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地和首部,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淅川农信社坚持将扶贫贷款发放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加大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力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截至11月底,累计投放小额扶贫贷款8.91亿元,带动15884户51181户贫困户增收。在农信社扶贫资金的带动下,淅川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69555人减少到43238人,减贫率37.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94元,同比增长11%。在河南省扶贫综合评价中,淅川县连续三年位居前列。
淅川农信社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始终战斗在精准扶贫第一线。联盟成立了精准扶贫中心,负责金融精准扶贫的组织实施、产品开发和协调工作,形成了县联盟精准扶贫中心、乡镇社区、村普惠金融服务站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坚持信用先行,以“整村信用”为抓手,建立贫困户“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县贫困户信息采集全覆盖。广泛筹集扶贫资金,向人民银行申请6亿元扶贫专项资金。
县联社根据金融精准扶贫需求,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先后推出“严敬扶贫贷”、“产业扶贫贷”、“生态产业贷”等扶贫拳头产品,服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微龙头企业、扶贫效果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项目。“生态产业贷款”是淅川农村信用社扶贫的主要金融产品。去年以来,合作社利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向富森医药公司和20多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发放扶贫贷款3.5亿元,在丹江沿岸建设了3.8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工厂用工、季节性用工,每户年增收约1.5万元,带动7000户贫困户脱贫。
该县联社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渠道,以“贷款”行动和扶贫车间建设为抓手,创新推出“农信社+企业+扶贫车间”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依托“小车间”,推进“大扶贫”,服务“民生”。该社出台专项政策,带动贫困人口数量与贷款额度相匹配,引导企业建设扶贫车间,吸引贫困户就近就业。去年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8亿元帮扶贫困车间,带动服装、汽配、制鞋、纺织等4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兴办“扶贫车间”75家,直接吸纳贫困人口6298人就业。
县联社把防控贷款风险放在首位,为扶贫做了大额贷款担保,县财政建立风险补偿,按约定比例分担实际风险。一期已达到2266万元。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由地方政府、银行、省农信担保公司、省担保集团签订四方协议,按比例分担风险,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农信社发放贷款解除后顾之忧。(决策探索杂志记者通讯员李罗尔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扶贫小额贷款的政策要点,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方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446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