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打造扶贫产业经济带。本报南宁讯(记者/王克初实习生/梁冰心通讯员/谢梦龙)青山碧水、山歌特色美食,南宁市良庆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竹鼠、中草药、黑皮冬瓜、特色养殖业如雨后春笋。两年来,良庆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发展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形成扶贫产业经济带,促进贫困群众稳步增收、脱贫致富。
为推动扶贫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良庆区大塘镇引进南宁市重点龙头企业在桥板村发展小龙虾养殖。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吸纳贫困户17户。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300万元,集中流转土地1166亩,建设改造养殖池塘16个,循环水、巨草生态养殖,实现投放鱼苗、龙虾苗4万斤。计划三年内完成养殖加工一体化的小龙虾产业链,向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企业壮大的发展目标迈进。
贫困村崇桃村引进了竞技养生小镇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将吸引贫困户劳动力到企业就业,精准扶持贫困村脱贫致富,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加快发展。
贫困村民脱贫创业不容易。手头没有启动资金,很难跨过扶贫的门槛。面对困难,大满村益民中华竹鼠养殖合作社创新“四方承包”扶贫运作模式,以小额贷款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帮扶、村企共建、带动扶贫”的工作思路,签订“四方协议”,由金融部门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发放扶贫贷款资金。贫困村民以贷款额度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发展特色养殖。
2016年,这种运作模式在良庆区率先完成了第一批产业扶持小额贷款的审批和放款,60户贫困村民共获得扶贫贷款资金300万元,迈出了脱贫的第一步,集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扶贫产业经济带促进乡村振兴。良庆扶贫产业经济带以规划建设贯穿9个贫困村的环形路网为纽带,采取“产业+扶贫”的模式,拓宽产业扶贫渠道,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良庆区投资5020万元,改善贫困村通村道路43公里,改善贫困村9人饮水工程,贫困村生活生产用水保障明显增强。此外,每个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了1至3个优势产业,31家企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615名贫困村民从中受益。并安排扶持资金420万元,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使贫困村平均集体经济达到2万元以上,为脱贫攻坚打好基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南宁市良庆区扶贫办上班时间,产业促扶贫":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02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