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曲直,自有公诉方解答。洞察真相,传递法治声音。为强化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普法力度,杭州市检察院推出“杭州检察讲案例”栏目,还原案件真相,讲述办案故事,厘清案例中的法理,以案释法,以案警示。
今天,临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入学季诈骗案启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临平一考生家长花21万元帮孩子找“特殊录取渠道”,结果陷入骗局。2022年5月31日,临平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崔某某提起公诉。
2021年7月,看到儿子中考成绩不理想,家住杭州临平的华女士(化名)非常担心,于是到儿子曾就读的一家教育机构求助,想找一个“特殊渠道”入学。
随后,该教育机构一名张姓老师将中介崔某某介绍给了华女士。崔某某声称自己有“特殊渠道”,只要花点钱就能帮助孩子进入当地口碑较好的高中。
7月7日下午,华女士与妻子崔某某、某教育机构张老师在一家茶馆见面。华女士与崔某某当场签订服务协议,委托崔某某“购买”高中名额。
双方签署的服务协议
当天,崔某某发布了某知名高中的补录通知。华女士夫妇深信不疑,立即转账21万元给崔某某。
崔某某发出的补录通知
7-8月期间,华女士多次上网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崔某某以多种理由拖延,终于在8月底发来了学籍信息截图。
崔某某与被害人的部分聊天记录
9月13日,华女士一家三口到临平某高中报到,被告知补录的录取通知书、服务协议、学籍信息都是假的,学校早在两周前就已经报到开学。
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最担心的不是钱,而是儿子耽误上学。华女士赶紧报了警。
经查,崔某于2021年4月在某教育机构短暂工作十余天。2021年中考成绩出来后,教育机构张老师受华女士委托,找到当时已离职的崔某某联系“特殊渠道录取”。崔某某明知华女士儿子的成绩不足以进入意向高中,仍收取华女士21万元。保底可以解决入学问题。实际上,崔某某在日常消费上花了21万元。案发后,崔某某自愿认罪,其父母代其将21万元退还给华女士夫妇。
公诉人认为,崔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被害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构成诈骗罪。
检察官提醒
家长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招生信息、办理招生事宜,不要轻信“特殊渠道”、“特殊招生”等各种说辞,以免耽误孩子学业,遭受财产损失。
延伸阅读
作为学生家长,也要小心这类骗局!
一个
支付欺诈
诈骗分子在班级家长中冒充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布虚假缴费信息,诱导家长和学生转账。
2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欺诈
诈骗分子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低价出售游戏币等广告信息,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诱导学生付费。
三
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发布兼职广告,诱骗学生在网络平台购买特定物品,以各种理由扣除本金。
四
冒充熟人行骗
诈骗分子盗取学生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亲友借钱,或以交通事故、生病为由,要求学生亲友转账。
五
取消校园贷诈骗
对于已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有贷款记录的同学,谎称“需要注销账户”;对于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没有贷款记录的学生,称“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网贷账户需注销”,诱导学生发送支付验证码,盗取账户内的钱。
六
挥杀诈骗
诈骗分子搭讪单身大学生,获取信任并引导其进入虚假投资平台,甚至提供账号让其帮忙管理,从而诱导其投资钱财。
来源:杭州市检察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杭州中考个别生政策会取消吗,杭州市2021年中考政策特色生特长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7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