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苹果ID”借贷无需抵押?小心手机“变砖”!,下面是厦门日报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利用苹果id贷款的app
图源网络。
“仅需苹果手机ID,就能网上贷款”“无需抵押,极速放款”……因非法放高利贷,构成非法经营罪,近日,集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傅某。
2022年2月,傅某在无意中了解到“ID贷”,并上网摸索相关操作模式后,成立工作室,雇佣6人协助从事小额放贷业务,贷款金额从100元到800元不等,每笔贷款每周收取本金的40%或50%的利息。
傅某工作室放贷流程如下:第一步,找平台推广放贷的广告,向不特定的客户引流;第二步,客户点击网址,填写苹果手机序列号、名字、身份证、电话号码、父母亲属的电话号码等信息;第三步,业务员通过寄送快递核实客户提供的信息;第四步,要求客户登入指定的苹果ID账号,并告知如不按时还款,将被锁机;第七步,发放贷款;第八步,提醒还款。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傅某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非法放贷利率高达每周40%或50%(折算成年利率为2057%、2571%)、放贷人数至少290人,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情节特别严重,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刑罚。
提醒所谓的各种“ID”贷款,其实都是非法放贷的行为。一旦通过这种方式申请贷款,对方就能获取你的苹果手机ID,改写你的ID密码,使你的手机变成“一块砖头”。这种新型的网络贷款模式,其本质是未经有权部门批准、未取得合法资质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它看似零抵押,实际抵押的是你的个人信息和社会关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让你掉入各种金融陷阱。在放贷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暴力催收、虚假交易等情形,诱发涉黑涉恶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这不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检察官说法2019年10月2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实施。本案系《意见》实施以来,集美区首例非法高利放贷入刑案。
《意见》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意见》中规定,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实施非法放贷行为,且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250人以上、单位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750人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厦门日报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高锦娜)
id贷不还款会怎么样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红网时刻新闻5月5日讯(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罗丽芳 黄辉)日常生活中,买房贷款要看个人征信。不良征信记录不仅会影响贷款,还会影响到出行、就业等。近日,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诉银行征信记录有误的名誉侵权案件。
2017年11月,方某与某银行签订了《个人住房借款合同》用于购买房屋,合同约定2018年12月31日交房。后因开发商违约不能交房。2020年4月,方某诉至法院请求解除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及与某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并请求剩余房贷本息由开发商直接向银行偿还。
2020年5月,法院判决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个人住房借款合同》,由某开发商向某银行偿还剩余房贷本息。
2022年8月,方某收到银行发送的催款信息,查询个人征信,显示自己存在29个月的逾期。方某多次与该银行沟通,某银行置之不理。方某遂将该银行诉至法院,要求银行删除征信记录,并停止发送催款短信。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正常归还被告贷款至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法院判决双方合同解除时,原告实际逾期仅1个月。原告该征信不良记录虽系在民事判决前已产生,但被告将解除合同后至今的逾期月数都列为原告未还款的期数和未还款本息予以累加明显不当,应当予以纠正。被告只能将原告仅逾期一个月的情况反映至金融信息数据库。
故法院判决:限某银行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更正原告方某征信记录。
法官说法: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信用的合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均受到明显冲击,引起的连锁反应是个人逾期还款增多,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增多。个人信息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主体的通行证。社会信用评价会导致个人名誉在一定范围内贬损,从而影响个人正常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民法典第1024条明确,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故本案中,信用金融机构怠于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构成名誉侵权。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公民有权请求删除。公民发现个人不良记录信息错误的情况下,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如不良记录错误的,银行理应及时更正、停止侵权。
本文来自【红网-时刻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利用苹果id贷款的app(id贷不还款会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38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