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中航信托给乐视贷款(中航信托还款晚还一天)

中航信托给乐视贷款(中航信托还款晚还一天)

贷款知识 人民网 原创

归还民生信托10亿欠款乐视网钱从何来却成疑,下面是人民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航信托给乐视贷款

1月3日,深交所向乐视网发问询函,内容直指后者日前披露的债权转让暨关联交易,以及民生信托已追回的10亿元欠款来源。深交所要求乐视网和贾跃亭就相关情况给予说明。

突现10亿元资金

上述问询函是紧随前一天的一则信息出具的。1月2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信息显示,经民生信托申请,2018年12月27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准许民生信托撤回针对被执行人乐视控股、乐视致新提出的相应执行申请。

根据裁定书,法院拍卖被执行人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融致新3124.5万元出资额的股权,拍卖款为1.31亿元,已发还申请人民生信托,被执行人自动履行9.01亿元;于是申请人民生信托2018年12月27日提交撤回执行申请。上述两笔款项合计超过10.32亿元。

对此,深交所要求乐视网和贾跃亭:核实说明民生信托借款的发生时间、借款金额、借款人、借款期限、担保物等具体情况;核实说明民生信托前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申请事由、被执行人、申请执行标的等具体情况;核实说明媒体报道中关于被执行人已履行9.01亿元的支付方及资金来源;说明公司推进关联方欠款催收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安排。

而乐视网回应称,借款主体为乐融致新,还款资金来源与上市公司无关。可争议在于,被执行人自动履行9.01亿元人民币,意味着贾跃亭方面已经开始偿还债务。记者曾试图向民生信托方面求证,但该公司回复本报记者称,“以法院公告为准。”

债务困局深难测

记者梳理乐视网与民生信托的合作发现,早在2016年,乐视控股子公司乐视致新(曾用名)就与民生信托签署了《信托贷款合同》,民生信托通过信托产品,给乐视致新提供不超过10亿元的贷款,各笔贷款期限均为24个月。

据悉,乐视致新的主要产品是乐视电视,信托资金用途为发放贷款补充运营资金,还款来源为乐视致新的未来经营收入。该项目由贾跃亭、乐视控股为这10亿贷款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同时,乐视控股也将其持有的乐视致新10%的股权质押给民生信托作为增信条款之一。

信托项目发行时,对乐视致新的全部股权按最近一轮股权融资估值300亿(估值定价依据为2倍市销率)计算,10%的股权质押价值约30亿元,对应10亿元贷款,其本金质押率为33.33%。

然而,2017年年中,乐视网便陷入债务危机,民生信托因申请财产保全,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指定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民生信托申请强制冻结、划拨被执行人乐视控股、贾跃亭、乐视致新的银行存款12亿元。2018年中旬,民生信托、中航信托以及融创作为申请执行人,推进乐视控股拍卖乐融致新及乐视影业股权用于偿债。直至2018年12月底,民生信托向法院撤回了对乐视控股、乐视致新、贾跃亭进行强制执行的申请。

小小金融总经理刘小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乐视网还款的消息在最近刷屏网络,主要是因为该资金来源一部分是乐融致新的股权拍卖款所得,但是剩下的9.01亿元资金来源不明,到底是哪个金主帮乐视还钱,依然是目前最大的疑问。

还涉及200项诉讼

刘小峰进一步称,还清民生信托债务虽然有利于乐视网的进一步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已经轻松度过债务难关,他认为贾跃亭要想获得其他债主的和解,还需拿出更多真金白银。企查查信息显示,目前乐视控股涉及超过200项法律诉讼,其中涉及的信托公司除了民生信托,还有中航信托。根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另一份裁定书显示,中航信托已追回欠款约1.09亿元,尚有约15.25亿元未追回。

中航信托还款晚还一天

中国基金报 泰勒

兄弟姐妹们啊,周末好。今晚有些不平静。不止A股,其实全球都在跌。

先看海外市场的情况。

今晚欧洲大跌,美股开盘后也一度低开,道指小幅上涨,纳指则跳水。

而中概股,集体下跌。

A50也在跳水。

周五傍晚出炉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环比同样缩量明显,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3.05万亿元。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创下7年新低,环比看,6月社融增量为4.22万亿元。

今夜,券商老师们有最新的解读。

申万宏源7月金融数据速评:居民存贷双降亟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信贷低于预期,源于居民动用前期贷款和存款进行置换,企业中长贷被6月虹吸后结束连续11个月同比多增。7月新增信贷3459亿,同比少增3498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源于居民部门信贷收缩,这已经是2022下半年以来第三次收缩,和6月居民部门信贷高增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上个月的金融数据点评中就已提示,单月的信贷和居民购房出现背离,有可能是居民在通过经营贷进行贷款置换,7月信贷居民部门则开始集中性的利用前期借贷资金和自身存款进行贷款偿还。企业方面,7月新增规模被6月虹吸,结束了企业中长贷连续11个月的同比多增。

社融低预期除信贷原因外,政府债券尚未发力,惟有表外融资边际支撑。7月新增社融5282亿,同比少增2703亿,同样低于市场预期。除上述信贷因素外,政府债券尚未明显发力,企业债券被中长贷替换的影响仍在持续,新增规模明显低于17-21年平。而支撑社融的更多源于表外融资,其中特别是信托贷款(新增,同比多增628亿),显示央行对于基建地产的呵护持续,以及未贴现汇票(新增-196.2亿,同比多增782亿)。7月社融存量同比下行0.1个百分点至8.9%。

M2快速下行,除居民提前还款外,也源于财政存款回补令基础货币边际回笼,更加凸显降准的必要性。7月M2同比下行0.6个百分点至10.7%,居民存款下行(新增8093亿,同比-4713亿)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明显弱于2015-2019年平均。但居民贷款的下降并非源于居民大规模扩张消费,而更多的可能源于提前还款,才会出现居民贷款和存款的双收缩。企业存款回落,前期融资资金正在逐步落地。在上个月快速消耗财政存款后,7月财政存款(新增9078亿,同比多增4215亿)实现一定回补,不过下半年相对积极的财政会回吐存款,以稳定需求。但财政存款的变化难以影响M2增速趋势,我们仍然维持8月将有一次25BP的全面精准预期不变,以保证至年底M2增速可维持在8%-9%左右。

居民购房偏好改善或并非一朝一夕,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或更有必要;M2同比的快速回落需要降准对冲。7月金融数据中最大特征就是居民部门的存款贷款双双下降的格局,这一方面在提示我们,居民购房偏好的改善或已经和需求政策难以完全挂钩,而更多体现为中长期因素,如城镇化工业化不均等因素。另一方面,上半年集中投放的居民经营贷或构成了提前还款资金来源的一部分,体现除居民对于过去较高利率加点的规避,也表明居民当前目的是减少收入中的月供支出,则实际指向的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高,毕竟对于银行部门来说,存量贷款利率下调的代价还是要小于居民缩表的。如果没有存量房贷利率的下降,居民贷款和存款的偏弱格局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7月金融数据中另一大值得关注的是M2同比加速下行,实际上这本应出现在6月,但因为财政存款节奏的变化滞后至7月。但随着居民持续提前还款,企业不断将资金转化为工作量,则M2后续或仍将进一步下行。这就有必要再通过降准的方式来稳定M2增速水平,特别是降准还能稳定商业银行的利润,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中金固收】四个角度看待社融新低及应对

7月金融数据表现大幅不及市场预期,实体信贷全方位走弱,仅靠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支撑;社融同比增速跌至8.9%创新低,除对实体信贷明显下降外,其他主要分项融资也较为低迷;同时由于融资需求不足而货币派生减弱,M2同比从上月的11.3%降至10.7%;实体融资和生产活动不足,企业流动性持续走弱,M1同比则降至2.3%。数据公布后,债券市场情绪转向积极,二级利率整体下行,一级发行投标热情亦有所走高。

我们认为金融数据的不及预期可以归因为四个方面:

(一) 居民按揭提前偿还冲击可能较大,且有进一步延续可能,央行或需加快推动存量按揭利率调整

如果该趋势延续,下个季度初(10月)信贷可能仍面临一定的下滑风险,包括全年的信贷和社融增长可能都面临持续走弱的压力,进而制约经济修复。对于居民端而言,目前经济仍处在慢修复当中,实体各类资产的回报率边际均有下滑,包括股市、商品、债券等金融资产和其对应的资管类产品所能提供的收益率水平都要低于存量房贷利率水平,如果存量房贷利率始终不变,居民自主降杠杆、提前偿还的意愿就会一直延续,进而会导致信贷余额和存款余额的持续双降,货币供应减少,对实体经济支撑走弱,经济可能会进一步疲软,进而反向再次对居民融资需求造成压制。因此,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存量按揭利率的调整,减少或放缓居民自主降杠杆的意愿。

(二) 信贷季末冲高、季初回落的现象延续,表明实体有效融资需求或仍然不足

剔除非银贡献外,金融机构对境内实体人民币信贷投放仅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如果结合票据利率走势来看,票据利率整体回落,一定程度表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压力仍要高于实体有效融资需求,实体内生性融资需求修复依然偏弱、起色不甚明显,进而贷款供给强于潜在需求,导致了利率的下行。包括二季度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其实也有进一步走低,背后反映的同样是实体内生性融资需求的不足。短期内来看,考虑到居民和企业信心修复整体偏慢,融资需求的修复可能也会同步放缓,而信贷投放指标约束下,贷款供给相对充裕,我们认为新发贷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三) 地产修复疲软带动社融整体承压,且这一趋势短期内可能仍将延续

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加上实体融资和生产活动不足,企业流动性持续走弱,资金活性下降,7月M1同比从上月的3.1%降至2.3%。可以看到,尽管近期地产政策导向偏积极,但更多还是延续此前“一城一策”的方针,放松力度未明显超市场预期,进而在实际提振效果上也比较有限。短期内来看,我们认为目前政策力度下,地产或难见大幅反弹走强,地产销售和投资端的疲软或延续,进而拖累整体融资端的表现和修复。

(四) 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偏慢,后续潜在提速可能利于托底社融

除信贷投放回落外,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偏慢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社融表现,尤其是地方债,发行进度要慢于往年同期,而地方债发行偏慢可能也与优质基建项目储备的相对不足有关。不过考虑到9月底前新增专项债需要发行完毕,我们预估届时政府债券对社融的贡献可能重新转向积极。

如何应对?我们认为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托底,尤其是财政层面,中央加杠杆的迫切性有所提升,以对冲居民和企业杠杆意愿的下降,同时引领实体收入预期的改善和信心修复,促进实体资产负债表的良性修复。包括后续专项债的发行提速也潜在再融资地方债额度的释放,其实就是政府加杠杆的逻辑,但如果只是存量提速而没有新增投入,我们认为很难彻底扭转并修复实体信心,广义财政赤字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来改善实体信心。除政府加杠杆外,还需要依托央行在利率层面的调降来缓解社融增速的偏弱,包括进一步推动按揭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下行等,通过价格让利来激发实体内生性融资需求。

此外,中融信托的兑付也闹得沸沸扬扬。有市场传闻称“中植爆雷引发中融信托今天也停兑了”,并称“有投资者买的五矿信托、光大信托等信托产品也通知停兑”。

8月11日晚间,光大信托、五矿信托、中航信托先后发布紧急声明。

光大信托就近日网络流传的关于光大信托产品兑付的不实言论,作出严正申明:公司管理的信托产品运营正常,均按照信托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和信托利益分配,对于不实言论和传言公司将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五矿信托紧急回应称,近日,公司监测到“五矿信托产品停兑”的相关不实言论,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已就不实言论采取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以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中航信托发布公告称,针对近日互联网造谣者发布的有关该司的不实信息,公司高度重视,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中航信托现严正声明,公司运行一切正常。

今晚就这样吧。大家周末开心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航信托给乐视贷款(中航信托还款晚还一天)":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68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