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刘玲王静每经编辑:魏冠宏
航天通信(600677,SH)公告披露,子公司智慧上海派存在应收账款逾期近45亿元、巨额债务违约、业绩虚假等严重风险。红牌科技的登场,引出了智慧海派的造假“流水线”。神秘的“C单”背后,是数十家关联公司,更有令人瞩目的关联交易。
国家商报记者近日发现,2016年取代酷派成为智慧上海第一大客户的宏派科技还有另一个马甲——五诺科技,两者都是智慧上海的大客户,也是智慧上海的关联方。
不仅如此,航天通信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的公司中,香港星一科技董事廖汉斌与宏达创新(智慧海派关联方)总经理同名;香港和创知止创立的深圳公司甚至隐藏在HTC的创新办公室里,与其共享一个注册地。
“红派”和“五诺”是海派的关联方。
五家供应商中有三家是智慧海派的关联公司,很神奇。然而,这只是聪明的上海学校之间关系的“冰山一角”。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有三个手机品牌与这位精明的上海老板关系密切。除了已经出现的红派和上海贵族,还有一个中午的承诺没有提到。
搜索航天通信发布的公告,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2016年突然跃升为智慧上海第一大客户的鸿牌科技,在航天通信的公告中如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宏派科技最后一次亮相是在航天通信2017年半年报“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名单中,金额高达5亿元,上市公司计提坏账准备120多万元。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第三大的是上海五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五诺)。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3亿元,计提坏账准备46万元。
国家商报记者惊讶地发现,上海五诺(成立于2016年7月28日)的老板是鸿派科技的老板——范炯毅和邱,而上海五诺的母公司是江西五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五诺)(成立于2017年7月5日),江西五诺的母公司是鸿派科技。
与红派的“低调”不同,五诺似乎“众所周知”。在百度上搜索,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五诺手机的报道,范炯毅也多次以五诺科技董事长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据媒体报道,范炯毅早年在中兴负责通信设备的研发,后转战手机市场。加入酷派负责国际业务,后来作为斐讯全球营销总裁出席各种活动。
从范炯毅的简历可以看出,中兴、酷派、斐讯都是智慧海派之前的客户。如果这是红派、武诺派、智慧海派的关系,难免牵强。对此,国商报记者联系了范炯毅本人,询问了五诺和鸿派的情况,但他只表示“我们转型了,手机业务会越来越少。”
鸿牌科技与五诺科技的关系是“秘密”的
那么,上述公司和智慧海派是什么关系呢?这时,江西HNA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HNA)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
工商资料显示,江西HNA总经理名为蒋湘剑,蒋湘剑也曾出现在宏派科技的股东名单中;江西HNA的法定代表人是曲红,宏派科技的原投资人和法定代表人也叫曲红。此外,江西HNA的股东和监事是关键人物永靖。此人是深圳盛宝龙原总经理兼执行董事,与上文提到的智慧海派有关联,人称“精杰”。
通过层层关系的渗透,记者发现,鸿派科技和五诺科技通过江西海航和深圳盛宝龙与智慧海派有关联,关系可以说非常“隐秘”。
此外,在红牌科技和五诺科技双双出现的航天通信《2017年半年报》中,还有一家与智慧海派关联的公司——深圳市鼎立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立华)。除了丁力华,前面提到的深圳盛宝龙、迎聚丰也再次出现。
工商资料显示,鼎利华成立于2007年,注册地址与上述供应商相同,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怡园路202号马家龙文体中心B座,具体为8楼801室。2014年3月,鼎立华将总经理变更为永靖,并增设监事朱泽标。
在马家龙文体中心,记者曾“口误”问上述物业管理处的人,“听说过一个叫丁志华的公司吗?”该人立即回应:“丁志华?应该叫丁丽华,丁丽华。我知道。也是他们集团的公司。这些人已经要求我们更换给租赁合同开发票的公司,所以我们都知道这些公司的名字。”
大客户应收账款逾期是真的吗?
复杂的关系,疯狂的财务造假,这一系列的“操作”可能已经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这一点上,还有一个谜团没有完全解开——巨额应收账款逾期,这笔钱到底流向了谁的口袋?
航天通信曾在公告中称,子公司智慧上海学校“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2019年以来大额应收账款未收回,资金链断裂,导致银行贷款逾期。智慧海派应收账款余额57.04亿元,逾期金额44.59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78.17%。其中,国内客户15.53亿元,逾期金额14.60亿元;海外客户41.51亿元,逾期29.99亿元。
从智慧海派逾期客户来看,主要是海外客户。查询航天通信2017年以来的财务报告可以发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排名前五的公司多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公司。通过进一步调查和实地走访,国家商报记者发现,这些客户也与智慧海派有着不小的关系。
对比航天通信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财报披露的“期末应收账款前五名”,记者发现,排名第一的是一家名为香港和创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和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为5.33亿元、11.78亿元、11.57亿元。
香港工商资料显示,香港和创成立于2017年3月15日,董事为周晓梅。换句话说,当香港和创在2017年成立时,它成为了航天通信的大客户。这个“套路”看起来似曾相识,宏派科技也是如此。成立不久,就成为了智慧上海学校最大的客户。值得注意的是,港和创已于2019年9月19日“停止活动”,即停业。
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在注册和创之前,周晓梅在深圳注册了一家类似名称的公司“深圳市和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和创)”,目前也已注销。值得注意的是,其注册地址也是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怡园路202号马家龙文体中心B座11楼。
不仅如此,记者还从物业管理处获得了两份租赁合同。乙方为深圳和创和宏达创新,租赁地址为“怡园路202号8楼”。
不同的是,HTC创新的签约时间是2017年8月1日,租期为2017年8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深圳和创签订日期为2018年4月1日,租赁期限为2018年7月4日至2021年1月31日。
“八楼的合同是两家公司签的,一家是深圳和创,另一家是宏达创新。他们也在一起。反正是为了‘开发票’,所以要分别跟两家公司签。”上述物业管理处人士告诉记者。
至于“开发票”,他解释说,“因为我们发票的标题要和租赁合同的公司名称一样,他们本来就是HTC(创新)签的,所以我们只能开发票。深圳和创为了有票据,分别签了两家公司,费用一人一半,所以两份合同除了名字不一样,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看另一家公司,香港星艺科技有限公司(香港星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星艺)。这家公司出现在航天通信2017年年报的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名单中。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41亿元、6.96亿元、6.20亿元。
在网上查询这家公司,没有得到公开信息。然而,当国家商报记者进一步查阅董事信息时,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廖汉斌”。这位董事与HTC创新总经理廖汉斌同名,星一科技董事廖汉斌的住址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但记者未能进一步确认是否为同一人。
根据现有资料,香港和创和香港星艺确实是智慧海派的客户。航天通信在回复2017年年报问询时提到,2017年智能海派的主要客户包括香港和创和香港星艺。
航天通信及其子公司多次被曝造假。
在航天通信2019年半年报的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名单中,除了香港和创和香港星艺,还有LETIGO电子有限公司(乐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天数码);大活力香港有限公司(唐生叶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生叶巍)、力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力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源科技)。
乐天数码最早出现在航天通信2018年年报中,当时以5.75亿元的金额位列“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第五位。2019年半年报中,乐天数码排名上升至第二位,金额也上升至7.14亿元。工商信息显示,乐天数码成立于2016年3月16日,刚刚注册,目前状态为“仍在注册中”。
唐生叶巍成立于2010年6月。航天通信2017年、2018年末、2019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5亿元、10.16亿元、6.5亿元。力源科技注册于2016年11月7日,出现在2019年上半年航天通信应收账款前五名名单中,余额为5.5亿元。
起初,记者并不确定这三家公司也是智慧海派的客户。但记者从原Smart海派内部员工张明处获得了一份Smart海派及其子公司2018年1-9月的销售台账。记者查询账本时发现,上述5家有应收账款的公司在账本中都可以查到,也就是说,这5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基本都属于智能海派。张明告诉记者,这五家公司的销售金额都很大。
对于国家商报记者通过公开资料、多方采访、实地采访发现的关联关系,以及业绩造假的事宜,记者多次致电航天通信与证券部、智慧上海派新任董事长、智慧上海派总部,均未能取得联系。此后,记者也向航天通信与证券部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回顾历年公告可以发现,航天通信及其子公司此前多次被曝造假:
2007年11月6日,财政部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第13号公告,其中提到:“航天通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至2005年通过其他单位计提资金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
2010年8月18日,浙江证监局发现航天通信两家子公司虚增收入。
2013年12月,航天通信被浙江证监局发现。其子公司易迅科技通过伪造虚假的购货合同、销售合同、收货单据、出库单据、验收单据等单据,以及与浙江元亨通信等5家公司流动资金,虚构与浙江元亨通信的销售交易,虚增营业收入近4556万元,虚增净利润近441万元。
有些故事一开始就预言了结局。“孤独的贵族家庭”和“平民富商”的婚姻以悲剧告终。如今聪明的海派深陷泥潭,航天通信也急于断臂自保。这些业绩造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需要等待证监会的调查结果。
总之,这不仅仅是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和疯狂的财务造假,更是一部手机行业的兴衰史。一个代工巨头倒下的背后,是产业的日新月异和技术的大浪淘沙。
精明的海派在酷派大金倒下的时候,没有选择增加R&D投入,发展新的知名品牌,而是依靠关联企业和虚增业绩“浴火重生”。最后的辉煌只是“水中月”。然而,在业绩亏损的背景下,航天通信非但没有内生增长,反而盲目收购标的,为公司“输血”,最终面临退市风险。
国家商业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航天通信45亿“业绩雷”背后:数十家关联公司演绎“虚假繁荣”造假有前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554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