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旨在以案普法,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他不会从1数到10。他怎么能借15万呢?”
河南嵩县丁大爷的侄子给他办了低保金,却发现银行卡上有一笔15万的借款。
银行说借款合同是白纸黑字签的,要还,还因为丁大爷逾期还款而告上法庭。
因病受伤的丁大爷是怎么签下这张借条的?
银行怎么可能轻易贷款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丁大爷?
案例回顾1。智障老人无缘无故贷款15万
河南丁大爷是村里的低保户。因为小时候得过重病,得过小儿麻痹症,父母的无知耽误了治疗的机会,丁大爷从此有了智障。
父母去世后,丁大爷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还好,在身边兄弟的帮助下,加上2016年政府给了他低保,丁大爷每个月足够养活自己了。
因为脑子不好使,丁大爷日常生活全靠外甥帮忙。
每个月侄子都会帮丁大爷从银行领低保,然后给丁大爷买点生活必需品,剩下的钱就存起来了。
但是有一天我侄子像往常一样去银行取钱,却发现钱取不出来了,查了一下余额只剩下几毛钱。
他通过柜员查询得知,丁大爷其实借了15万,因为银行扣了逾期还款的低保,所以侄子根本拿不到钱。
但我侄子这些年一直跟着丁大爷,没见过他用贷款的钱买过东西。
而且丁大爷是低保户,没有工作收入,名下也没有资产。他靠少量低保金生活,根本没有还贷能力。
银行放贷的时候没有进行审核吗?
2.叔叔无法偿还贷款,所以银行把他告上了法庭。
银行职员拿出丁大爷签字的借条,振振有词:“他不贷,这算什么?”
上面醒目的名字让我侄子想起丁叔叔真的贷款了。
可是侄子仔细一看,发现这些歪歪扭扭的字,完全是别人写下来让丁大爷模仿的。
侄子越想越生气,因为他很清楚丁叔叔的智商。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因为智力问题没有送他去学校。丁大爷不仅不认识汉字,连1到10都不会数。他通常根据他们写自己的名字。
丁大爷平时常年待在村里,很少出门,更别说找不到银行了。连银行二字他都不认识,贷款比登天还难。
谁知,银行反驳道:“如果你说你叔叔有点傻,请拿出精神病证明,那就可以证明他没有签这个字。不证明就还钱。”
就在侄子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银行将丁大爷告上了法庭,最终银行胜诉。银行马上冻结了丁大爷的低保。
3.爷爷被骗了
面对银行的做法,我侄子完全接受不了。他决定为叔叔讨回公道,找出这件事的真相。
在引导丁大爷回忆的时候,丁大爷突然想起一年前确实有人带他来这家银行签过一封信,但此后再没见过这个人。
于是侄子向银行纪检室反馈,纪检室开始介入调查。然后一个叫崔的人打电话来,说要把钱还了。
侄子也从丁大爷混乱的描述中澄清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崔某给了丁大爷500元,骗他去城里玩,然后以经营沙场为由,带他去银行申请贷款15万元。
但丁大叔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签,甚至不知道自己是银行的。
之后侄子主动联系崔,谁知崔不见了,银行银行也以各种理由回避。
于是丁家人决定报警处理。好在最终警方通过电话录音信息将崔抓获,相应的银行领导也进行了追责。
案例一解读。银行对贷款人的资格审查。
(1)首先,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3)不仅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而且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信用良好。
(4)有些银行会要求申请人办理自己银行的信用卡或者在自己银行贷款并且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特别是在发放贷款的金融交易中,银行应该更加严格地审查申请人的资格。
案例中,我侄子曾经说过,以前在这家银行申请贷款,会经过各种复杂的手续和严格的审查,银行仅仅因为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就会拒绝贷款。
但丁大爷显然没有借款还款的能力。平时,耶戈的吃喝全由亲戚照顾,他的智商只有小学生的水平。他不仅不会数数,而且不会读书写字。
但是银行没有审核丁大爷,直接发放贷款。这是银行失职的典型案例,所以银行最终承担了责任。
2.丁大爷的贷款有效吗?15万有必要还吗?
需要偿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667条,联合贷款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归还贷款并向贷款人支付利息的合同。
也就是说,丁大爷的情况属于借款和被骗两种独立行为,除非贷款公司存在欺诈行为,签订借款合同后不用还款。
其他需要向银行偿还贷款的行为。丁大爷要偿还的借款可以向实施诈骗的第三人追偿,也就是说丁大爷需要向崔某追偿。
3.崔在本案中应承担什么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将诈骗罪分为三个等级:
其中,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影响重大的严重情节,即诈骗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影响重大情节,即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中,崔作为具有完全刑事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得知丁大爷的智商后,有目的地接近丁大爷。
500元的奖励用来骗丁大爷贷款15万。崔的诈骗行为不仅让丁大爷背负了无法偿还的贷款,也让银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崔某欺骗老人和银行的主观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结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和行为能力低下的人逐渐出轨。
不法分子为了赚钱,诱骗这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人,被骗的案例越来越多。
在社会层面,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边缘人群的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大保障力度,让这些人能够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
在法律层面,要完善对边缘人物的法律规定,加强对能力不足者的保护,防止这些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你对这个案子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智障被骗贷款,老年人被骗小额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60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