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福建十大案件,福建案件新进展

福建十大案件,福建案件新进展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四批),供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其中选取了福建省的两个案例,具体内容如下-

福建三明:推出普惠型林业金融产品“福临贷”近年来,三明市持续探索林业金融创新之路,为集体林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分山到户后,农户家庭经营的林地分散零碎,林农申请林权抵押贷款困难。此外,还有林权资产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银行不敢放贷。为解决长期以来林业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的问题,三明市创新推出普惠型林业金融产品“福临贷”。村委会牵头成立合作社,农民出一定比例的定金贷款,合作社提供担保。林农以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畅通了林权融资渠道,促进了林业资源向资产转化、资产向资金转化、资金向资本转化。

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福林贷”累计发放1470个村、15870户、17.4亿元,实际发放贷款17.8亿元,惠及1453个村、15861户林农。

10月17日拍摄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下茆镇清前刘家庭林场周边风光(无人机照片)。记者姜摄

第一,规范产品设计,让农民愿意贷款。

在金融产品设计上,通过“三个规范”,降低“福林贷”成本,让广大林农想贷就贷,想贷就贷。首先是标准化产品特性。“福临贷”最高授信额度20万元;月息在5.9‰以下;1笔,期限3年;按月付利息,借了就还。二是规范担保方式。林农提供与贷款金额等值的林业资产作为反担保对象。除了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还可以包括反担保资产,如自留山、承包林权、股份制林场股权等。树种有杉木、松树、毛竹、果树、油茶、茶叶等。三是规范收费标准。银行对贷款收取利息,保险公司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对农民的贷款收取费用。

第二,严格的工作流程,让银行拿到贷款。

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方便林农办理。主要有三个过程:一是建立村级合作社和担保基金的过程。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投票,确定由村委会牵头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合作社设立林业融资担保基金。二是贷款办理流程。银行在村委会推荐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准确建立林农经济信息档案,评估每户的信用等级,对A级以上的林农给予授信;银行、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对反担保林权进行实地调查和价值确认,贷款农户缴纳一定保证金(银行按照保证金的6倍给予授信);林业专业合作社出具同意担保意见,乡镇林业站备案反担保林权,银行审批贷款。三是不良贷款处置流程。贷款逾期,银行会先及时催收;贷款逾期超过60天,银行扣收担保基金;村委会应当根据授权处置不良贷款反担保林权,以转让所得补充担保基金。

第三,建立防控机制,降低信用风险

重点是做好“四关”:一是把好村民关进社会关。坚持诚信加盟原则,对申请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村民实行村委会和银行贷前“双审”工作机制,对不诚信和有黄、赌、毒等不良嗜好的村民拒绝准入。二是控制好差错率。开展信用奖惩。第一年授信好的,第二年、第三年按照1:8、1:10的比例授信;如果信用不好,会增加罚息。林业专业合作社不良率超过10%的,全体成员按原利率上浮30%;不良率超过15%的,停止放贷,直到降到10%以下。三是公平处理。通过奖惩机制,如果一个成员有不良行为,其他成员会互相帮助,避免利益惩罚。互助不成的,反担保林权按约定在林业专业合作社内部公平处置,不交由银行处置。四是防范风险。要求林农在办理贷款时,认真阅读并签署风险告知书,倡导林农合法合规使用贷款资金,不得将贷款资金借给他人赚取利差,不得将贷款资金用于炒房、炒股等投资,防范贷款资金“堆积”产生的风险。

第四,加强政策引导,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落实”,积极引导林农正确使用贷款资金,加大林业生产经营投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率。一是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基层林业部门对林农贷款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向林农宣传林业小额贷款贴息支持政策,鼓励贷款资金投向造林绿化、竹山开垦、茶果经营、林下经济等财政贴息领域。二是落实造林绿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利用贷款投资造林,林业部门支持中央和省级财政对造林、抚育间伐、松林转型升级、油茶等项目的补贴申报。三是落实油茶花卉种植补贴政策。林农投资建设油茶林示范基地,优先申报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投资建设花卉大棚等设施林业的,优先申报省级财政花卉产业发展项目补贴。

福建南平:推进“全竹利用”产业链建设

南平市素有“中国竹乡”之称,现有竹林面积652.7万亩,其中毛竹林643.5万亩,占全省的40%,全国的10%。近年来,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小竹打造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一竹”资源优势,按照“促一产、扩二产、扩三产”的思路,打造“全竹利用”产业链,推动竹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提高产量,培育“竹子”

第一,竹林的培育和高产。制定南平市毛竹林丰产定向培育技术,推广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措施,为竹材加工原料提供原料保障,开展竹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竹山机械研发和推广应用。第二,竹林规模经营。鼓励竹农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赁、流转等多种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竹山合理流转,逐步建立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竹山经营模式。三是竹林认证的规范化。坚持可持续经营模式,紧跟“以竹代塑”市场新趋势,开展竹林FSC森林认证,提升竹林品质,争取竹制品拓展欧美市场的“通行证”。目前,全市共实施了224万亩竹林FSC森林认证。

第二,扩大二次生产,用好“一竹”

第一,政策驱动发展。介绍了南平市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项措施,并将"一竹"产业纳入南平市"五个一"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争取省级竹产业发展补助资金4242万元,完成项目69个,带动资金投入1.33亿元。创新推出“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竹加工企业赋能。全市共发放贷款212笔,贷款金额7.93亿元。二是延伸链条,补链促转型。密切关注竹浆纸、竹人造板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竹产业链重点项目,补齐产业关键环节。第三,产业集聚促进升级。建设国家顺昌木竹加工产业示范园、政和中国竹编工艺城、建瓯中国笋竹城、南平工业园、简阳徐市经济开发区、邵武竹材回收加工示范园。

第三,扩大第三产业,做好“一根竹”的工作

第一,聚焦创新,唤醒行业活力。对接科研机构,笋竹攻关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国际竹藤中心武夷研究基地、福建省竹业设计研究院、中国竹业协会竹家居装饰分会成功落户南平。举办首届武义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行业精英,畅谈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二是以市场为中心,坚持展业并重。竹加工龙头企业集团、杜氏木业、祥福工艺等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展厅,通过挖掘企业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发竹产业旅游项目。打造邵武“武夷竹立方”生态科技馆,集展示、体验、营销于一体,形成“买全国卖全球”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扩大南平竹产业影响力。三是有所突破,发展竹林碳汇。策划一批竹林碳汇项目,探索竹产业发展新业态,在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达成全国首个竹林碳汇项目,交易金额124.2万元。创新“碳汇+金融”、“碳汇+司法”、“碳汇+会议”等碳汇交易模式,帮助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目标。

魏永清,建瓯市以发展竹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摄

目前,全市共建成高产竹林356.3万亩,建成竹山机械化栽培道路3.04万公里,成立竹笋合作社150个,创办竹材加工企业185家,形成了竹笋食品、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竹机械等上千个品种。,实现了从卖竹原到卖产品,从简单加工到连锁经营的跨越。竹产业产值达到483亿元,吸收。

来源:东南网

一审:姚斌

二审:郭杰

三审:傅凯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等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或版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福建十大案件,福建案件新进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58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