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博超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再申请延期1年偿还,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在2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政策享受对象和申请方式、所需资金的承担方式、出台背景及预期回答了记者提问。
谁可享受,如何办理
本次免除利息和延期偿还本金的对象为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在2023年内应偿还本金或利息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已结清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不纳入此次政策范围。免除的利息,是贷款学生2023年内个人应支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包括以前年度逾期贷款在2023年内产生的罚息。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是贷款学生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本次免除利息,贷款学生不需申请,由承办银行直接办理。对于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已偿还的2023年利息,如果承办银行尚未扣款,则相应资金不再扣除;如果已扣款,则由承办银行退还贷款学生。对处于还本宽限期的贷款学生,因2023年不需偿还贷款本金,故无须申请延期偿还贷款本金政策。
“对处于贷款偿还本金期的贷款学生,如需延期偿还本金,本人可提出申请,并按承办银行要求履行相关手续;如本人未提交申请,则默认按原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金。”郭鹏提醒,有需要的贷款学生需及时关注相关通知公告,避免遗漏错过。
为何出台,如何筹资
“2022年,国家出台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共免除贷款利息19.5亿元,惠及379万人;高校毕业生自主申请延期偿还本金累计5.9亿元,惠及10万人。”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1100万人,为了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综合考虑上年政策实施效果等因素,国务院决定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
“今年预计免除贷款利息23.25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规模约55亿元,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助力贷款学生缓解经济负担和就业压力,有效帮助贷款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欧文汉说。
据了解,免息政策所需资金承担方式将参照贴息政策执行。免息政策所需资金也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免息所需资金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优先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已拨付给承办银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存量资金中支付。对于存量资金不足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另行安排。欧文汉介绍,2020至2022年,共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122.5亿元,年均40亿元左右。2022年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政策,对高校毕业生个人应付的利息予以免除,又相应增加了19.5亿元的免息资金支出。
既重救助,亦作引导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学生自付。2022年,阶段性免除了当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2年应偿还的贷款利息。今年,该项政策延续实施。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使用还本宽限期,期限最长5年。在还本宽限期内,学生仅需支付贷款利息,无需偿还本金。”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表示,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持续完善,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按照有关规定,助学贷款最长期限不超过22年。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向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提供相关书面证明,经办机构核实后,启动还款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协同发力,既照亮了千万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又引导贷款学生把个人就业与国家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人生梦想。”欧文汉介绍,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就业贷款学生,实行贷款代偿,鼓励应届毕业的贷款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对服兵役的贷款学生予以资助,中央财政帮助符合条件的贷款学生偿还贷款。支持贷款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服兵役,投身国防建设。
(光明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2日 04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政府以贫困户名义贷款(2023农村贷款免息三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7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