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就能审结的金融纠纷,现在8天就结案了。”案件结束后,银行诉讼代理人黄律师称赞了法院的效率。这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金融专业法庭松山湖法庭首次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
为落实最高法《人民法院网络诉讼规则》关于区块链证据核实的相关规定,4月20日,松山湖法院运用“互联网区块链+金融智慧”的审判模式,审理了三起网络金融借款纠纷案件。这三起金融借款纠纷的当事人都是在手机银行申请网贷的。因未能按时足额还款,银行将三名客户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分别偿还本金及利息费用。
区块链验证原理
“涉案借款签订时的原始数据,已经由银行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存管。”松山湖法院法官陈表示,庭审定在立案后的第八天。庭审中,在法官的主持下,银行提交的电子数据哈希值被上传到区块链平台进行验证。庭审核查结果显示,涉案电子借款合同数据自上传之日起未被篡改。法官根据完整、真实的原始电子证据,确认了借贷关系的真实性。
案件事实调查完毕,双方确认庭审笔录后,法官点击金融智慧审判平台上的按钮,系统即可即时形成当事人电子签名的庭审笔录,并作出实质判决,随后法官电子化签发并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系统同步上传案件有效凭证,五个程序“一气呵成”。
验证结果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金融贷款案件审结需要20多天,主要是跨地区向银行收集原始证据,以及在法庭上人工核对原件,耗时较长。一笔金融贷款通常涉及多个合同和当事人,合同中条款较多,核对工作比较密集。“如今,松山湖法院采用‘互联网区块链+金融智慧’的审判模式,证据核实高效准确,缩短了三分之二的审判周期,大大提高了金融审判质量。”陈对说:
“区块链科技配备了金融智慧审判平台,确实高效快捷。以前需要跑四家银行调取证据材料,至少一个月,现在不用跑了!”银行诉讼代理人黄律师说。
据黄先生介绍,以往银行分行从总行申请原件准备金融纠纷证据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银行工作人员也需要来回跑两趟才能取回来。庭审时,法庭和被告需要分别核对原始证据,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在法庭质证过程中,证据的真实性经常受到被告的质疑。“现在松山湖法院在庭审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
[记者]余
[通讯员]胡敏仪
【作者】余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松山湖法庭上班时间,东莞市松山湖法院官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75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