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劳莹莹小杨是一个95年出生的女孩。她在网贷平台借钱三年,目前负债24万。
在小杨借款的背后,越来越频繁且触手可及的网贷广告和电话推销依然铺天盖地。一些金融知识薄弱、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容易被网贷平台诱导滋生无节制消费的观念,每年轻则负债累累。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贷行业的乱象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身上,以“万元日息”概念吸引贷款;贷款门槛低。不管谁是成年人,只要有手机号和身份证,就可以借一笔钱,而且填写的信息很随意,也可以申请贷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年轻人点对点借贷的问题引起了一些NPC代表的关注。
以贷养贷
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网贷是在她大四毕业之后。她在Tik Tok app上看到一则广告,从此开通了人生第一笔网贷,很快就打了款。
“那时候,我什么兴趣也不懂。我就是觉得可以跟你借六千,每个月只需要还六百。一点压力都没有。当时我安慰自己,这个网贷我能还清。网贷额度越来越高。只要填好资料,就可以借八千或者一万。”小杨告诉经济观察报。
后来小杨急需贷款,偶尔看到“钱花”的广告,上面写着“最低年化利率7.2%,一天借1万元利息只在2元”。她被这句话吸引住了,以为一天借10万就是20元,一个月后就只有600元了。于是她立即下载了“花钱”app查看额度,绑定手机和身份证信息后,立即获得300元新客户专属的利息券,并提醒“请完善个人信息”,填写“职业收入”。页面默认“职业类型”为企业员工,“税后月收入”为1-2万。小杨没有换页面测算额度,跳转页面显示“额度为”
“借钱太容易了,只要填一点资料就能借到钱。”虽然利率没有想象中的低,但小杨还是很快在“优华乾”里拿出一笔贷款,借了1万元,日利率0.037%。按照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借了6期后的总利息为285元。
一开始她觉得每月还款好像很近,可以还了。但正因为如此,我不想和亲戚朋友说,只好申请下一笔网贷。既然总是要借,那么只借一点点金额似乎就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计划,开始走以贷养贷的道路...
更悲剧的是,这个月小杨“点”平台的时候,不小心点到了高射炮平台,被迫打了款。“我删除App后,莫名其妙收到三个陌生人转来的1500元,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白白赚了4500元;结果还款日到了,收到一个越洋电话的短信,大家都吓傻了。因为删除了app,不知道怎么还款,甚至加到了骗子客服的QQ里。最后加了真实客服,重新加载app准备还款,看到还款金额就傻了。五天时间,1500到账,还款3000。但出于害怕被暴露通讯录和信用信息,我还是老老实实还了钱。我也静下心来查了各种资料,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高射炮平台。”小杨说。
有网贷经验的人都有一把辛酸的眼泪。不仅是小杨,就连陈先生也在玖富万卡借了一笔钱,其中除了每年的利息,他觉得自己也进入了被“坑”的行列。陈先生借款15000元,分24期还款,每月还款1074.98元。经计算,还款总额为25799.24元,然后合同金额为23121元。确认贷款时,页面会弹出一个“服务包消费明细”,上面写着“以下是包含九富普惠网贷撮合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服务包。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不是九富普惠提供的。会员客户选择、认可并自愿购买和支付以下三方服务,担保费1124元,网贷信息技术服务费1319元,信息咨询服务费697元。”。
“乍一看,最后还款确实比合同金额高了2678.52元,利息也不高。但是年化综合资金成本高达30%以上,我只借了1.5万。我因为杂七杂八的事情被扣了8121元,最后还要按照利息和期数还款。这个成本很吓人。”陈先生说。
还有一些互联网打车平台,利用打车流量入口,向用户推送“借车通道”界面。比如滴滴,乘客打车支付后,一个界面写着“您本周已获得【借车特权】,绿色申请通道已开通,仅本周一次”。
陈先生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点击“进入通道”后,他需要开一个滴滴金融的账户,绑卡测算金额,声称最低日息0.02%。陈先生借2万元,日利率0.098%,即9.8元中的1万元日利息高达35.28%,每月本息一并支付。他觉得利息比高利贷高。
个人对个人贷款问题引起关注。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法庭庭长陈海义提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明确贷款利率、风险、还款期限和消费信贷要求,避免虚假宣传;加强消费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的跨平台合作。,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打通信息鸿沟,保证个人贷款需求与收入匹配或与整体负债水平匹配。
据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于2018年8月。截至2020年底,已积累两年多数据,受理互联网纠纷审判执行案件113223件,包括被告为自然人的互联网金融案件、网络直播打赏案件等。涉及网络消费和借贷的案件占了近一半。
陈海义表示,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我们发现18-35岁的年轻人是互联网金融案件中的“主角”,占比超过60%。其中,虽然18岁至25岁占4.32%,但现场悬赏案件的当事人中,18岁以下占94.73%。“我们发现,如果未成年阶段存在直播打赏等不良互联网消费观念,成年后很容易陷入消费借贷的问题。我们在校园里接触过很多18-25的大学生网贷的案例。很多都是买网游装备,还有直播打赏,给明星集资,订房,送礼物帮他们。所以我们认为未成年人直播打赏和网贷有关。那么18-25岁的年轻人习惯了互联网借贷,到了25-35岁,更容易以贷还贷,进入过度借贷,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的。而且互联网金融案件中18-25岁的比例在上升,25-35岁的趋势更加严峻。这种趋势相当令人担忧。”陈海义说。
陈海义认为,青少年消费借贷问题严重的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络平台过度包装,部分机构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各种消费场景中植入金融产品广告,过度宣传借贷消费等概念,超前消费享受。容易诱导金融知识薄弱、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滋生无节制消费的观念。此外,目前互联网金融各平台之间缺乏全面的管控。一些年轻人在这个平台借到钱后,即使欠了钱,也能很容易地从另一个平台借到钱。一旦逾期,很容易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以广州互联网法院案件为例,90%以上的网贷涉案人除了进入法院执行的,其余债务均未还清。
陈海义认为,要完善征信体系,防范多头借贷风险。加强消费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的跨平台合作。,实现不同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弥合信息鸿沟,保证个人贷款需求与收入匹配,或者与整体负债水平匹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苍溪县白衣镇缙云村党支部书记李俊也呼吁加强对网贷的监管和整治。
李俊在建议中表示,随着网络借贷和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享受着点对点的借贷服务。大部分网贷平台不需要任何抵押就可以简单申请。不管是谁,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有手机号和身份证,就可以借一笔钱。很多人受不了借钱消费冲动和超前的诱惑,结果犯了一个错误。最终被迫以贷还贷或借钱赔偿,甚至酿成各种悲剧。
鉴于此,李俊建议完善网贷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不良点对点借贷的监管,要求任何网贷机构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中央金融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广告管理部门要协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责任,加强监管。
同时,李俊建议,提高贷款申请门槛,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借款人的消费状况,不能给靠负债生活、没有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逾期的“罚息和违约金”也需要透明合理的计算,“按日滚雪球”的高息方式需要加强清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消费者315宣传,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878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