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尽锐出战读音

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尽锐出战读音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春风拂面,五彩缤纷,益州大地生机勃勃。

放眼村镇,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彝族乡这片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随着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整齐划一的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惠及企业、村民小组和贫困户。路通了,村美了,日子甜了,干部群众更有精神了。

扶贫的工业支持

开春以来,禄丰县高枫乡何山村委会岔河村村民普兴一直很开心。“我作为股东养的生态黑猪今年卖得很好,加上分红,日子越来越好。能心情不好吗?”他说。

普兴一家日子很不好过,因为儿子在外打工,妻子是残疾人,又缺乏技能和资金。2017年,高枫乡与中国农业银行、陆丰双峰良种猪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高原生态黑猪养殖,帮助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普兴办理了3年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用于股票养殖,每年固定分红3000元。同时还饲养5头黑仔猪,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回收出口。

产业承载着脱贫致富的希望。魏初坚持把它作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支撑,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按照“稳粮、强畜、促特色、促果、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一产、二产增值加工、三产融合,提升“老品牌”,实施“新品种”,打好“特品牌”,长短结合。选产业,抓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两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模式,建立分红、订单、电商、吸纳就业等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确保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贫困户。

泉州把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死任务”和“硬目标”,确保40%以上的扶贫资金支持产业。仅2018年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8.7亿元,占资金投入的52.99%。通过强有力的进村入户政策,宜州全面实现了产业规划引导、项目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项目利益连接机制“四个全覆盖”。

目前,泉州新增农业经营主体4992户,带动贫困户7.9万户30.05万人发展扶贫产业,覆盖率100%。基本实现县村三级电商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全覆盖,南华县电商扶贫实践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评价和肯定;在全省率先建设51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拓宽渠道促进就业

“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稳定拿2500多,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刚刚领到工资的于志祥在大姚县刘矩镇洪光村委会的扶贫工厂兴奋地说。

为解决刘矩镇7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大姚县在洪光村谷底集中安置点成立了李颖刘矩小粉丝生产合作社,依托当地的李颖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初加工车间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了5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的建成,为贫困户搭建了新的就业平台,实现了从普通农民到企业工人的转变,真正做到了“留在村里,就地致富”。

楚雄州始终把就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就业的组织性和稳定性,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转移行动,通过训转结合、搭建平台、扶贫工作坊、精准帮扶、强化保障等措施,打通渠道,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能人帮扶、企业帮扶”的就业扶贫新路子。

对有条件、有意愿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本地特点,分类确定培训项目和工种,依托专业机构开展全员指导培训,以增强就业技能为导向,注重扶志扶贫、思行结合、转变观念、转移就业,积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同时,积极搭建转移就业平台,认真开展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不断组织就业洽谈和招聘,采取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农民工资金,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通过“省内外输出一批、县外转移一批、县内企业用工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有效实施转移就业。对失业、不能离家、脱贫的贫困劳动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大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屋、仓库,建立“扶贫车间”,发展前景好、投资少、见效快、就业灵活的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

统计显示,2018年,全州贫困人口就业6.45万人;建成扶贫车间39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396人;开发公益岗位1780个,培养致富带头人1137人,培训2270人。

“稳定就业是标本兼治的政策。短期内,能使贫困户快速增加收入,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勇气。从长远来看,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可以从根源上消除贫困的原因。”国家扶贫办一位负责人总结道。

比学习赶超别人更勇敢。

“我们村去年得了两次红旗,既是奖励,也是对大家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我们要继续努力,让村子环境更好,生活更富裕。”姚安县光禄镇孝义村党总支书记李因坚定地说。

李银口中的“红旗”,是姚安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奋起直追、自主创业、勇担责任而设立的创新考核机制——在全县77个村委会开展了以“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的“四面红旗”评选活动。每给一个村颁发一面红旗,村干部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每月获得200到500元不等的补助,符合条件的干部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表彰和荣誉。

“村干部现在都在努力争红旗,他们对干事的热情也带动了普通人。我们村有的人成了种植大户,有的成了养殖能手。”孝义村村民马福恩感叹。该村原有的38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在庄园打工等措施已全部脱贫,该村也被评为“扶贫红旗村”。

卓有成效的“四面红旗”评价机制,也是楚雄州坚持强化基础、狠抓党建推进脱贫攻坚实践的生动样本。

按照“12345”抓党建促扶贫的工作思路和党建扶贫“双促进、双提升”的要求,宜州深入开展“扶贫先锋行动”,坚持在扶贫一线加强组织、汇聚力量,选派干部、教育人才,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力,有效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州整合组织优势、智力优势、人力优势、财力优势,动员和团结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12636名基层党组织、党员、乡镇干部、驻村工作人员组成了“十万扶贫大军”,责任明确,全员上阵,打响了一场反贫困的“人民战争”。

为鼓励干部在扶贫战场大显身手,宜州采取财政投入、考核评价、创收激励、社保衔接等“四个合力”措施,完善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鼓励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恪尽职守、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记者饶勇(转自3月31日《云南日报》第一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尽锐出战读音":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79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