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胡丹,1982年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港湾村,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一家公司做会计,2007年回乡创业。目前,胡丹的公司每天生产大米200吨,土地面积2万亩,各种农业机械68台套,年产值上亿元,带动了周边5000多户农民增收。2017年,胡丹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秋收的时候,我的眼睛是金色的。
车到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港湾村,一望无际的稻田像巨型画布一样映入眼帘。"金黄,也就是成熟的稻田,可以收割了."阳光下,戴着草帽的武汉王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正指挥着农业手启动收割机,在稻田里一圈圈地划着整齐划一的图案。
胡丹说,“过去,人们喜欢说,‘如果你读不好,回家种田吧!’“现在我想对我的孩子说,‘读不好,种不好。"
从人工耕作到机耕
今年5月21日,阳光明媚。武汉王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人头攒动,十里八乡的农业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来了,100多人静静地等待着。
“嗡”的一声,一架红色无人机升起空,四个螺旋桨急速旋转,稻叶随风摇摆。“这种新型无人机很结实,必须升到水稻上方3米以上,才不会把水稻吹下来。”胡丹雇佣的技术员成了老师,教每个人如何操作。
“这个无人机好用吗?”
“放心吧!我们已经在试验田里试过了。我们一个小时可以播200多亩地,施肥。好用,性价比高!”
“多少钱一个?”
“五万八,政府补贴农机两万,个人三万八。”
看着眼前的情景,胡丹回忆起2012年春天,合作社第一台插秧机下田时的情景。
当隆隆的机器出现在水田里时,村民们都来了,田埂上挤满了人。有人一边拿着饭碗吃饭,一边追着插秧机跑。所有人都很惊讶。“这台大机器一小时能插10亩地!”
这是胡丹第一次涉足农业时就认识到的一个道理:手工耕作成本低,必须机械化。自从在全区购买了第一台插秧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合作社现在拥有近70台机械设备和10辆运输车辆,如旋耕机、插秧机、机耕犁和收割机。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基地使用,还可以服务周边。
现在,胡丹有了新的计划。结合2019年农业部门帮扶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她想打造一个“无人农场”。“无人农业机械可以自动播种、浇水、施肥、收割,技术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可以种地。”
从城市里的会计师到这个领域的专家
田间的火热景象和村民们的赞美声,令人振奋。回想起十多年前的选择,胡丹感触良多。
2005年,一直做粮食经纪人的父亲投资建了一个大米加工厂。本以为深加工能带来更多收益,让人没想到的是,到了秋收季节,工厂根本收不到多少粮食。胡丹急忙回家了解情况,却发现许多人因为种粮挣不了多少钱而外出打工,一些土地被抛荒了。
看着家里的困境和家乡的形势,胡丹有了新的想法。她看新闻,查资料,多方面学习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最后,她下定决心:“种粮必须转型升级,走规模化、机械化的道路才是出路。这些田,别人不种我们!”
2007年,胡丹辞去了城里的会计工作,靠着卖家里房子和银行贷款筹集的资金,回到家乡租赁土地,重建厂房,从而成立了武汉东方荣盛米业有限公司。2011年,她成立了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上千亩土地,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
胡丹对2011年的春天仍然记忆犹新。
每天早上,鸡叫狗叫的时候,胡丹就去隔壁的新洲区见人。接下来的一天,她带领五六十个农民在自己的地里忙碌着。指挥调度,胡丹在现场就像一个老式的分配工作;人不够的时候,她就自己去地里。
一些村民路过山脊,总是小声说:“啧啧啧!这姑娘不顾城里会计不当,回老家种地了?”“我们自己种田赚不了多少钱。她不怕赔钱?”
这个声音传到了胡丹的耳朵里,但是她没有说话,只有她的手变得更加有力了。
就这样,一年一年的努力。如今,胡丹的水稻基地已扩大到2万亩,每年支付给农民的土地出让金为800万元。算上在基地打工的农民,她带动了上千农民增收。
从主业农业到产业融合
在合作社整齐划一的稻田里,有一小块比其他水稻略矮。“这5亩是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种植的试验田。我们不用颗粒肥,用水肥。施肥时,肥料不会直接接触土壤,让土壤松弛。”胡丹说。
合作社的稻田一直用的是良种,亩产1300-1500斤。虽然比农民常用的种子贵,但能保证优质高产。“现在,消费者不仅要吃饱,还要追求吃得绿色健康。”为此,胡丹紧跟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2017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胡丹以生物技术替代农药,以复合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利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法,实现农药和化肥“两减”。
此外,在胡丹看来,现代农业绝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胡丹探索的“公司基地”模式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现在,“无人农场”即将建成,她开始思考在未来合作社用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问题的答案在于第三产业。
黄陂区风景优美,胡丹渴望开车带他的老乡们去吃旅游餐。抓住家乡港湾村入选黄陂区“美丽乡村”的契机,她投资建设了500亩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包括观光、采摘、垂钓、农业知识普及等。现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里,几排果树大棚整齐排列,几亩见方的池塘碧波荡漾。高大的观光产业园招牌矗立在稻田里,行人远远就能看到。
“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现代农业是什么样的,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农业,热爱农村。”胡丹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科技化种田,发展科技的种田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54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