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贷款知识 > 金融消费是什么贷款

金融消费是什么贷款

消费金融是什么贷款平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金融消费是什么贷款1

金融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相关的金融消费机构
第一,消费金融短信不是网贷。
第二,用户申请网贷后,如果是消费金融公司借出的或者属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会收到消费金融公司的短信。
第三,消费金融并非纯粹的某一类网贷产品。它既可以看作是网贷的放款人,又可以看作是成功网贷的运营者。因此,用户只有在收到消费金融短信后,才能确认自己最近是否申请过网贷。
拓展资料:金融消费是人们为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购买金融机构提供的商品的行为。
(一)消费选择权,即能够自主、自由地决定是否进行金融消费、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进行金融消费,即金融消费不会受到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无理干涉和胁迫;
(二)信息获取权是指在金融消费中获得金融相关知识、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的权利,如金融机构存款有无利息、利息多高、利息如何计算等。利息,以及如何办理开户和转账手续?所有这些金融机构不仅有义务主动提供,而且在日常收付和损毁方面做到真实、透明;
(三)平等交易权,即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必须遵循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此类交易属于合同关系(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在合同关系中,不得制定规避义务、违背正义的条款,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服务(例如,必须在押金中保留多少余额,贷款必须存入我们处);
(四)保密权,即保证消费者的金融资产不被泄露和侵害;
(五)寻求帮助的权利。如果金融消费者的金融资产被泄露和侵害,消费者有权向对方索赔赔偿和法律援助,如骗取存款、挪用信用卡、挪用贷款、低价抛售股票等,所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金融消费是什么贷款2

消费金融是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既包括正规金融机构给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的消费类贷款额度,也有种种互联网贷款平台主要给收入较低、不稳定的年轻人甚至是学生提供购物支持。

消费金融其实是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消费金融机构,比如捷信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等等。

1、捷信消费金融:在微信上可以搜索到相关的小程序和公众号,从平台介绍下知道,捷信商品分期,部分低至0首付、0利息,且通过身份证和银行卡即可申请。

2、北银消费金融:能搜索到“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微信公众号,在里面可享受借款服务,且有教育e付、装修e付、租房e付、旅游e付、车险e付和轻松e付等多种选择,登录相关网站即可进行信息登记,申请贷款。

3、兴业消费金融:在兴业消费金融下有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其中家庭消费贷属于家用贷款,个人贷款额度最高有2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为三年,不需要抵押、担保,至于其贷款年利率,IRR在13.2%-23.4%之间,折合APR为6.8%-14.4%。

金融消费是什么贷款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上海报道 近日央行官网更新的202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今年3月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90644亿元,同比增长3.87%。而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3.87%与11.4%,说明相比于贷款增量,个人消费贷款增长率相对偏低。

另据央行上海总部数据,住户部门贷款减少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8亿元。区域再放大些看,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618亿元,同比少增372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仅增加506亿元。一般来说,居民部门中的短期贷款较能说明消费贷款的增减情况。

一季度数据下滑

“疫情影响了消费力。”一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该公司的一季度展业情况不理想,似乎回到了2020年。他的感觉是,居民消费意愿似乎下降了,有了钱也更多的愿意去做避险而不是消费。

但分析这两年的数据走势,并不显如此悲观。比较2020年疫情前后的数据,当时消费贷款余额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12月,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为99307.81亿元。到了2020年1月,这一数字降为78875.36亿元。一直到2020年6月以前,均维持在80000亿之下。

2021年消费贷款余额强劲复苏,2021年12月数据为93597.82亿元,已经逼近2019年末的最高水平。而2022年这几个月,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也均维持在90000亿元左右,只有2月由于季节性扰动略低于90000亿元。总体来看,2022年这几个月,虽然不似2021年的恢复性增长那么令人振奋,但也好于2020年同期。

不过,消费金融机构的担忧在于二季度。多位消费金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4月以来国内一些城市进入疫情管控,今年的消费低谷很可能出现在二季度。

“无论是规模指标还是风险指标,虽有下滑,但4月份的下滑速度不比2020年快。但2020年疫情后能明显感觉大家更愿意存钱,消费倾向减少,而今年这一波疫情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趋势。短期来看,未来市场信贷需求还是很疲软。”一位消费金融公司战略规划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过,专家们也有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4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9.4%,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总体上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针对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频发的情况,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后期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态势。

3月份,受疫情影响,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减少,市场销售明显受阻。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4%。与此同时,网上零售对市场销售增长贡献率提升。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2021年四季度加快4个百分点,对市场销售增长拉动超过1.5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本轮国内疫情高点已过,复工复产循序渐进,预计消费等宏观指标将在未来边际改善,消费金融也将会有所恢复,特别是在疫情消退、市场主体纾困和消费刺激等一揽子政策下,较4月会有明显好转。但是对于报复性消费来说,由于短期内企业经营预期仍然不佳,个人储蓄避险意愿相对较强,因此即便疫情结束,暂时也难以出现规模性的报复性消费,市场还是会延续一个比较缓和稳定的节奏逐步恢复。

坏账率或在二季度抬升

根据2020年的历史经验,包括信用卡、消费贷在内的消费金融不良率,在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平息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所抬升,而业内也有这样的担忧。

“行业的风险指标在一季度已经有所抬升,预计四月会升得更快一些。由于坏账率是一个滞后性的指标,很可能在二季度、三季度显现出增长的趋势。”上述消费金融公司战略规划部人士表示。

回顾2020年,在新冠疫情之后,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信用卡类贷款首当其冲,不良率攀升显著。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64 亿元,相比于2019年的742.66 亿元,上升12.92%。而在2019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66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0.98%。

在2021年,信用卡不良指标迎来全面好转,不良率普遍较上一年有所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整理了信用卡规模较大的10家上市银行数据,其中8家不良率下降,仅有2家不良率微升。

对于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会不会重现2020年消费金融不良率大幅上升的情景,应当如何避免?

明明对记者表示,考虑到疫情对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面冲击,预计消费金融不良率会有所上升,但由于2020年的经验已经使得许多信用中介提高了审核门槛,因此预计不良率上升幅度可控。在未来,此类机构一方面在拓展客源的同时要加强信贷投放资质审核,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不良资产,可以采取差异化催收、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减小损失。

此外,为减轻受疫情影响的客户的还款压力,目前多地已经积极推进金融纾困政策。

近期,央行上海总部针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困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指导金融机构迅速回应市场关切,鼓励应延尽延,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缓解客户还款压力。

为缓解居民因疫情导致的信贷还款压力,已有多家银行推出延期还款、征信异议修改等金融支持措施。为了缓解疫情期间房贷、消费贷等用户的还款压力,当前已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张家港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对“还款服务”进行调整为用户纾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消费是什么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79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