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盈利38.12亿元,国有六大行2023年中报营收利润表现强劲,资产质量企稳但息差承压……,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贷款收益分析
8月30日晚间,国有六大行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已全部出炉。整体来看,尽管当前外部局势复杂严峻,市场环境诡谲多变,国有六大行依旧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计6900.2亿元,合计日赚超过38.12亿元,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表现亮眼。
资产质量层面不良贷款率1平5降,拨备覆盖率较为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盈利能力:工商银行利润总额居首,六大行净利润增幅均为个位数
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净利润情况
从盈利角度看,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以1737.4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总额位居国有六大行之首,展现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建设银行以归母净利润1673.44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也均突破千亿,分别达到1332.34亿元和1200.95亿元。唯有邮储银行与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规模未达500亿元,分别实现495.64亿元和460.39亿元净利润总额。
国有六大行盈利规模不容小觑,而观其净利润增幅,虽六家均实现盈利幅度正增长,但涨幅却均为个位数。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1%、3.36%、3.48%、0.78%和4.51%,涨幅不超5%。其中净利润增速最高的邮储银行也从2022年的14.88%降至5.20%。
资产规模:息差水平普降,两家银行营收负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以4474.94亿元的成绩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营收规模分别为4002.55亿元、3657.58亿元、3192.07亿元。邮储银行与交行的营收分别为1769.76亿元与1371.55亿元,延续了2022年的下降驱势。
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营业收入与净息差情况
此外,息差水平普降的情况也值得关注。国有六大行中,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净息差为1.66%,同比下降36个基点;工商银行净息差为1.72%,同比下降31个基点;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79%,同比下降30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31%,同比下降22个基点;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3%,同比下降19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67%,同比下降9个基点。
对此,工商银行在中报中解释称“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年化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52%和1.72%,同比分别下降33个基点和31个基点。”
交通银行也表示,“主要是资产端受存量浮息贷款重定价、收益较高的信用卡及个人住房贷款增长缓慢以及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同时负债端受企业、居民投资及消费意愿不足影响。”
谈及息差下行,部分银行2023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业内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区域经济波动,各类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能力等方面差异,银行间经营出现一定分化也是难以避免。下半年,预计银行净息差整体走势持稳,同时,宽信用下银行以量补价净利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1平5降,风险抵补能力有所提升
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情况
不良贷款层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总额均有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突破200亿元,分别达到3436.05亿元、3166.36亿元和2943.87亿元。
而不良贷款率除交通银行保持1.35%,较上年末持平以外,其余五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6%、1.37%、1.35%和1.28%,数据相差不大。仅有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依旧远低于其他五家,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81%,较上年末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在拨备覆盖率上,报告期内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81.28%和304.67%;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4.48%及218.62%;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92.85%和188.39%。国有六大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数据变动幅度不超20%,整体保持稳定。
南京证券分析师陈烁指出,整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健,风险抵补能力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平安证券认为,展望后续季度,随着消费刺激政策和稳地产政策的持续出台,资产质量的持续修复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金融界
贷款业务盈利性分析
美国银行业的财报季即将到来,一些华尔街重量级银行将于本周五(7月14日)开始陆续公布第二季度的业绩情况。
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贝莱德、花旗集团和道富银行将于周五率先公布业绩。
高盛集团将于下周一(7月17日)公布业绩,接下来将轮到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嘉信理财、纽约梅隆银行。
上季度银行业发生了什么?
自从今年3月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市场对美国银行业的担忧情绪在第二季度逐步有所缓解。
尽管最初有人担心银行倒闭会导致信贷紧缩,但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成为现实,美联储也经常强调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据联储6月末发布报告,所有参加其年度压力测试的23家银行顺利“过关”, 这是对正在复苏中的美国银行业投下的关键信任票。
此外,银行业或许还会迎来重磅改革。周一(7月10日),美联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提议,大型银行必须再保留2个百分点的资本,即每100美元的风险加权资产必须额外保留2美元的资本,以应对经济动荡。
收益预期喜忧参半
预计二季度美国银行业业绩报喜忧参半。
先从股票表现来看,今年二季度美国主要银行中表现最好的三家分别是富国银行(16%)、摩根大通(13%)和嘉信理财(10%);而表现落后的是摩根士丹利(-1.6%)和花旗集团(-0.5%)。
其次,根据分析师给出的普遍收益预期,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预计将出现最快的季度增长;而摩根史丹利、高盛、花旗的季度收益将缩水。以下是华尔街大行二季度每股收益普遍预期和一季度的比较。
周二(7月11日),美国投行杰富瑞(Jefferies)将摩根大通的评级上调至“买入”,并将其目标股价上调11%,至每股165美元。
与此同时,由于投行业务的交易活动减少,杰富瑞分析师们还下调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盈利预期。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oshua Warner指出,这些大行的营收差异主要源于两个风险敞口:其一是利率上升,其二是包括投资银行、交易和财富管理在内的业务部门在当前环境下并不好过。
小摩、富国走势向好
2023年迄今,摩根大通一直是主要银行中的“优等生”。
4月中旬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的季度收入达到创纪录的383.5亿美元。分析师预计,随着摩根大通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和收入增长,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
此前银行业危机期间,摩根大通的体量和规模成为其在领衔救济工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其在不确定时期吸引了寻求稳定的投资者。
杰富瑞分析师Ken Usdin周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鉴于摩根大通稳定的盈利前景、一流的股本回报率、保守的准备金历史以及更好的营收多样性,我们将其股票评级上调至买入。”
而富国银行由于其专注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在众多银行中拥有最高的净息差,因此其收益将能够从利率上涨的情况中获益。进而也避免了很多其他业务的拖累。
分析师预计富国银行二季度每股收益将较一季度跃升43.9%至每股1.18美元。
高盛、大摩表现或低迷
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预期收益缩水主要也是归咎于它们的业务分布。
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务,这两家银行更加关注于交易、投行和财富管理业务,但这些业务在当前上市、并购和融资需求疲软的环境中不利。
Dealogic的数据显示,全球投资银行活动在第二季度暴跌至157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交易市场低迷仍将继续成为华尔街的痛处。
鉴于此,研究公司Argus Research分析师Stephen Biggar认为,二季度高盛的投行业务将再次出现低迷。
不仅如此,Biggar补充道,高盛可能会对其消费者业务进行减记。据报道,高盛正在斟酌是否退出与苹果公司合作的信用卡服务以及其他合资项目,这或许是高盛从消费者贷款业务计划中撤离的一步。
此外,受利率上涨和特定行业问题的影响,美国商业地产市场也面临着沉重的压力,高盛第一季度房地产贷款减值近4亿美元。高盛CEO所罗门坦言道,二季度高盛将会有更多的房地产贷款减值。
周二,杰富瑞分析师Daniel Fannon以投行业务、销售和交易业务下滑为由,将高盛第二季度盈利预期下调了56%,至每股收益3.82美元,低于上表的普遍预期。
与此同时,他还将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盈利预期下调32%,至每股收益1.17美元,低于普遍预期。摩根士丹利在二季度大规模裁员,预计其将在二季度财报上计入一笔遣散费。
除了高盛和大摩外,预计收益遭遇“滑铁卢”的还有花旗集团。其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尽管今年一季度盈利降幅好于预期,不过分析师认为这仅仅是“短暂的胜利”。
与其他银行相比,花旗集团的净息差也相对较低,不仅如此,它还受到交易和投行环境萎靡的影响。
分析师普遍预计,第二季度的收益同比将暴跌38.4%,至每股收益1.35美元。
本文源自财联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贷款收益分析(贷款业务盈利性分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08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