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吉林刘立军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涉及12项罪名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下面是中国青年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榆树市小额贷款公司
“他们通过威胁、恐吓、拉横幅等手段,强迫我把儿子名下的住房用来抵债,导致一家人无处容身,父母因为受不了打击,害怕拖累我上吊自杀。”说起自己的遭遇,林有财泣不成声。
曾经的林有财住别墅、开路虎,在吉林省榆树市也是响当当企业家。如今,不仅变卖所有家产,还欠了不少外债,林有财说这一切都拜刘立军所赐。
在合法“外衣”掩盖下,多年来,刘立军等人向榆树市多名房地产开发商及其他经营者高息放贷,设置高额抵押物,在催收欠款时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肆意确定抵押物价格及还款期限,强占抵押物及被害人的其他财产,攫取巨额经济利益。
刘立军黑社会性质组织一审宣判现场。
10月19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刘立军等23名被告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至此,盘踞在吉林省榆树市多年的黑社会组织被连根拔起。刘立军黑社会性质组织隐蔽性、迷惑性强,“保护伞”众多,涉及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寻衅滋事罪,行贿罪等12项罪名,涉案资产3亿余元。
榆树“狠人”恶名立威
在榆树刘立军的名字或许没多少人听过,但提起“老高子”却无人不知。
上世纪80年代初,刘立军伙同社会闲散人员在榆树为非作恶,因犯流氓罪入狱7年。刑满释放后,刘立军丝毫没有收敛,仍积极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1991年,刘立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徐大伟等人侵入黑龙江省五常市李玉春家,持刀威胁、逼迫李玉春,强行将其妻子带走。1993年,又与徐大伟、徐怀玉等人“火拼”,刘立军持刀将徐怀玉头部砍伤,社会影响恶劣。
1993年,安洪臣、刘立军因琐事与隋殿昌产生矛盾。安洪臣携带斧头、尖刀等工具与刘立军、徐怀玉、王明哲来到榆树市火车站附近隋殿昌的住处,刘立军持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安洪臣持刀共同追打隋殿昌,刘立军用木棒殴打隋殿昌,安洪臣持刀捅刺隋殿昌,最终隋殿昌因胸部刺创致心脏破裂出血死亡。
随着势力不断壮大,2009年,刘立军作为实际控制人、以其妻子谷林荣为法定代表人注册成立榆树市天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刘立军等人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幌子,不断利用其积累的资金向外高利放贷、暴力讨债,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多年的“打打杀杀”劣迹让当地百姓“闻风丧胆”,犯罪组织利用刘立军的恶名,上门敲打、威逼恐吓,很多被害人即便遭受侵害也不敢报案,害怕受到二次伤害。
“刘立军黑白两道通吃、手眼通天,在榆树没有摆不平的事情。有一次,公安机关向我询问他暴力讨债情况,刘立军威胁让我‘配合’别乱说话,我害怕被打击报复,不敢向公安机关举报。”林有财说。
主犯刘立军被公安机关抓获。
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办人员告诉记者:“刘立军黑社会性质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刘立军决定组织内的全部事务、控制支配组织资产、指挥组织成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张洪涛组织其他成员对外放贷、非法讨债,实施具体违法犯罪活动,谷林荣负责管理组织账目及资金,李廷俊作为‘管家’,负责组织的内部事务。”
为实现对组织成员的控制和管理,刘立军以“开工资”、“招揽工程”、“共同放贷”、为组织成员家属安排工作等方式,使组织成员依附该黑社会性质组织获取利益。
合法“外衣”作掩护
早年的“进宫”经历,让刘立军熟悉刑事法律政策,成功游走于法律边缘多年。
“认定的30余起犯罪事实,多采用拉条幅、发短信恐吓、打骚扰电话等软暴力手段进行,犯罪方式迷惑性强。”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人员介绍说。
该组织是通过设置高额抵押物,在催收欠款时以暴力、软暴力相结合的方式,威胁、恐吓、滋扰被害人,肆意确定抵押物价格及还款期限,勒索财物、强占抵押物及被害人的其他财产,非法强占经营者的巨额资产。
查获刘立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部分现金。
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刘立军向王会良放高利贷共计2180万元。截至2016年4月,王会良已向刘立军偿还欠款本金及利息2629万元。但刘立军仍以被害人王会良欠其本息共计2000余万元为由,强迫王会良用价值600余万元的土地抵债。随后,刘立军又指使张洪涛利用虚假的房屋买卖合同及房屋缴费凭证等材料,强迫王会良将榆树市舒心家园小区价值1400余万元的八套房产抵顶其所谓欠款。
很多开发商深受其害,却敢怒不敢言。如果不答应刘立军的抵债方案,他就会指使组织成员采取封锁办公楼、在售楼处悬挂条幅、在销售的商铺安装卷帘门等手段讨债,导致楼盘无法销售。
“该犯罪组织依托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贷款、约定利息等貌似民间借贷的合法方式,取得被害人财物。但从实质上看,小额贷款均为高利贷,并设置高额抵押物,当被害人未能偿还时,则通过非法讨债方式强行低价以物抵债。这些案件民刑交叉,法律关系复杂,给案件侦办和审理带来一定难度。”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主犯刘立军接受审讯。
“保护伞”下掩盖罪行
2017年3月,榆树市公安局收到被害群众关于刘立军、张洪涛为首的黑恶势力举报信,时任榆树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建国将线索交给刑事侦查大队重案中队调查处理。调查期间,刘立军听到了风吹草动,指使徐镇向李建国行贿。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李建国草草结案,犯罪行为得以继续。
2018年1月,榆树市公安局将组织成员李廷俊等人刑事拘留,刘立军得知消息后潜逃。随后,指使苏井秀将90万元交给时任榆树市人民检察院检务管理部副部长金鑫用于“平事”。后金鑫打探,得知李廷俊将会被批捕,将90万元退给苏井秀。
刘立军、张洪涛二人被列为网上在逃人员,身为榆树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追逃中队指导员闫晓亮故意隐瞒刘立军等人的藏匿线索,私下与张洪涛等人秘密会面,并将张洪涛使用的5张不记名电话卡号码通过中间人,转交给刘立军,帮助二人建立联系,严重阻碍案件侦破工作进行。
“刘立军在当地盘踞多年,树大根深,拉拢腐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形成庞大关系网,为其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条件和非法保护,严重破坏当地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秩序,造成恶劣影响。”长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办人员说。
榆树市政协原主席马光、原常务副市长赵国军、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李建国……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腐涉伞”及失职失责问题46人,其中涉黑腐败问题8人,充当“保护伞”问题14人,失职失责问题24人。
来源:法治日报
小额贷款不查征信必过
#媒体微观#“400元授信额度,实际到手200元,借款期限为3天,3天后未能全部还款,按照一天100元收取逾期费”……套路贷遭遇多方严打后,这一荒谬的借款操作却仍在瞄准借款人实施收割之举。
不还款“锁死”手机
12月12日,记者注意到,上海警方近期通报的一起新型网络非法放贷案引起广泛讨论。在无需抵押、不看征信、秒速放款、高额低息等看似“福利”的诱导贷款噱头之下,网络非法放贷骗局近期有了抬头迹象。
通过一款所谓的“手机贷”产品,犯罪团伙在两个月内非法获利近26万元。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12月7日通报的信息,2021年8月初,市民吴先生看到网络上发布的小额贷款广告,据平台客服介绍,贷款无需抵押、不看征信,只需要提供自用手机详细参数的贷款产品,按照手机回购价值的20%确定贷款额度。在向平台客服提供了自己的手机信息和登录账号后,吴先生在客服引导下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聚宝盆”的借贷类App。
按照约定,吴先生获得400元授信额度,收取200元服务费,实际放款200元,3天后需要全额还款,逾期未归还将收取每日100元的逾期费。最终,平台客服通过微信向吴先生转款200元,后由于吴先生未能在3天期限内还款,其手机被“锁定”无法使用,并遭到客服辱骂催还款。
经警方查证,该非法网络放贷团伙以“手机贷”名义,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吸引客户,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手机控制权,以锁死手机、威胁辱骂等“软暴力”方式逼迫借款人偿还高息贷款。绝大部分借款人每次实际到手金额只有100-400元,且借款人以在校学生等低收入群体为主。其中使用的“聚宝盆”App,伪装成一个贷款软件,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信息,进行远程操控。
该非法网络放贷团伙成员于2021年9月初接连被抓捕归案。通过这一操作手段,该团伙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非法获利超26万元,涉案流水金额超50万元。
而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一“手机贷”产品与此前盛行的“ID贷”如出一辙,均是通过向放款方提供手机账户信息进行贷款,借款周期短、利率高。还有部分平台会巧妙地套用“手机回收”等噱头,此类变相现金贷业务在2018年便曾遭监管点名,是典型的网络非法放贷。
在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看来,“手机贷”本质上就是变种而成的违规高利贷,贷款用户提供的账户信息是平台的“风控手段”,由此逼迫用户还款。通过手机,放款方可以掌握用户大量隐私信息,用户信息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甚至还可能出现“骗中骗”情况,额外向用户索要钱财。
诈骗换汤不换药
临近年末,网络贷款类诈骗案件频频发生,除了上述上海警方通报的高利贷案件外,围绕网络贷款兴起的骗局中,还有部分直接上演了“空手套白狼”。
根据江西省新余市反诈中心12月9日通报,辖区居民通过“易信”App贷款,最终客服以输错接收账号、账号被冻结,要其缴纳保证金、诚意金等,最终该用户在转账6.8万元后发现被骗报警。
云南省龙陵县警方也在12月9日发布了网络贷款类诈骗的常见骗术,其中提到辖内居民通过“宜发金融”App贷款后,获得15万元贷款额度,但需要先行充值999元才能提现。在完成充值后,又被告知银行卡错误,最终需要交30%解冻费才能提现,进而造成资金损失4.5万元。
“各类典型网络贷款案件背后,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的诈骗行为,用户只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就能够识别风险。”苏筱芮指出,“尤其是临近年关,不少犯罪分子存在‘捞一把’的心理,骗局高发时刻,用户在涉及贷款、转账等行为时更应该加强警惕。”
苏筱芮表示,在前述“手机贷”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发放数百元的小额贷款,“锁”住了用户价值更高的手机,很多受骗用户为了正常使用手机,或是认为受损金额较少,选择忍气吞声,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用户这一心理,肆无忌惮地开展违规贷款业务。因此,用户在发现被骗后,要勇于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避免助长歪风邪气。
“而有正常借款需求的用户,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正规贷款在放贷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凡是在放款前,以服务费、保证金等名义收取费用的,均属诈骗行为。”苏筱芮强调,用户在防止受骗的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借贷。
(岳品瑜 廖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榆树市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不查征信必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88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