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陷入“校园贷”危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武汉某大学100多名学生在一些分期网络平台上借钱、消费、出借身份证,其中一人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银监会联合14部委开始集中整治“校园贷”市场,暂停涉嫌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的校园网贷业务。尽管校园贷一直受到严格监管,但与大学生相关的负面事件仍时有发生。泉州一大学生被校园贷催促,躲在桥下4天4夜;学姐为了得到报酬,诱骗学姐进入传销组织。从这起校园恶性网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无法控制的消费欲望,以及校园贷的各种诱人手段。

校园贷模式很多大学生借钱实现梦想。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公开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大学生看不透校园贷诈骗陷阱,防骗能力平均分也只是及格。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消费基本靠家庭支撑。学生往往处于潮流的前沿,他们的消费欲望不亚于一些收入正常的成年人。
通过在一些校园贷平台上查询官网,助学贷款的金额和原因如下:“借6800元给女朋友买个iPhone6”“毕业后自己创业3万元”。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大学时代,那是一种刚刚离开父母,经济上还没有完全脱离父母的半成熟状态。但是在校园这个小环境里,学生对物质的渴望和相互之间的攀比是逐渐加强的。目前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单反穷三代,iphone(苹果)毁终身。”而很多大学生为了最新的苹果手机透支明天的钱来完成自己现在的消费“梦想”。这就给了一些非法的校园网贷平台和个人牟取暴利的机会。
根据媒体报道的大量负面事件,校园贷的乱象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生为了满足大学生自身的消费需求,通过网络分期平台购买一些超出一次性支付能力的电子产品;二是以“刷单”的方式从网络平台获取贷款,而不是其他。因为所谓的“客户”和刷卡公司无力支付后续款项,导致学生陷入还款泥潭。如果说前者还是一种正常的消费现象,只是由于行业监管的缺失,出现了很多“裸条”、“催客”等不规范的问题,那么第二种就是以点对点借贷为载体实施的诈骗犯罪。

化解校园贷风险,学生和平台都得“治”
最近校园贷的舆论基本都是以指责和滥用校园网贷平台以不正当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为导向,逼迫大学生还款。这种指责不无道理。由于前期整个校园贷行业门槛低,监管不严,一些不合规的平台使得校园贷这个潜在的消费信贷市场乱象丛生。我们也应该看到,校园贷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平台的责任,大学生抵御诱惑和辨别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从根源上解决风险,校园贷平台首先要提供一些与还款能力相匹配、额度适中的小额消费金融产品,把风险屏障贴在最前端。很多风险还是在于借款人跨平台多头借款。各借贷平台需要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实现与征信机构的联网,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完善贷款资金流向记录,防止借款人在多个平台过度借款。在校园贷中嵌入更多的消费场景,将消费场景与助学贷款挂钩,保证学生借的钱用于学习而不是挥霍。

“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向校园贷转型的过程中,其经营行为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无论是面对校园贷,还是未来不可未知的社会风险,都应该有所警觉。
学生方面,要加强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素养的培养。谈不上赶潮流,大学生比谁都快。在遇到网络诈骗时,要强调“不涉世不深”,加强对刷单诈骗和裸条侵权的警惕和鉴别,也要对自己的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测。
文章来源-海河财经:www.haihejinrong.com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校园贷,大学生如何面对校园贷的困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89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