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公安局反电诈工作室于2022年11月1日、2日电话回访:诈骗类型为刷单返利诈骗、冒充JD.COM客服诈骗。受骗者具有贪图小利、缺乏辨别能力、心存侥幸的特点。回访的具体内容如下:
案例1:
受害人基本情况:朱,女,43岁,江苏人,无业,中专学历,损失金额:44.64万元,诈骗地点:老城区。
欺诈相关型:单单返利欺诈。
回访详情:2022年11月1日,朱某在微信上收到陌生人添加其好友,声称可以免费送水果,并将朱某拉进群聊免费送水果。朱某加入群聊后,群聊中的“客服”让朱某下载一款名为“鸿仕达”的APP,开始刷单返利的任务。朱连续做了20单后,刷单内容又回到了2.5元。“客服”声称“商家有大活动,充值越多,返的越多”。朱某第一次充值500元,第二次返回650元,后续金额逐渐增加。朱某第四次充值后,“客服”称目前充值金额不够大,无法退钱,需要再次充值。朱某第五次充值后,“客服”需要充值,诱导朱某分七次转账共计276400元。后续“客服”还说,朱操作失误,需要再给20万才能把钱全部返现。朱某自称目前没那么多钱,卡里只有17万元。“客服”说可以借给他3万元,朱信以为真,再次充值17万元。该“客服”还称,朱的账户被冻结,需要充值18万元。
防骗宣传:全国防骗APP都下载了,他住的小区没有进行防骗宣传。
受骗心理:容易相信别人,防范意识差。
案例二:
受害人基本情况:王,男,24岁,河北人,公司员工,本科学历,损失金额:58000元,受骗地点:老城区。
诈骗类型:冒充JD.COM客服诈骗。
回访详情:据了解,受害人郭称某“客服在京东。COM”通过电话联系他,让他更新他在JD.COM的账户。原因是国家出台了更好的优惠政策,将JD.COM金条年利率下调了3.5%。“客服”提出加王的QQ。王添加后,“客服”让他下载一个叫“音乐广播和投屏”的软件,创建了一个房间,说是需要。后来“客服”让王把钱转到他看的一个账户上,需要证明王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续进展才能继续。并表示按下密码就停止操作,但王操作后并不需要按密码直接转账,王这才意识到不对,立即报警。
防骗宣传:我下载了防骗APP,刚到海南,没有收到防骗宣传。
被骗心理:警惕性低,个人信息泄露,疏于防范。
案例三:
受害人基本情况:黄,女,27岁,海南人,无业,本科学历,损失金额:36000元,受骗地点:桥头镇。
欺诈相关型:单单返利欺诈。
回访详情:黄被一个微信陌生好友拉进了一个微信兼职群,群里的人都自称在兼职赚钱。黄因为当时失业,需要钱生活,在群里下载了对方的一个刷单教程。内容是去Tik Tok关注一个博主,把截图发到群里,还有三元的红包。黄做了三单后,对方给黄发了一个网址,让他下载一个APP做任务,理由是怕在微信上做太多任务被屏蔽。任务的内容仍然是关注Tik Tok博主。后来对方说推出了充值提现项目。充值金额越高,返现越高。一开始还是有少量返现的。黄一步步充值,金额不断增加。累计充值达到36000元后,“客服”称黄必须完成任务才能取钱,否则视为自动放弃。黄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立即报警。
防骗宣传:我下载过防骗APP,住的村委会进行过防骗宣传。
受骗心理:辨别力差,警惕性低,容易受到诱惑的心理。
警方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小便宜只会吃大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牢记一是不贪,二是不怕事,三是提高警惕。对于所有通过网络、电话联系的陌生人甚至“熟人”,请谨记“不要相信、不要泄露、不要转账”,确保百分百安全后再转账。一旦怀疑有诈骗风险,请拨打96110咨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回电诈骗电话会怎么样,诈骗回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761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