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地方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央+地方政府直接债务(2022年)
国债托管余额24.3万亿元;地方债托管余额34.8万亿元;a小计:各级政府直接债务59.1万亿元。
城投平台债务(地方隐性债务)
2022年城投平台债务余额65万亿;15万亿表外地方隐性其他债务;(其他隐性表外债务由地方政府关联/担保,约为地方直接债务的10%-30%)。
小计B:地方政府隐性债务80万亿元。
注:A+B是狭义的政府债务:约139.1万亿。
注:2022年12月30日,遵义最大的投资平台遵义路桥宣布,其银行贷款155.94亿元展期20年,前10年只付利息,后10年付本金。(贵州是地方债占比最高的省份)
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负债(2021)(广义政府负债)
央企负债总额68.3万亿;地方国企总债务129.6万亿;小计C:中央/国有企业负债总额197.9万亿元。
注:截至2022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债务达6万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947.4亿元。
国有金融企业(2021)(广义政府负债)
中央金融企业负债总额210.9万亿;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负债总额102.8万亿;注:由于各级财政银行的负债主要来源于“各种存款”,存款是政府/企业/住宅部门的资产。因此进行相应的扣除,扣除比例大致为80%:
d小计:实际国有金融总债务313.7万亿X20%=62.7万亿。
行政事业(2021)(广义政府债务)
中央政府行政负债总额1.6万亿元;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债务总额9.9万亿元;e小计:行政事业负债总额11.5万亿元。
注:根据202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年,政府办医院总负债1.76万亿元,接近三甲医院亏损的46%。
注:广义的C+D+E政府债务:272.1万亿。
Total -1:狭义和广义的政府债务为411.2万亿元。
2.银监会预计,到2021年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总余额为52.7万亿元;全国民营企业债券余额约1.5万亿;Total -2:民营企业债务总额54.2万亿。
3.居民债务中长期贷款(主贷款)40万亿,计算利息保守估计70万亿;短期贷款(消费贷款)17万亿;信用卡贷款,即信用卡未还金额9万亿;小额贷款(借/花/白条等。)1万亿;Total -3:居民总负债约97万亿元。
4.2022年9月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全口径外债:
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4261亿美元;央行外债余额782亿美元;该行外债余额10484亿美元;其他部门外债余额9288亿美元;全口径外债余额248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万亿元;注: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3.13万亿美元。剔除外债2.48万亿美元,实际可动用外汇储备6500亿美元。
Total -4:全口径外债17.5万亿人民币。
总债务:579.9万亿
5:债务构成汇总A-债务汇总
债务类别
债务金额
(万亿)
总比例%
狭义政府债务
(政府直接借款)
139.1
24.0%
广义政府债务
(中央/国有企事业单位)
272.1
46.9%
私营企业债务
54.2
9.3%
居民债务
97
16.7%
全口径外债
17.5
3.0%
总数
579.9
100.0%
“泛政府”和“泛居民”的负债比率
债务类别
债务(万亿)
总比例%
泛政府债务
411.2
70.9%
泛居民债务
151.2
26.0%
全口径外债
17.5
3.0%
总数
579.9
100.0%
泛政府债务=广义政府债务+狭义政府债务
(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政府+中央国企)
泛居民债务=居民债务+民营企业债务
(政府无偿债责任,居民+民营企业)
泛意大利政府债务是泛意大利居民的三倍!
总债务/国家GDP=4.8倍!
居民狭义债务:10.8万/人
居民一般负债:41.4万/人
青马说
Q1-为什么它不是资产?只是债务?
资产价格会随着市场和需求剧烈波动。比如一套房子可以值1000万,也可以值500万。当资产没有实际效用时,其价值就会大大贬值,甚至为负。比如商场入住率高,就有高价值,反之,维护成本甚至可能为负;无形资产更难计算,技术应用了就是价值,没有实际使用就一文不值;资产是“弹性价值”,负债是“刚性价值”。无论经济健康与否,我们都应该更加重视负债!
Q2——政府债务比例远高于居民债务比例。
历史教训:1998年国企下岗潮
国企的高负债、低效率是1998年下岗潮的主要原因;
从1998年至今的7年间,国有企业裁员近3000万人,裁员60%。不良贷款从1997年底的1.69万亿急剧上升到2000年底的3.68万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40%;当时大力推行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经济迅速转型。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直接消化了大量下岗的国企工人。
市场经济很重要。
民营经济只占总债务的1/4;贡献税收50%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贡献70%以上的技术创新;贡献80%以上的劳动就业;贡献超过90%的企业数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有多少债券,中国有多少债务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5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