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土默特左旗文化,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土默特左旗文化,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生活有了保障,生活也开始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奇代善村村民王丽霞一边采蘑菇一边高兴地说。

这是土默特·左奇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小蘑菇看起来不起眼,却能支撑起穷人的致富梦。土默特左奇像王丽霞一样富裕的村民,依靠“党支部引领、集体经济带动、党员示范、贫困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不少贫困户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脱贫攻坚伊始,土默特左奇就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先后投入各级扶贫资金1.6亿多元,先后扶持发展、培育了毕克其果蔬、寇肯板瓜、代善香菇、北苑黑小麦、恰台吉大米等多个特色产业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伊犁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伊拉克同步小康”工程脱贫攻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人口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入产业链。全旗29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将有力推动“自下而上”扶贫向“产业”扶贫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土默特·左奇不断推进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卫生、小额信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综合保障、农村安全饮水、防止返贫等优惠政策。最终,该系统5022户11216人已全部脱贫,2个自治区级贫困村、34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挂牌。全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小蘑菇”也可以做成“大产业”

代善村位于土默川平原,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农民仅靠种田往往挣不到多少钱。2018年以来,代善镇党委、政府结合该村实际,决定将香菇产业作为代善村的扶贫产业项目。以扶贫资金为依托,采取“贫困户在政府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合作组织、基地扶持、贫困户参与”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体系,利用蘑菇大棚种植业,探索出一条适合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之路,让贫困户充分参与产业劳动和参与。

工人携带细菌棒。齐浩南摄

走进菇棒生产车间,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面而来。棚子里的几个工人正在制作和搬运蘑菇棒。装封运快的工人配合得非常默契。温暖的大棚里,每个工人的额头都沁出晶莹的汗珠,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因为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村里建起了蘑菇大棚,我也实现了在家就业。在这里,我们参加专业培训,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技能,增加家庭收入,一举两得。”代善村贫困户石说。

“2018年,我们建设了39个蘑菇大棚,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净收入近80万元,每个大棚收入达到2万元。”代善村村支书李岳庆自豪地介绍道。

农民展示干蘑菇。杨鑫摄

下一步,代善村将依托食用菌产业,确定“生产基地+产品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的发展方向,建设集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冷藏、销售为一体的代善村蘑菇市场,搭建完善的呼和浩特、包头、河南市场之间的蘑菇交易服务平台,为土默特左奇蘑菇提供市场化、规范化、高效的物流服务。

为了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巩固扶贫效果,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土默特左奇还鼓励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发展庭院经济。2018年以来,全旗共投入180万元扶持1807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为贫困户种植果苗6902株,发放鸡18753只,鸡笼232个,鸡饲料2338袋,发放仔猪33头,发放基础母羊365只。

58岁的布赛乡北园子村村民刘德安因车祸暂时失去劳动力,家里还有学生在读书,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刘德安一家四口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决了女儿的学费和自己的医药费,夫妻二人还被聘为村里的清洁工。他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贫困,2016年底正式脱贫。

在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刘德安开始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蔬菜和果树。鉴于他发展生猪养殖的意愿,2017年,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提供5万元小额信贷扶贫,同时根据养殖规模,协调贷款5万元建设养猪场。

刘德的小庭院。齐浩南摄

2019年,刘德安的家大院经济非常可观,初具规模。当年生猪出栏50多头,出栏率达到70%,年收入达到7万多元。成为全旗扶贫示范户,彻底解决了“两忧三保”问题。

“以前,我们的收入完全靠种地和打工。我们一年最多挣两万块钱,女儿上学还得靠助学贷款。开始养猪后,2018年4月发生火灾,死了十几头猪。但村里不仅鼓励我们继续发展养猪业,还帮我们争取到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让我们可以继续养猪,后来还种了9亩玉米。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现在一年能挣5万多。”刘德安的妻子王素琼很高兴地介绍。

主导产业精准扶贫,助力“伊拉克全面建成小康”

2006年起,伊利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奇政府签约,宣布双方将结成永久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力争与旗委及政府合作,将土默特左奇打造成为中国奶源旗舰基地。同时,从多个层面对土默特左奇实施扶贫措施,通过一系列精准扶贫项目,努力改善该地区产业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该地区实现小康目标。

察苏旗镇大杨村是伊犁集团党委10个党支部和土默特左奇10个村党支部共建的试点村之一。2019年种植的3万吨青贮玉米全部由伊利公司收购。仅此一项,就带动村民每亩土地收入增加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万多元。

伊利健康谷的挤奶车间。齐浩南摄

伊利在土默特左奇倾力打造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建成后,仅核心启动区就有望带动至少2400亿元的产业链经济贡献,提供约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在此基础上,伊利还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在土默特左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自2020年起,伊利在土默特左奇实施肉牛养殖项目,根据土默特左奇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需求,每年分批向贫困户提供1000头肉牛犊牛,并按照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贫困户饲养的肉牛达到出栏条件后,伊利将按市场价回购,预计收益2000元/头。

“百日攻坚”尖刀班,“亮剑冲锋”扶贫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面扩大充实工作力量,土默特左奇从相关行业部门抽调16名业务骨干,于3月27日在土默特左奇成立“百日脱贫攻坚”尖刀班,主要负责推进示范乡镇创建、问题整改和各类脱贫攻坚典型宣传工作。

“尖刀班”成员根据人员专业、岗位、特长等特点,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专业突击,充分发挥“尖刀利剑”作用,专攻扶贫领域“硬骨头”。以“两忧三保”、“四不挑”等指标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用水安全、挂单位帮扶成效,重点列出贫困户脱贫、出村、上级反馈的问题整改任务清单。尖刀班狠抓落实,认真解决群众满意度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问题,把“落细补全”收回来

2020年,27岁的陈牧飞被调到土默特·左奇“扶贫”尖刀班典型引领宣传报道组,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新鲜力量。她新闻专业毕业,基层采写稿件能力丰富。另外,在旗委神经中枢部工作,她对整个旗的重要信息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

“我就是爱死。宣传报道的草稿要有温度,要有内容。脱贫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我写的故事,我写的经历材料,都不能真实展现这个战场的感人和进取,那我就真的无法解释了。”就像这个认真的小姑娘说的,她真的是在用专业精神诠释“尖刀班”的精神。

通过陈慕飞的手稿、展示土默川农村新面貌的图片和记录脱贫攻坚历程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干部的“无我”和贫困群众的“追求”,也可以看到一个90后青年对脱贫攻坚的深刻理解和见证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土默特左旗文化,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56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