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制图软件完成产品设计,纳入仿真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采用生产控制软件进行自动过程控制...如今,工业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R&D的全生命周期、中国制造企业的设计和生产运营,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新时代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37条政策措施,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接下来如何改进?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6-2019年,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
走进上海飞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的设计师们正在用一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新一代粉体输送设备的产品设计。“机械设备的产品设计会产生大量的图纸和文档,这对绘图软件的响应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之前用的软件经常出故障,兼容性低,不得不用插件,限制了产品设计能力。
2018年5月,飞润机械决定全面引入陈豪CAD软件,一举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保证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顺畅,大大减轻了设计师的工作量。“突破核心技术后,我们自主研发的CAD软件打开了市场。”苏州陈豪软件有限公司总裁路翔介绍,该公司去年软件销量超过7万套,年收入增长40%。
工业产品的研发进入仿真阶段后,也离不开工业软件。例如,在开发新车时,制造商应该进行碰撞安全测试。“过去,安全测试需要用真车来做。有的车型平均100次检测,每次花费20万元左右,前后耗时三个月,严重耽误新车上市。”安石亚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峰说。现在有些厂商利用国产CAE软件在短时间内无限重复“虚拟碰撞”,可以将实车测试次数减少到30次,节约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在生产控制阶段,工业软件也很重要。
机器轰鸣,空气体干净,所有设备自动运行,投料、成品、包装一气呵成。从事精细化工的三棵树四川生态工业园涂料厂是怎么做的?
步入中控室,谜底解开:巨大的显示屏上,所有数据实时跳动,关键流程图一览无余。显示屏后面连接的机柜室里,一排排电脑整齐排列,内置的各类生产控制工业软件,是驱动智能工厂的“中枢神经”。“我们定制的生产控制软件,实现了生产现场全过程、质量跟踪、能源管控的智能化管理。”孔众科技有限公司流程优化软件中心总经理顾勇说。
从R&D、设计、生产控制到信息管理,工业软件在现代工业生产的所有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中国工业软件发展进入快车道。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增速保持在15%-20%,远高于全球市场5%左右的增速;去年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达到172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
提高水平是有优势的
很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工业软件产品空市场更大,优化迭代机会更多。
工业软件有多重要?比如,如果说生产设备和相关硬件是制造业的“躯干”,那么工业软件就是制造业的“大脑”。
据CCID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负责人徐亚倩介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系统化发展和专业化迭代的产物,其背后是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设计原理、核心流程、机理模型等重要的工业知识。
“应该看到国产工业软件的差距和不足。”梳理中国工业软件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许晓兰认为,国内工业软件仍处于“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的状态。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业软件的短板在哪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企业对工业知识和技术经验的积累重视不够,导致重要工业软件的开发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特别是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服务于工业场景的嵌入式软件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徐亚倩表示,从市场主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厂商多为中小企业,R&D能力和投入相对有限,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但在调研和采访中,专家和企业纷纷表示,虽然我国工业软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优势和红利。
一方面,中国有发展工业软件的良好土壤。在顾勇看来,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数量众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为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诸多机遇。“成熟的工业软件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更新迭代。用户群体越大,使用时间越长,工业软件的迭代速度越快。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为工业软件产品提供了更多优化迭代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国智能制造的加速将倒逼自主工业软件迎头赶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相对成熟的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及其标准体系,工业软件市场空将达到数千亿元。
其实很多企业一直在努力,在追赶。“一方面,我们不断提高与其软件的兼容性,赢得用户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在自主研发跨平台、多终端的CAD软件,目前已经获得了6000多万用户。”路翔说。
同时采取措施促进发展
提高工业软件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发展工业软件,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差距,稳扎稳打,补齐短板。对于未来的发展,很多专家和企业都给出了建议。
——大型工业企业、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共同努力,集聚发展合力。
“用户需求是工业软件研发的动力。大型工业企业作为最大的需求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工业软件研发,提供应用场景,缩短供需缺口。”徐亚倩呼吁,大型工业企业应给予中国工业软件企业a 空试错和成长的空间,通过试点示范,不断完善软件的能力成熟度模型,逐步增强用户信心。
“国外软件行业普遍形成了龙头企业主导的格局。由于市场门槛较低,国内工业软件行业的集中度仍有待提高。”顾勇认为,应尽快整合资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战略R&D机制,共同推动工业软件的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人才供给。
“发展工业软件,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在徐亚倩看来,由于工业领域对人才的吸引力往往不如互联网公司,所以工业软件领域一直存在专业人才缺口。“建议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和项目,通过提高薪酬和股权激励,加大工业软件企业对顶尖专家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许晓兰说,工业软件的研发需要具有数学、机械、软件等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但目前一些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缺乏行业基础,往往是懂软件的不懂流程,懂流程的不懂软件。“未来要充分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潜力,加强校企对接,根据产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深化国际合作。
“关键的核心技术是来、买、得。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要实现中国工业软件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必须深化开放合作。”许晓兰说。
徐亚倩也认为,中国的工业软件产业要想进一步提高水平,必须积极融入全球工业软件产业体系。“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跨国R&D团队,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在技术R&D标准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具有中国产业特色的高端产品。”(记者韩鑫)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工业软件:历史级别的大拐点,工业软件发展前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02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