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上海 乡村,乡村人才公寓、母婴康养村、电商平台……上海强村富民花头多

上海 乡村,乡村人才公寓、母婴康养村、电商平台……上海强村富民花头多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强村富民是大家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方面的新尝试和新“花头”。

此图为上海大研的微信公众号。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今,乡村振兴正让上海的郊区村庄变得更具吸引力。粉刷过的瓦片,小桥流水,野趣盎然的景色,让乡愁不仅仅停留在上海的郊区,也让它自己沉浸在更多都市人的心里。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重大课题。随着本市低效农村建设用地削减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这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研究新的致富途径尤为重要。近日,市农业与农村委调研组深入农村,调研总结了各涉农领域探索的强村富民新路子。让我们来看看。

路径一:改革创新,激活要素价值

各涉农地区通过制定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特大城市的市场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土地、资本等要素价值,从改革创新中寻找动力和活力,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从而增加农村财富积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嘉定区加强区级资源统筹,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探索农业区“104”区块建设用地指标统筹,重点增加北部农业区4个镇(外冈、徐行、华亭、嘉定工业区)用地配置, 对符合相关规划的区域,确保每个镇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100亩,以镇为单位在工业园区搭建平台,发展物业经济,实现镇村两级。 目前,全区已有8个涉农镇筹备成立项目平台公司,注册资金合计8.28亿元,其中村级集体平均持股比例约为60%,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闵行区在近三年的环境综合治理中,探索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镇(街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一定比例的银行贷款,用于回购、改造或开发经营物业,使全区各村克服了转型之痛。据统计,近三年来,该地区规范建设增量物业约26.22万平方米,改造存量物业约15.18万平方米,回购经营性物业约54.38万平方米。累计新增租金收入超过3.8亿元,2018年集体经济组织分红6.32亿元,人均分红5130元。

在推进198减“造血”工程过程中,青浦区出台了该区搬迁安置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配套政策。通过新城开发建设项目对接,有条件出让土地,在开发成本价内用减少的补偿资金为集体经济购买优质商业物业。目前,赵翔、许婧、华新、重固、李安堂等5个镇的71个经济合作社开展了成本价购买搬迁安置配套商铺项目,涉及商铺面积7.2万平方米,年租金可达5000多万元,其中赵翔镇近两年实现收益分配1281.28万元,经济合作社平均分红142.36万元。

在浦东新区张江镇,科学城企业众多,人才一房难求。2018年以来,该镇所属全资企业与新丰村有闲置房屋的村民签订房屋租赁协议,打造农村人才公寓样板房,根据入驻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规划设计,满足科技人才的不同需求。一年来,张江镇探索了政府主导,农民提供住房,镇企转型的“乡村人才公寓”模式。“农民房”改造成长租公寓,既促进了农民租赁的规范化管理,又使农民每月每套房子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也为政府筹集保障房提供了新的来源。

路径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充分结合当地的禀赋优势,通过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产销对接,实现农业从“量”到“质”的转变,从而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这是各涉农地区通过加强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奉贤区吴芳村近年来为解决黄桃种植面临的“三旧”问题,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栽培、规模化种植,巩固黄桃生产能力,改造提升老桃园480亩,建立黄桃分拣系统,引进盒马鲜生等商业主体,共同打造“你喜欢的桃”自营电商交易平台,形成了农商对接、农民与合作社对接、养殖对接。此外,村里还组织开发了“桃花酿造”、“黄桃音乐节”等文化创意产品,使桃农收入从原来的万元翻了一番。

青浦区东田村积极发展红柚子产业,依托上海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培育优质品种,成立了全市首家成功种植食用柚子的合作社。通过现场采摘、认购、认养,农民每棵柚树可获得2000元的销售收入。同时,该村还打造了以红柚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开发了“柚子酒”、“柚子面膜”等延伸产品,打响了“青浦红柚”产业品牌。

崇明区园艺村是中国瓜子黄杨之乡。全村近800名村民中,有675人种植黄杨木,种植规模超过1000亩,被誉为“崇黄杨木”的发源地。近年来,该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种植管理模式,推出“最美园艺黄杨木”微信官方账号,搭建网上黄杨木交易平台,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改变了过去农民“卖筐”的低端销售模式。同时,村里聘请了上海植物园的盆景艺术专家,成立了“艺苑”盆景工作室,向村民传授修剪技术,将青翠的黄杨木改造成精美的盆景作品。全村黄杨木产业收入从2017年的30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4000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4500万元,户均增收约2.2万元。

路径3:跨界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

各涉农地区在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以跨界融合为手段,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农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方式,实现农业经济向农村经济的转变。

浦东新区赵桥村、嘉定区向阳村等7个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采取“农户+村集体或合作社+社会资本投资”的模式,利用市场的力量盘活农民闲置房屋,开发农村村民住宅,通过专业设计改造,赋予旧房新的“活力”,使农房租金由“每间”变为“每平方”,农民年租金收入可由原来的3万元翻两番。农民在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民宿的经营中,从“房东”变成了“管家”,既获得了工资性收入,又有效促进了村里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同时,他们通过与企业对接合作,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每个村的农产品平均销售额比过去增长15-20%。

闵行区创新村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2018年以来,该村利用住宅基地合并释放土地红利的契机,依托古村落文化美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61栋闲置农房委托赵楼古镇公司统一经营,打造了集文创、养老、民宿为一体的休闲空客房。同时,借助赵家楼古镇二期开发项目,该村恢复了会说话的纸、竹编、豆腐脑作坊、皮革作坊等当地传统手工业,由赵家楼古镇免费提供50个自产自销的分流点,免除了每年5500元/户的租金,使从事产销的每户每年增收1万元。

宝山区塘湾村利用该村林地占总面积40%的生态优势,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母婴保健村。依托“母婴保健”理念,以萱草“母亲花”园、萤火虫亲子游为延伸产业,开展孕妇休息、母婴保健、婴幼儿护理、亲子度假、学前教育等服务。预计年经营收入达到5000万元,村集体收入年增长率达到6-。塘湾村产业转型升级后,不仅实现了从“种田”到“种景”的转变,村民收入也进一步提高。据测算,引进新兴产业可逐步为本村及邻村村民提供180个就业岗位,年均收入5.5万元。

路径四:利益联结,实现共同富裕。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股东经验的要求,各涉农地区在强村的同时,注重建立农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大河有水,小河满”,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松江区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扶浦南等经济薄弱地区农村集体资产。浦南的叶榭、新浜、茅岗、石湖荡四个镇共同成立浦南集体发展有限公司,与浦北的解珍、中石化合作投资加油站项目,并建立收益分配机制,规定集体经济分成20-30份。按照设想,浦南四镇的农民总收入将通过股份分红持续增长。

金山区代井村积极挖掘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禀赋,采取从单纯的地主变成搭便车的投资者的经营模式,与杭州蓝天园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村里的600亩苗木基地改造成“百花齐放的海洋生态公园”,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公园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村集体用于土地流转奖励,生态停车位收入全部用于农民土地。这样,2018年村集体增加收入41.88万元,今年有望进一步增加。

通过调研,市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认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

一是重视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特别是要处理好强村富民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村要主动谋划,已建村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渠道,特别是新物业、新产业。

第二,注重加强土地资源的供给。在调查中,土地供应问题是农村基层反映最多的。减少的建设用地指标既要向乡村振兴示范村倾斜,也要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支持中远郊纯农业区发展,保障设施农业用地和休闲农业综合用地需求。

第三,重视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操作性措施。指导各涉农地区梳理好经验好做法,解决瓶颈短板,结合实际出台农业收入倍增操作办法。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报道等方式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

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裕生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原题为《乡村人才公寓母婴健康村自营电商平台.....上海强村富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上海 乡村,乡村人才公寓、母婴康养村、电商平台……上海强村富民花头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55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