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醒来的时候往往是凌晨3点多,然后闹钟就响了。这是梁的生物钟,像闹钟一样准时。夫妻俩摸索着爬起来,拿起刀,走出家门。这时哥哥和嫂子也拿着工具出来了。
这是贵港市平南县上渡镇石霞村梁一家一天工作的开始。
石霞村位于平南县东南15公里处,是该县的贫困村之一。2015年,该村共有147户731名贫困户,梁一家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父母早逝,父母生病欠下的债务让两兄弟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走出困境。
6月下旬,外面还是一片漆黑空。打开开关,菜地旁边挂着的一盏路灯亮了。大家开始快速切空白菜。由于最近雨水频繁,空大白菜软脆。半个小时后,已经收获了100多斤空大白菜。天开始亮了,丝瓜、豆角等瓜果摘了几十斤。早上7点钟之前,梁和他的弟弟各自开着一辆摩托车到了桂平市木乐镇,准时出发了。
在梁出门卖菜的前一个小时,在村的另一边,另外两户人家,梁和梁,也起床了。梁本人是残疾人,他的妻子生病,他还抚养六个孩子。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洗完后,梁立即放了饭、水和火...那天要酿300斤米酒,一切都是他自己做的。吃过早饭,梁和三十多岁的老伴,聋哑丈夫去村里帮别人当水泥工,而脚有残疾的老伴则跟着村里的同伴骑着电动车去武林镇的帕利加公司上班。梁和梁两户也是2015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精准扶贫战役响彻云霄。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石霞村通过“一事一议”投资300万元修建了5条公路、9条总长10公里的扶贫路,石霞村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修建两条灌溉渠,总面积1470米。完成3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安装水塔和供水管网。同时加快特色产业扶贫,给贫困户发放三黄鸡、生猪、饲料、化肥、糖桔苗,成立糖桔合作社,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
在这一系列帮扶措施下,下石村的贫困户也振作起来。梁两兄弟决心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完成116平方米危房改造建设后,将原来的1亩菜地扩大到5亩,蔬菜每天采摘上市;利用政府5万元贴息小额贷款扩大养猪规模,由原来的4个肉猪圈舍扩大到20头母猪20头猪的规模。小荠来采访时,猪圈已经基本建好了。
梁也不愿意落后。他的酿酒也从每次100斤大米增加到300斤。利用酒糟,他把原来每次2头猪的饲养量增加到了20头。光着膀子的梁蹲在火堆旁生火,很少说一句话,汗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下。他告诉《贵港日报》的日记,他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双手,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中午11点左右,卖完菜的梁兄弟回到了家。家里带孩子的两个嫂子已经把饭做好了。两兄弟吃完后,马上休息。下午3点,他们还会给菜地施肥,喷洒农药和除草...梁告诉,精准扶贫帮了他们大忙。如果没有精准扶贫,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盖房子。有了房子,他们就有了“家”。现在已经扩大了养猪场,开始了家族事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午12点,一大早赶到帕利加公司的梁世柱妻子已经下班,在公司吃了饭休息了。她告诉小荠,她是5月份由政府干部介绍到这里工作的。一个残疾人,公司不但不嫌弃,还很照顾——因为她腿脚不灵活,公司主任总是主动把材料搬到她身边,让她工作更方便。第一个月,她领了2000多块钱的工资,对于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陪同肖吉采访的村党总支书记梁告诉肖吉,有了路,村民外出经商和工作就方便多了。村里的大成工业园规划建成后,村民可以足不出村在家办公。那时,像梁一家这样靠打工为生的人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张思
▍图片作者:图片来自互联网,在此特别感谢。
▍编辑:贵港网信办贵港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贵港扶贫村,贵港乡村风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75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