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安金融官方2月7日消息,吉安市民间事务办公室近日召开2023年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第一次协调会,会上提出取缔辖区内非法设立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深入核查,妥善处置相关风险。
经梳理,上述5家公司名称中均含有“消费金融”字样,但并非持牌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其中4家在做简单的注销公告,另一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作为持牌业务,消费金融自2009年试点以来,仅发放了30张牌照。近年来,当消费成为推动内循环的重要因素时,各行业机构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上海农商行、湖州银行等7家地方银行正式宣布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非法设立5家“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向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用于消费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据金融机构持牌经营原则,2013年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提出,消费金融公司名称中应当标明“消费金融”字样。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消费金融”字样。
工商信息显示,吉安市非办取缔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22年,5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均位于吉水县巴度镇。
上述5家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金融领域:从事金融机构委托的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
其中,江西一分分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最早的一家,注册于2022年7月,注册资本500万元。
江西中泰消费金融公司由中邦金鼎投资管理(山东)有限公司100%控股..从股权渗透图可以看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倪华江。倪华江是青岛中经银泰资产管理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江西众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元,三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周武清(江西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由周武清变更为冯)。
目前上述公司还在营业,前四家都在做简单的注销公告。2023年1月31日,中民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纳入原因是无法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联系。
根据吉安市政府金融办地方金融科发布的消息,市政府金融办、市市场监管局、吉安银保监管分局、人民银行中支支行和吉水县相关部门对吉水县巴度镇非法设立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风险处置专题研判。
会议明确,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坚决取缔5家违规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彻查并妥善处置相关风险;要加强商事登记管理,完善沟通协商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好机构登记;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对潜在风险机构的事后监管检查,继续推进非法集资风险“扫楼清街”专项行动,共同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
地方银行对牌照的热情越来越高。
消费金融行业从2020年开始进入规范期。近年来呈现出强监管的主基调,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下,监管政策以规范和提高质量为主,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审批“关口”收紧。据梳理,2021年和2022年,仅有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获批筹建,目前仍在筹建中。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为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总资产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击的2020年相比,资产大幅恢复。
当消费已经成为推动内部流通的重要因素时,各行业机构获取消费金融牌照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一些机构为了拿卡,选择走“曲线路径”。
2022年8月,南京银行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同意受让Suning.cn集团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36%股权和江苏洋河酒厂有限公司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5%股权,股权变更完成后,南京银行成为苏宁消费金融大股东,持股比例由15%增至56%。上述股权收购完成后,苏宁消费金融已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22年12月,金诚消费金融也进行了股权变更。原股东浩泽净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3.55%股权进行拍卖,最终由公司在微博分期平台潇湘有品下竞得。
今年1月19日,由华融消费金融更名而来的安徽宁银消费金融名称再次变更为“浙江宁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同时,企业地址也由安徽迁至浙江宁波。此前,2022年5月,银监会同意宁波银行转让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股权交割完成后,宁波银行持有公司76.7%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经安徽银保监局批准,更名并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
至此,在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公司数量进一步扩大至22家,其中有16家具有地方银行背景。
事实上,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也是最新一波申请注销金牌照的最主要参与者。
比如,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实施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四川银行、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等法人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起设立理财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据不完全分析,近年来,至少有7家地方银行表达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愿景。比如,早在2020年7月,上海农商行就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湖州银行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拟申请设立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消费金融公司;江阴银行和福建海峡银行董事会已通过该行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议案。
从原因上看,《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下发后,明确提出本地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使得城商行借助互联网开拓异地市场受到限制。
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出的消费金融牌照的“含金量”也因此水涨船高。
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消费信贷业务将是银行的“重头戏”。今年取消黄金牌照的审批还能“开”吗?银行、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将如何施展魔力,才能把取消黄金牌照收入囊中?我们将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吉安5家“消费金融公司”被取缔 消金牌照含金量凸显城农商行竞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4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