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柳传志爷爷:柳文伟当年在镇江就是靠买办发家的,世代买办家族

柳传志爷爷:柳文伟当年在镇江就是靠买办发家的,世代买办家族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01

晚清时期镇江丝绸业非常发达,包括丝绸业和棉纺织业。早在光绪年间,就有裕记、裕康祥、泰康、弘康等大型丝绸商店,以及恒源昌、福和祥、元丰祥、怡和祥、怡顺祥等多家棉店,市场十分繁荣。

这种繁荣很快被抗战的烽火打断。镇江失陷后,百分之几百被烧焦,对镇江的商业打击最大。两个行业关门出逃,直到两年后才慢慢缓过气来。

1939年,丝绸界元老杜与镇江四大领军人物袁淑和、刘、关、关友树分别出资500万法郎和1600万法郎,经镇江县工商局批准,成立了一家丝绸店,取名“丁大祥”,寓意“三足鼎立,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店址位于现镇江大西路店址。

杜原本是个做布摊的小商人,他的布摊经销当地机主手工编织的彩色格子布。布摊品种正合适,颇受市民欢迎。虽然利润不多,但是销量在增加。

当时,镇江有一个著名的书店老板,刘·(山花堂的老板)。杜见为人忠厚,善于经商,在丝绸生意上很有一手,非常赏识他。经人介绍,他租下了老金章鞋店的后屋作为店面,从布匹摊变成了小批发,既扩大了生意又避免了风吹日晒的艰辛。杜感谢刘并为他的合作尽了一切努力。刘也愿意向投资,但限于实力不足,只能少量入股。杜仍负责店铺经营,布料的采购已扩展到上海等地,供需与日俱增。后来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经营,只能维持。与此同时,老金章鞋帽店生意清淡,关门歇业。杜租下了老鞋帽店的门面房,筹备了棉花零售店,并将其扩大为批发和零售企业。

“丁大祥”开业后,杜任经理,关任副经理兼财务主管。这家店的经营方式以批发零售为主,主要经销本地机修工织的彩色格子以及上海、苏州、无锡、江阴等地生产的彩色面料、色织布、呢绒丝绸等品种。当时的棉花市场以小商贩和摊贩为主,“丁大祥”丝绸店大规模脱颖而出。

当时,占领区的华东军事当局对纱布实行全面控制,不允许随意运往其他地方。日本洋行只卖黑、白、蓝、丝布、元贡布、元哔叽等大宗商品,不卖当地适销的色布。所有经营棉布的企业都受到了影响。

在那种情况下,为了收紧批发,扩大零售,丁大祥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公开、黑暗甚至冒险的渠道寻找货源。

1940年,在日本的支持下,王伪政府在南京成立,继续对日寇经营棉布,但放松了对棉布的管制。杜在上海找到渠道,引进印花布、呢绒、丝绸、色织布。他的店铺棉布品种比较齐全,因此零售生意越做越红火,积累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没过几年,“丁大祥”就买下了相邻的善华堂书店,经营面积大大扩大。当时镇江几十家丝绸店中,规模超大,品种超全,堪称业内“龙头老大”。

抗战胜利后,大家兴奋地重建家园,内战却爆发了。

镇江物价飞涨,纸币像废纸一样贬值。镇江丝绸布业元气大伤,一度倒闭,丁大祥几乎撑不下去了。直到1949年镇江解放后才得以幸存。

新中国成立后,“丁大祥”捐粮110吨支援前线,在“抗美援朝”的洪流中也积极捐款,为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

此时,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镇江成立工商业联合会,恢复丝绸、布业同业公会。作为镇江私营商人的杜率先加入了这一组织。

“丁大祥”打着国有经销代销的牌子,靠少量银行贷款充实货架商品,生意逐渐好转。

1956年,是新中国实现工商业公私合营的一年。根据和平改造和赎买的方针,杜接受了公私合营的条件。“丁大祥”丝绸店改成了白底黑字的招牌,由市民代表周光杰全权负责。私人方杜为副主任,关负责业务管理。

02

1958年,镇江市成立百货商店,鼎大祥丝绸商店隶属于百货总公司。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固定利息政策的终止,丁大祥从合资企业转为国有公司,享受国有公司的同等待遇。

上世纪60年代,镇江地方办事处给下乡知青发放的纱布等生活用棉纺织品,被指定在丁大祥免费供应。次年被指定为镇江第一家供应化纤布产品的商店。这期间,丁大祥的生意蒸蒸日上,隔壁原来的华侨商店被合并,改成了丝绸、毛织品专柜。另外还设置了棉布柜、印花布柜、色织厂柜等专柜。为丝柜提供专门的量身定制服务,聘请资深技师现场裁剪,专人缝制,准时发货。广受客户好评。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当时“破除资本主义”等原因,丁大祥又改名为“襄阳”丝绸店。杜和其他私营经理也从“襄阳”丝绸商店转移到盈江商店。

1973年,对原有店面进行改建,营业面积增至450平方米,成为当时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呢绒丝绸商店,被业内人士尊为“面料之王”。

1977年,由于年久失修,屋漏严重,襄阳丝绸商店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了一座三层高楼,成为镇江市规模较大的专业丝棉零售店。

在操作上,商品分类,分柜销售。除了保留原有的专柜,还设置了专门的专柜,开设零头,既方便顾客选购,又为顾客细心。

由于老店开业,店面扩大,品种繁多,顾客选择余地大,生意十分红火。1974年,改造前销售额为74万元,1977年新开时销售额达到178万元,当年利润收回全部建楼投资。

以前买布,也用这样的布票。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第三次调整城镇职工工资,居民收入增加,市场活跃。今年,向阳丝绸店销售额飙升,达到202万元,比上年增长28%。此后,该店销售额每年增长8%。

1985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分流了居民购买力。今年向阳丝绸商店的营业额减少了。

第二年,丝绸店在与主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后,在店内实行指标分解、超额提成的方案,提高了大家的参赛积极性,年销售额在空前达到302万元。

1987年,该店装修改建,恢复了“丁大祥”的字号。请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为百年老店题写“丁大祥”的金字招牌。

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老字号在体制上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到2000年,他们已经负债累累。“厂商要货款,银行要还贷,工人要工资。”资金紧张,企业奄奄一息,年销售额只有200万。

2001年底企业改制,成立镇江“鼎大祥”商贸有限公司,并在市区新开中山路分店,营业面积260平方米,加上原有店面,总营业面积达到628平方米。经营纯棉布、化纤、精纺呢绒、丝绸、床上用品等近13000个品种。是镇江超大型专业纺织店。

“丁大祥”改制及一系列改革激活了企业的内在活力,更重要的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同时,“丁大祥”还引进国内外一流的专业缝纫设备和电脑立体熨烫设备投入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增加了订单量。自2002年以来,这个老字号品牌的销量迅速增长。不久,“丁大祥”相继代理金利来、萨奇等一线品牌,开拓新的业务渠道,销量突飞猛进。

孟茜路和解放路“鼎大祥”分店的相继开业,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老字号品牌的连锁经营。

与时俱进的丁大祥还推出了服装CAD设计系统和量身定制的客户电子图像采集系统,实现了从门店到工厂的信息无缝对接,提高了服装生产的质量水平。

2015年,镇江市商务局举办了首届镇江老字号品牌授牌仪式,“丁大祥”旗袍秀也在仪式上举行。这些精致的旗袍经过改良,加入了现代元素,上面的刺绣更是妩媚动人,时尚典雅,令人眼花缭乱。

2016年12月,老字号进驻万达商圈,开设鼎大相生活馆。

如今的“丁大祥”有五家连锁店。入驻丁大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精心设计各种服饰,让顾客在私人裁缝开始一场中西礼服的体验之旅。

我和丁大祥的老员工交流了店铺的历史。

历史的洗礼,战争的摧残,时代的变迁,镇江的老字号“鼎大祥”就是这样一家历经沧桑,八十多年依然保持诚信传统的老店。

随着近年来的旗袍热、汉服热,丁大祥又热了。紧跟时代脉搏,以诚为本,是商家一直制胜的法宝。丁大祥能穿透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柳传志爷爷:柳文伟当年在镇江就是靠买办发家的,世代买办家族":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904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