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贷款要不要换LPR基准?中信证券:要考虑这三个因素

贷款要不要换LPR基准?中信证券:要考虑这三个因素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资料来源:清笔谈温明明邦研究团队

核心视图

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30号,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开始转换现有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各大、中型银行联合发布公告,称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正式开始,并详细说明了定价锚转换的诸多要点。本文将全面解读此次定价基准转换涉及的贷款总额以及对银行的影响。

有哪些贷款可以转换?总数是多少?本次涉及贷款总额约56.4万亿元,需要满足:①2020年1月1日前已发放,或已签约但未发放;②必须是浮动利率贷款,固定利率贷款不在转换范围内;③浮动利率贷款的参考利率为贷款基准利率。本次浮动利率贷款基准转换涉及的贷款总额上限约为94万亿元。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总额约占全部贷款的40%,因此我们推测本次基准利率改革涉及的贷款总额约为56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的公积金贴息部分暂不折算。重新定价日期越灵活,程序就越容易,客户改变定价基准的动力就越强。大银行的零售客户只用手机就可以办理手续,有的大银行还允许零售客户重新安排重新定价日期,这是信用转换的最强动力。

我应该改变LPR的个人贷款基准吗?要不要尽快换掉?考虑三个因素:①个人收入和现金流的预期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经济波动与居民收入和贷款利率的波动基本一致。如果居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浮动更灵活,经济好,他们的收入就会增加,那么将贷款转换成LPR基准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收入性质相对固定,增长幅度有限,那么将贷款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是有一定优势的。②短期内是否应尽快更换基准主要考虑重新定价日的安排。如果贷款发放日恰好在3月至12月之间,尽快将贷款定价基准改为LPR报价,尽可能享受LPR未来带来的利息减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如果贷款发放日在1月至3月之间,将1月1日定为重新定价日更有利。(3)剩余期限短或有提前还款倾向的贷款应进行置换。

LPR基准转换对银行影响大吗?据估计,LPR定价转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体可控。如果假设所有现有浮动利率贷款将重新定价日切换至3月1日,对2020年银行总利息收入的影响约为3.86Bp如果假设所有待转换贷款的重定价切换到2021年1月1日,对2021年银行年利息收入的影响约为5.14Bp,目前截至2019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仍为2.2%。因此,在保守计算假设下,银行覆盖LPR的净息差导致的利息收入压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体可控。

债券市场策略:除了LPR改革,降低商业银行的债务成本是当务之急。中短期来看,近期海外疫情蔓延和国内复产的不确定性仍主导债市。在稳增长、保就业的目标下,我们看好更多的货币政策宽松。总的来说,我们认为3月份利率将进入新的下行阶段,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目标区间将下调至2.4%~2.6%。

主体

有哪些贷款可以转换?总数是多少?

满足三个条件的贷款均可转股,涉及贷款总额约56.4万亿元。根据央行3月1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本次定价基准转换需要满足的贷款:①2020年1月1日前已发放,或已签约但未发放;②必须是浮动利率贷款,固定利率贷款不在转换范围内;③浮动利率贷款的参考利率为贷款基准利率。个人持有的个人住房、消费、商业用房、经营性贷款、企业贷款、普惠性贷款均在转换目标范围内。到2020年1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总额约为99.91万亿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可能约为5.5万亿元,扶贫创业担保贷款总额可能约为4500-5000亿元,因此本次浮动利率贷款基准转换涉及的贷款总额上限约为94万亿元(自2006年12月起,人民银行不再公布份额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总额约占全部贷款的40%,因此我们推测本次基准利率改革涉及的贷款总额约为56万亿元。

部分贷款暂不转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往往是商业贷款和公积金的组合贷款,这类贷款中公积金的贴息部分不在折算范围内,只能折算商业贷款;同时,扶贫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因为涉及财政贴息,暂时不会转换,政策还有待细化。同时,剩余贷款期限少于一个重新定价周期的贷款将不会被转换。转换工作的细节也已细化。从转换期限来看,现有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础的转换于3月1日正式开始,8月31日结束;参考利率方面,参考2019年12月LPR报价(一年期4.15%,五年期4.80%,实际参考期限以合同期限为准,非剩余贷款期限);从转换形式来看,浮动利率贷款可以转换为LPR定价基准或固定利率贷款(只能选择一项)。

重定价日期约定和手续简单会影响客户的转换热情,大银行的零售贷款转换动力最强。从重新定价日的约定来看,由于客户和银行约定将定价锚改为第一个重新定价日,贷款利率水平将保持不变;因此,如果决定改变贷款定价基准,越接近重新定价日,对客户越有利。但根据各大大中型银行的相关公告(关于浮动利率贷款的重新定价日),大型银行一般允许公司客户和零售客户重新安排浮动利率贷款的重新定价日;但部分中型银行只允许对公司客户重新协商重新定价日期;部分银行规定重定价日期仍以合同为准。与此同时,大多数大中型银行也开通了网上银行。移动定价基准转换方法,企业客户通常需要客户经理一对一地讨论重新定价问题。重新定价日期越灵活,处理的程序就越多,客户转换定价基准的动机就越强。目前,大型银行中长期信贷仍占全部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的56.4%左右,该信贷对应的客户(因为可以尽快享受LPR下降的贴息)转换动力较强(大型银行中长期信贷总额约56.7万亿元);而大银行的零售客户只需使用手机就可以办理手续,部分大银行还允许零售客户重新安排重新定价日,信用转换力最强(预计大银行零售信贷总额约为10万亿元)。

你想改变LPR的个人贷款基准吗?要不要尽快换掉?

针对个人手中现有贷款是否应尽快置换的问题(原则上以现有贷款利率为基础的贷款应转为固定利率贷款或LPR基准贷款),我们认为应考虑以下三点:

①个人收入和现金流的预期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浮动利率贷款未来利息的规划,本质上是个人收入安排的问题。一些居民对从贷款基准利率转向固定或LPR基准利率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尽管当前市场LPR报价利率处于下降趋势,但未来的LPR报价利率将增加未来的利息支出。但从GDP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贷款加权利率之间的关系来看,经济波动与居民收入和贷款利率的波动基本一致。由于所有新增贷款都以LPR定价,LPR上调的时期也是经济改善的时期,经济向上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如果居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浮动灵活,经济好的时候收入增加,那么把贷款换算成LPR基准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收入性质相对固定,增长幅度有限,那么将贷款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是有一定优势的。另一方面,由于非银部门的利息支出是银行部门的利息收入,如果我们认为长期来看银行部门会向非银部门“让利”,那么采用更加市场化的LPR基准定价更为有利。当然,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个人贷款利率长期是下降的。

②短期内是否应尽快更换基准主要考虑重新定价日的安排。利率基准置换将从3月1日开始至8月31日,部分银行允许客户变更贷款合同改期假期(实务中往往约定为每年1月1日或贷款发放日的对应日期)。因此,如果贷款发放日恰好在3月至12月之间,尽快将贷款定价基准改为LPR报价,尽可能享受LPR未来带来的利息减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如果以等额本息方式借入20年贷款100万元并偿还,那么每月将减少10Bp的LPR报价,这将带来55元的利息减免。如果贷款发放日在1月至3月之间,将1月1日定为重新定价日更有利。

(3)剩余期限短或有提前还款倾向的贷款应进行置换。如果个贷剩余期限较短(或因提前还款而缩短),其实将定价基准改为LPR报价类似于免费获得一些利息减免:在经济压力时期,LPR报价短期内保持相对低位的概率较大(从目前的经验来看,5年期LPR的波动频率明显小于1年期LPR 且未来大幅调整的概率较低),在未来LPR报价再次上涨的时点,贷款可能已经还清。 因此,贷款期限越短,越有利于尽早调整基准。当然,如果采用average capital的还款方式,也会变相减少未来贷款的剩余本金,基准改为LPR报价相对有利。

LPR基准转换对银行影响大吗?

据估计,LPR定价转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体可控。从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公布浮动利率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所以我们很难直接推测所有浮动利率贷款的总额,但从实践经验来看,中长期贷款一般都是以浮息的形式发放的;同时,根据2018年上市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剩余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贷款(短期贷款和部分即将到期的中长期贷款)约占40%,剩余的60%(当然也包括部分扶贫贷款)是本次基准调整的对象。同时,我们梳理了2018年上市银行年报中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的贷款占比。平均而言,剩余期限超过一年的贷款的相对比例约为5: 2。因此,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现有浮息贷款的重定价日都切换到3月1日,那么如果1年期LPR下行10Bp,5年期LPR下行5Bp(符合2019年至今的节奏),对2020年银行总利息收入的影响约为3.86Bp如果假设所有待转换贷款的重定价切换到2021年1月1日,对2021年银行年利息收入的影响约为5.14Bp,目前截至2019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仍为2.2%。因此,在保守计算假设下,银行覆盖LPR的净息差导致的利息收入压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体可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要不要换LPR基准?中信证券:要考虑这三个因素":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36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