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起民事诉讼中,原告与被告高度重合;涉案担保总额高达6000万,但签订日期却是同一天;诉讼过程中,原告以失踪为由撤回了对债务人的起诉,但盯着担保人...
在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下,历时6年、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的9起民事虚假诉讼案件浮出水面。法院完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的内容,依法撤销原判,驳回原告原审诉讼请求。
“改判了,他们逃不掉几千万的债务!”日前,得知改判消息的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某国有投资公司负责人松了一口气。
九起诉讼高度相似。
2018年5月,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接到某建筑公司股东倪的实名举报:该公司另一大股东王某与诉讼代理人邹合谋,利用王某实际控制的4家公司与业务伙伴(如图,被告某物资贸易公司等7家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编造业务伙伴对4家公司的债务,并在业务往来中,让该建筑公司为业务伙伴承担担保责任6000余万元。随后,四家公司对建筑公司和业务伙伴提起了九起诉讼(后来撤销了对业务伙伴的诉讼)。
数额巨大、关联企业复杂、相似度高的民事诉讼...惠山区检察院民事检察办案组立即展开调查。
“我们整理了一个表格,列出了原被告公司名称、诉讼时间、关键证据、结案方式,发现这9起诉讼太相似了。”该院办案组一名检察官介绍,王控制的公司提起诉讼,但以“下落不明”为由,撤回了对生意伙伴的起诉。他没有积极追索主债权,而是把“火力”放在了担保债权上,要求建筑公司承担担保责任。建筑公司作为担保人,欣然接受要约,主动承担责任,当庭迅速与原告达成调解协议。原本生意红火的建筑公司,因为资产全部被法院查封,很快变成了“空 shell”公司。
这一系列过程,让办案组高度怀疑王等人涉嫌虚假诉讼。
揭露虚假诉讼。
案件脉络开始显现,取证难度随之而来。法院卷宗中的证据材料只有王控制的公司及其业务伙伴盖章的声明和保证书,几乎没有显示交易细节的直接证据。
“9起诉讼涉及12家公司3年以上的经济往来,逐一查清难度很大。”该院办案组转变思路,不再把重点放在摸清实际债务数额上,而是把调查重点放在证据的真实性上。
办案组从其中一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中找到了焦点。本次纠纷涉及的贷款交付凭证为三张银行承兑汇票,共计800万元。证据客观,对调查核实工作的约束少,不会打草惊蛇。
虽然银行承兑汇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票据和背书的任意性,使得票据流通环节的检查比较复杂。这个取证过程不仅累,而且“精神累”。
“检察院为什么要查承兑汇票?”在向票据当事人取证时,企业听到检察机关上门,第一反应是迷茫和警觉。办案组耐心讲解法律,取得了企业的理解和配合。
通过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公安户籍信息系统等多种渠道,该院最终查明,涉案的三张承兑汇票中,总金额为700万元的两张,实际上是在出票后不久,由王控制的公司出售并收取,其作为借款人的业务伙伴根本没有收到借款。
在取得700万元承兑汇票流通的客观证据后,案件整体取得重大进展。惠山区检察院第四检察处处长林春红说:“调查与举报内容完全一致,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以流水调查为切入点,推动其余8起案件的逐案突破。”
办案组询问证人,主动调取会计凭证,在银行之间流动,委托审计。经梳理发现,其他8起案件中,以王控制的公司为原告,追究建筑公司的担保责任,但王实际持有建筑公司49%的股份。就这样,巨额资产的所有权被王从“左口袋”转移到了“右口袋”。至此,一系列虚假诉讼的“面纱”被彻底揭开。
刻意付出空公司
当办案组恢复这些诉讼时,一度无法理解双方的行为:王作为建筑公司的大股东,故意拿出空其公司的财产,实在不可理喻。
办案组进一步调查发现,王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让建筑公司逃避之前的债务。2014年,惠山区某建筑公司与某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担保人,在一起仓储合同纠纷中,被法院判决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判决执行时,国投公司支付了该案全部执行款,此后,建筑公司未向国投公司支付其应得的执行款。为避免国投公司向建筑公司追偿,王编造了这9起虚假诉讼案件。
办案组从国资投资公司了解到,一旦债务无法收回,将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国家公共利益。惠山区当地党委政府对此案也高度重视。
基于案件整体情况,惠山区检察院就这9起案件向无锡市检察院提交抗诉1份,向法院发送再审建议8份,均被再审改判。最终,这9起虚假诉讼案件均被法院认定为虚假诉讼,并改判。
再审后,王等人逃避千万元债务的美梦彻底破灭,还要承担炮制9起虚假诉讼案件的诉讼费和相关律师费,共计60余万元。
更严厉的制裁指向这一系列案件的幕后“导演”王等人。惠山区检察院已将上述涉嫌虚假诉讼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王及王控制的公司及其相关业务伙伴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也已就诉讼代理人邹的严重问题向司法局发出了提醒函。
(来源:检察日报作者:陆李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涉及金额6000万!为了避债,大股东通过“虚假诉讼”掏空自己公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35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