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7月7日消息,因董事长空长期缺位而刚刚收到警示函的恒泰证券被南京银行起诉。
7月6日,北京审判信息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恒泰证券作为清辉租赁专项计划的管理人“不清不楚”,致使南京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因此南京银行要求恒泰证券偿还认购本息1亿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
自2018年“踩雷”、清辉租赁ABS以来,恒泰证券就陷入了困境。先是官司缠身,然后频频收到警告信。7月1日,内蒙古证监局向恒泰证券出具的警示函显示,公司副董事长履行董事长职责时间超过6个月,违反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12月原董事长庞杰民辞职后,恒泰证券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除了风控能力有待提高,恒泰证券的业绩也差强人意。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实现收入及其他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91%;净利润2.87亿元,同比下降40.57%。
判决书显示,2015年10月,清辉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辉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和买方,与咸阳宏远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远石化公司”)签订编号为2015清租015号的《融资租赁合同》(回租),约定清辉租赁公司以5亿元的价格购买宏远石化公司的设备。
但宏源石化公司以与中石油兰州分公司签订的《购买协议》项下的应付账款提供了质押担保。清辉租赁公司将上述租金等权利债权及其附属担保权益转让给恒泰证券,恒泰证券将设立“清辉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发行清辉租赁一期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资产支持证券”)。
2015年12月,恒泰证券作为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和销售机构,向市场推介专项计划,并发布了《清辉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说明》等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恒泰证券在多份文件中反复强调,本专项计划的主要担保措施为中石油兰州分公司应收账款质押,并承诺其提供的所有文件真实完整,不存在虚假陈述。
最终,这个专项计划“花落”了南京银行,但等待它的却是一场骗局。2016年1月5日,南京银行与恒泰证券公司签署了《清辉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认购协议及风险揭示书》(以下简称《资产支持证券认购协议》),约定南京银行认购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面值1亿元,于2018年11月4日到期。同日,南京银行向恒泰证券公司支付认购款1亿元。
2017年12月15日,恒泰证券突然收到宏源石化邮寄的《告知函》,称宏源石化被查出存在重大问题,已停产整改,且宏源石化有巨额外债,通过法律程序被多家金融机构催收。
仅10天后,恒泰证券发布公告称,宏源石化实际控制人李永珍失联,宏源石化已停产整改。同时,由于宏源石化公司资产被查封,应收账款质押缓释措施可能无法实施,专项计划评级由AAA下调至b。
2017年12月21日,恒泰证券对中石油兰州分公司与宏源石化的业务合作及相关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问询。令恒泰证券万万没想到的是,中石油公司称其与宏源石化公司不存在业务关系,中石油兰州公司相关合同上加盖的印章和责任人签名均为伪造,并已向公安机关举报宏源石化公司伪造印章和公文。
恒泰证券和南京银行被蒙在鼓里。恒泰证券为什么要赔偿南京银行的损失?恒泰证券对本案至关重要的应收账款做了尽职调查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赔偿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此外,恒泰证券与南京银行签署的计划说明等文件均写明,因管理人自身过错或代理人过错造成专项计划资产损失的,管理人应向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应收账款是否真实,法院认定,恒泰证券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盲目依赖宏源石化对访谈对象的口头介绍,不了解访谈对象的具体信息,未核实其身份,访谈过程中未直接核实购买合同等合同文本的真实性,故本次访谈无法获得确信应收账款及其质押真实性的有效信息。此外,恒泰证券没有使用其他方式直接调查中石油兰州分公司。最终,恒泰证券不仅要赔偿南京银行的损失,还收到了证监局的罚单。2019年4月3日,辽宁证监局对恒泰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综上,法院认定恒泰证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南京银行认购本金损失1亿元、收益损失220.48亿元;南京银行在“清辉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清算中派发的款项,将立即从恒泰证券上述赔偿责任金额中扣除。恒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履行赔偿责任后,将以实际赔偿金额为限,享有南京银行在“清辉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清算中派发的相应金额的资产。
净利润下滑40%以上,评级结果大幅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恒泰证券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内蒙古证券。2002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增资扩股,更名为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呼和浩特。2015年10月,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以恒投证券名义开展业务。
港股上市主体恒泰证券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实现收入及其他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91%;净利润2.87亿元,同比下降40.57%。
联合信用评级公司分析,恒投证券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其为未决诉讼计提预计负债导致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恒投证券营业外支出2.69亿元,同比增长1176.94%。此外,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2.89亿元,故净利润同比下降40.57%。
为什么恒投证券会大规模计提预计负债?年报显示,作为被告的恒投证券有3起未决诉讼,均为公司管理的支持清辉租赁资产专项计划纠纷。除了南京银行,金元顺安基金、鑫元基金、金创何新基金、田弘基金都在“踩雷”。
2021年6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恒泰证券赔偿鑫元基金、金创何新基金、田弘基金未偿还本金9500万元及应付利息;2021年12月31日,恒泰证券收到SDIC泰康信托、长安基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提起的诉讼,要求偿还未偿还本金5000万元及利息;2022年2月9日,北京金融法院判决恒泰证券赔偿金创何新基金、田弘基金未偿还本金7500万元及利息;2021年12月31日,恒泰证券收到北京新日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要求赔偿本金1000万元及利息的诉讼。因此,截至2021年末,恒泰证券已对上述诉讼计提拨备2.65亿元。
一方面是“踩雷”清辉租赁ABS背后的众多诉讼和巨额赔偿,另一方面是频繁的警示函风控管理存在诸多漏洞。2021年,恒泰证券评级直接从A级下调至CCC级。恒泰证券何时迎来新掌门?其风控能力和盈利能力将如何提升?这一切都将等待恒泰证券一一解决。
本文来自金融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赔了夫人又折兵!恒泰证券“踩雷”庆汇租赁ABS背上数亿赔款 南京银行、创金合信基金纷纷“中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69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