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间岳阳6月16日讯(通讯员谢江)2018年6月11日,先生在京书写的两幅作品,由汨罗市两位领导彭和舒带回,赠送给曲子文化园。详细来说,这是刘老师与汨罗的第三次接触。
三个月前,刘洪彪先生第二次从北京来到汨罗。他说他来到了曲子文化公园。“受邀接受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真的是腾出时间去现场,亲眼所见,亲自决定,把这个事情搞定了……”
刘洪彪先生在湖南汨罗(2018年3月3日)。
刘洪彪先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三次荣获中国“兰亭七子”。
这位久负盛名的书法家和汨罗是什么关系?他有怎样的人生故事...近日,刘洪彪先生接受了《汨罗时刻》记者的专访。
25年来为汨罗做两件事。
2017年7月,刘洪彪先生第一次来到汨罗。20多年前他去过屈原的碑林,看过他的书法作品。
“哦,真对不起,那是90年代的事了,也只能算是历史了。”
1993年,汨罗建屈原碑林,向全国书法家征集墨宝。刘洪彪先生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应邀参加。二话没说,没和汨罗同志见面,就同意为汨罗写下《九歌》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已经刻在屈原的碑林里25年了。
刘洪彪先生(前排右二)在汨罗市CPPCC董事长(前排右一)的陪同下参观曲子文化园。
今年三月,我再次来到汨罗。用他的话说,我来到了曲子文化园。因为,去年7月,他被汨罗市委、市政府聘为曲子文化园艺术顾问。自去年端午节曲子文化园开园以来,作为核心景区的曲子书院展示工作正在慢慢展开。把屈子文化园打造成“文化高地”和“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是汨罗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其中,屈子书院19栋38副楹联的收集和书写是第一道难题。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书院的文化品位,比如对联写什么,谁来写,怎么挂。为此,今年1月,汨罗市委、市政府派主席彭和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舒来京,找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刘洪彪先生二话没说,同意了!
“我很乐意这么做。”刘洪彪先生坦言,做这种事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消耗了很多情分。三十八幅作品意味着邀请38位书法家完成,每幅作品都必须是当代中国的杰作,这就更难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特别愿意做这件事。”刘洪彪先生说,汨罗一直渴望它。因为屈原和离骚,汨罗闻名天下。去年,他与汨罗书画院院长雷献禾先生结识并成为朋友,对汨罗文化和汨罗书法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认为,汨罗花巨资、这么长时间做这个庞大的项目,未来的影响力会很大。“不仅是汨罗的,不仅是湖南的,也是中国的。这是世界的屈子文化园。对联牌匾是门面和形象,也是对文化园文化内核的提炼概括。曲子文园的每一块牌匾、每副对联,都应该是当代书法最好的书法家写的。”
/image-2005年3月,与沈鹏先生。
3月9日,北京传来消息:在刘洪彪先生的努力下,包括沈鹏先生和苏士澍先生在内的32位当代中国书法家同意为曲子院题写对联!“邀请著名作家写作,让精品代代相传”,意味着曲子文化园向“文化高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这些名作不仅被刻成匾额挂在曲子文化园,而且原作已移交汨罗市档案局永久保存。
“不拜老师,可以当老师。”
清瘦、果断、能干、冷酷、热心,这是刘洪彪先生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可能与他丰富的阅历和几十年读者的勤奋分不开。
他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七岁时遭受父亲去世的长子,不得不帮助母亲养家糊口。他出生在江西萍乡的高坑煤矿,是他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按道理,像我这样的背景,我所面对的成长环境,我根本不具备成为书法家和学者的任何条件。”
“我8岁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写作比赛。我书法第三,钢笔第一。排名靠前的名字会显示在学校窗口中。每次路过窗前,我都很开心,还有点骄傲,好像从此种下了一颗种子……”
后来15岁初中毕业,继承父亲衣钵,下井挖煤。16岁时,因为擅长写字画画,被调到煤矿团委。
1972年,高坑矿团委一班人送朋友参军;两年后,刘洪彪(第三排)也选择了参军。
“20岁的时候想书法,一直待在煤矿,有局限性。我要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想来想去,只有参军才能实现愿望,所以我决定放弃当时每月43.5元的工资,去了部队,一个月6元……”
他没有家世,两个老师,三个非专业班,却成就了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原因,用刘洪彪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不崇拜老师,你可以当老师。交一个朋友,就是一辈子的朋友。”
1986年,刘洪彪先生策划了第一次展览,并手写了序言。
参军的那些年,他跟随部队走遍全国,走遍名山大川,寻访故城古都。在古战场的徐州,在古都洛阳,在安的碑林,在首都,在云南...在文化历史遗存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与先贤默默交谈。“那一次,在故宫博物院,我看到了陆机的回信。我太激动了!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一张有字迹的纸。被称为‘法帖之父’和‘镇宅之宝’。墨微青,笔法委婉。是小章草让我想起了过去,看着先贤们。我心中升起了某种东西。”
1999年,刘洪彪先生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西北草原上的基层官兵。
后来,他跟随部队来到云南的深山老林。这两年狼来了,水在流,与世隔绝。“这就是意志的磨炼!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可能不会这么坚强,不会这么无所畏惧。”刘洪彪先生说,他从不抱怨岁月,所有的风风雨雨、艰辛和痛苦都不坏。“有了经验,我开阔了眼界,弥补了在学校短暂的停留。我上的是社会大学!”
/image-1996年7月,与大书法家李铎先生合照。
当然,他也结识了中国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如沈鹏先生、欧阳钟石先生、李铎先生、夏向平先生等。“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没有老师,但我和所有长辈和能人相处,都是在学习。”
在谈到如何到达彼岸时,刘洪彪先生做了一个滑稽的比喻:“一个富人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船上;不太富裕的可以买船票坐船去;穷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游过去!我是一个靠自己的体力和一点点坚持游向彼岸的人。”
“求奇时,平常心。”
从一个海岸到另一个海岸,刘洪彪先生带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登上了岸!60岁的他,早已是中国书法界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刚健豪迈,飘逸灵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书法逐渐走向复兴之路。如今,作为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先生深感自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我要让后人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家没有闲着,没有虚度年华。”
刘洪彪的第一部作品《喀什的六个吟游诗人》。
书法和汉字一起生长,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文人完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法风格的演变,创造了、、渭北、唐书、晋宋书的书法艺术高峰。只有草书是一体的,虽然群星闪耀,但并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覆盖性的、划时代的草书繁荣。刘洪彪先生认为草书的盛世有望由现代人创造!
刘洪彪先生送朋友。
“古代书法是一门学问文化,写字多指腕动;当代书法是展厅艺术,或挂在客厅,或装在公共空房间。作品大而巨,变成了肩肘动作,甚至全身动作。”据此,刘洪彪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学术意义的独特艺术思想:不效法古人,不效法先贤,不重复自己;展览馆是一个伟大的作品;书法是高尚的,高级的,高雅的,不能亏待。我们要为书法“打扮”,让它“住别墅”。书法创作应该是理性支配下的感性书写;这个词既古老又新颖...
当代中国真正的书法家有几个,叶龚浩龙又有几个?刘洪彪先生说,“作品会说话”。
“不要以为留长胡子是艺术家,剃光头是艺术家,穿夹克是艺术家。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在求奇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正常人。”在他看来,艺术家要发现常人看不到的美,创造常人无法创造的美,引领生活;既不是印,也不是江湖。“写‘龙’字的,得一条尾巴;写‘山’字做三座山,写‘水’字做几条河。那才是真正的丑书和俗字。”
/图片-2013年10月,第二届兰亭七子书法文化交流团在台举行,左三为刘洪彪先生。
从煤矿工人到书法家,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兰亭七子”称号,从低学历到高职称,从草根写手到衣冠楚楚的书法家...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和内外兼修,刘洪彪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即使没有渡河的船,只要努力游泳,依然可以到达,上岸,开阔眼界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刘洪彪的书法艺术,刘洪彪题字书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97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