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文章,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等要求。11月下旬,在金融监管总局组织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多个区县,调查相关部门和机构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出系列调研文章。这是第五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媛广西报道。
“城市贷款可以按风险定价,农业不行。农业贷款如果按风险定价,就没人来做农业生产了,因为农业是高风险领域,靠天吃饭。”11月30日,在广西荣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荣盛”),桂林银行首席运营官王书初告诉记者,比如前几年牛肉价格比较高,养牛的贷款利率可以定得高一点。如果今年价格跌到18元,就不可能定这么高的利率了。
王树初表示,对于农业来说,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特点来设定贷款,包括贷款周期、贷款利率、还款计划等,都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来定制。“因此,只有提高对农业的认识和专业能力,才能尽可能地规避农业的风险。比如现在的猪肉产能严重过剩,我们三四年前就预测到了。”
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桂林银行的金融服务已覆盖广西近90%的县域,在提升金融服务、振兴农村方面不断创造独特的“桂林银行模式”。截至10月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721.08亿元,四年来已投入乡村振兴资金2500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把主题教育与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结合起来,普惠金融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桂林分局普惠金融科副科长毛祖良告诉记者,其经验和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揽子”政策有助于提升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政银企联动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五大行动”有助于提升服务实体有效性。例如,今年,我们将重点打造支持乡村振兴的“五个一”品牌,以及打造“粮食促进农业”品牌。打造金融服务地方产品“强链教育产品”品牌,推动机构落地“葡萄贷”、“罗汉果富贷”、“柑橘指数保险”等金融产品,助力葡萄、罗汉果、柑橘等地方优势产业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柳州分局普惠金融科科长彭焕喜介绍,该科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收购中小企业。截至10月底,累计投放“惠桧贷”253.5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0958户,直接降低融资成本5.1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2.53亿元,比年初增长15.18%。“同时,在特色信贷创新的支持下,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截至上半年末,螺蛳粉行业贷款余额16.66亿元,比年初增长27.95%,惠及企业1457家。”
广西荣盛成立于2020年,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三合村。是桂林当地发展起来的肉牛养殖农业龙头企业,养殖规模8000头。公司还坚持走科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绿色养殖之路,年产有机肥1万吨。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498万元,净利润超过35万元。还带动了120人左右的就业和产业链上下游6家企业、450户农民的发展。”广西荣盛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桂林银行桂林分行不仅通过授信1000万元等金融服务帮助其打造集养殖、牛肉制品、科研、旅游于一体的肉牛养殖综合生态链,还通过非金融服务以无抵押货物的方式支持广西荣盛。
“与广西荣盛共同打造了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融资、结算等‘一站式’金融服务。”王树初指着示范点告诉记者,附近设立了桂林银行三河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由广西荣盛法人李顺兰担任服务点站长,共同为周边村民提供小额取款、信贷咨询、社保缴纳等20余项“金融+”服务,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
在广西荣盛,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生产的有机肥一部分卖给了桂林吉富罗汉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富”),吉富公司的罗汉果废料大部分发酵后作为牛饲料销往广西荣盛。公司还成功注册了“罗汉果蜜牛”品牌。
吉福兹成立于2004年,位于桂林市雁山区,是一家集种质收集、种苗繁育与销售、产品创新、研发、加工生产、市场开拓与销售于一体的罗汉果全产业链专业公司。吉福兹创始人兰·傅生告诉记者,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4.4亿元,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带动了300人就业和产业链上下游91家企业发展。“我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现在罗汉果的加工工艺上,在国际上率先发明含量40%以上的高纯度罗汉果甜苷提取物快速生产技术,并获得相应专利。”
据了解,桂林银行桂林分行为吉福兹建立了“公司+银行+合作社+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对罗汉果产业链各环节的金融支持,给予吉福兹授信4.53亿元,包括外汇出口融资业务、供应链业务、固定贷款、浮动贷款等。截至今年11月底,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此外,还依托吉福兹等罗汉果龙头企业,为上游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供应链业务已入驻11家上游罗汉果合作社。
“今年,我局通过走访机构基层网点、企业调研、现场监管等方式,督促指导机构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及性和便利性,具体包括建立机制、聚焦重点、优化流程、推进创新。截至10月末,股份银行和城商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6.22亿元,比年初增加73.63亿元,增速22.14%;贷款余额125731户,比年初增加2981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桂林分局中小银行监管科副科长李颖说。
推动“小米粉”形成“大产业”说到柳州,螺蛳粉必然会浮现在脑海里。近年来,在柳州市产业化发展规划和螺蛳粉产业化布局下,柳州螺蛳粉迅速登上“粉圈顶级流量”的宝座。
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全产业链带动30多万人就业,占新兴电商平台前10大快餐品牌的一半,印证了“小米粉大产业”的“柳州惊喜”。
螺蛳粉行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农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据农行柳州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朱克忠介绍,近年来,该行不断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客户的信贷投放,做优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2021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螺蛳粉产业贷款3.48亿元,其中2023年投放螺蛳粉及螺蛳粉产业链贷款167笔,合计6743.9万元,当期余额9289.25万元,支持客户63家(含个体工商户),其中螺蛳粉生产企业5家,贷款余额3936万元,同比增加1500万元;螺蛳粉上游生产企业58家,贷款余额5353.25万元,增加1080.32万元。”祝克忠具体介绍,如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螺霸王”)办理“惠桧贷”2728万元,节省企业资金成本79.56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惠桧贷”产品采取间接补贴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按照下调0.5-3个百分点的利率向企业发放优惠贷款,再由金融机构统一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罗霸王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享受“惠桧贷款”政策,公司每年都会先还贷,然后再申请新的贷款,这也造成了“短贷长用”的问题。竺可忠还表示,“短贷长用”对企业经营和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很大。
“螺蛳粉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形象和标准,产业链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碎片化、碎片化局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集群和产业链。此外,螺蛳粉的上下游原料、初加工、实体店普遍规模较小,多为个体户,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客户参差不齐。因此,在为螺蛳粉行业客户制定金融服务融资方案时,很难划分出统一的信贷模式标准,进而为全产业链的螺蛳粉客户提供特色产品。只能对接现有的信贷产品,很难实现批量获客和批量投放。”竺可忠也指出。
此外,彭焕喜还介绍,近年来,柳州所辖银行机构连续推出“龙城快螺贷”、“螺蛳粉产业贷”等5个专项贷款产品。同时,充分发挥纳税信用信息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螺蛳粉行业信用贷款和首贷比例,解决螺蛳粉企业融资问题。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已投放信用贷款4.04亿元,占螺蛳粉全产业链贷款的31.7%;螺蛳粉企业首笔贷款1.2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3.5%。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广西完善金融扶贫财政,广西普惠金融发展情况":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854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