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在线11月3日讯(通讯员欧雅琪)今年以来,长沙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密贯彻“三高四创”战略定位和使命,大力实施“强省”战略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叠加优势,结合园区实际,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提升配套设施,强化宜居产业品质城市塑造。
医疗设施的改善是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日开业的长沙经开医院是一所混合所有制的综合性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医院位于人民东路与黄兴大道交叉口,紧邻长沙地铁6号线龙华站,交通便利。由长沙经济技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沙经开医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2019年7月开工,分两期建设,规划床位1200张。一期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床位510张。
(医院开的。)
医疗设施的完善不仅包括医院建设,今年还增加了长沙经开区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疗服务,开辟了一对一就医的绿色通道。同时,园区在交通网络、教育医疗、公租房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提升公共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高地。
(长沙经开区路网不断完善。)
交通网络方面,长沙经开区将建设连接园区与长沙Pro 空核心经济区的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远大东路(长珠高速-龙峰大道)、连接黄花片区与星沙城区的东西向主通道李湘东路(大众北路-唐斌路)、三一智联重卡项目(李丽)重要配套道路黄花大道(黄花税务所-黄花大道)。
此外,长沙经开区根据企业出行需求,开通星沙产业基地园区至广生地铁站定制公交-园区班车E线,对园区内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企业、学校、居民小区合理设置线路和站点,实现园区内公交与地铁的短接和“无缝对接”。协调共享园区内亚太实业、湘江电缆等企业电动自行车运营人员分布,打通服务企业员工最后一公里。
曾几何时,很多外地高管、技术人员来长沙经开区应聘时,经常会问“有没有国际学校?”要知道,他们把高学历看得特别重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就会打退堂鼓。
(长沙未夕国际学校老师正在授课。)
没有犹豫,没有委琐。长沙经济开发区与新加坡威视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了湖南省第一所国际学校——长沙未夕国际学校。这样,那些择木而居的“候鸟”就会带着家人和嘴巴飞到星沙去发展创业。
随着园区外国人数量的增加和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要,长沙未夕国际学校现有的校舍已不能满足外国人、港澳台专家的需求。为此,长沙经济发展集团计划投资约5.5亿元人民币扩建长沙未夕国际学校。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先后建设了长沙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星沙实验小学、李亢克兰利学校、长沙未夕国际学校等教育项目,园区教育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今年秋天,南亚星沙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近日,南亚星沙实验学校传来好消息。学校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12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湖南最大的公租房崔莹花园内景。图片由长沙经开区提供)
硬件条件完善的湖南最大公租房崔莹花园,可容纳2万产业员工,可拎包入住的国际人才公寓东方社区,是园区解决企业员工住房需求的有力支撑。截至今年10月,长沙经开区已为三一集团、福田汽车、兰斯科技、微众化工等42家企业职工提供公租房,服务产业工人8120人。同时参与制定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职工生活配套园PPP项目运维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盈翠园还积极完善和优化小区网络信号覆盖,开通食堂等生活商业配套设施,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
系统创新升级全面提高行政许可审批效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如何“亲商、安商、助商、富商”打造企业发展沃土?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许可审批效率,是长沙经开区的解决方案之一。
今年,长沙经开区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发挥自贸体制创新优势,率先出台《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小微园区建设、提高平均亩产效益的实施办法》,鼓励园区企业从“增量发展”走向“存量经营”,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平均亩产效益。
针对部分企业资金不足、意愿不强的客观现实,园区先后出台了建设零收费、降低自持比例、经营补贴、亩产效益奖励等激励措施。同时,园区对利用持有的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建设小微园区的企业不提高地价,实行建设“零收费”,可扩大R&D房屋比例,给予产权分割,并有每亩税收优惠、园区运营奖,引进有资金、有经验的经营者合作开发。
截至10月底,中电光谷、何明工业园、湘联科技、元品生物、国顺科技、万通科技等25个园区项目提出了建设小微园区的意向,5个项目实现了接入。
其中,中电光谷整体项目将有12栋总面积9.8万平方米的建筑建成小微园区。目前2栋已经封顶,20家企业达成预约。何明工业园一期三分之一将建成小微园区。目前已有一家企业达成预定。“通过小微园区建设,预计投产后园区将增加项目投资40亿元以上,增加税收5亿元以上。”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积极完成湖南省“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先进制造业极简审批任务,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极简审批若干措施》,推进先进制造业全周期极简审批,服务先进制造业全链条创新发展,保障先进制造业全要素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推进行政审批最小化。今年,长沙经开区深入推行企业开办“一事一办”,将企业开办包办理时间压缩到3小时以内,为企业进驻提供全程免费代理服务。深化创业秘书服务,全面为企业介绍园区政策体系和产业规划,在发放四枚印章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企业免费发放电子印章。深入实施“我要一件事一件办”,对简单低风险项目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从项目审批到施工许可的全过程审批。大力推进“四即”审批,实施阶段性竣工验收。
金融服务的升级不断丰富园区金融资源的供给。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刚需。今年,长沙经开区以打造一流金融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金融帮扶、企业上市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金融赋能,凝聚金融力量,为市场主体实现更大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今年1月,园区正式成立区域性金融租赁公司,在原有金融服务中心、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继续丰富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牌照。大力引进优质金融机构,改善园区金融资源供给。其中,交通银行长沙自贸区支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自贸区支行、湘银担保公司、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开业,今年已有17家金融机构落地。
推广“金融集市2.0”新型融资服务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截至9月23日,已举办20场金融集市,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超14.8亿元,其中融资担保8.4亿元,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2.6亿元,过桥贷款2.6亿元,风险补偿金1.2亿元。其中,“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顺利开展。星城租赁与何山智能通过融资租赁共同推动工程机械设备出口,RCEP成员国融资租赁合同首期签约成功,首期投资1000万元。积极推进金融救助、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融资贴息等政策性资金,切实降低园区企业融资成本和金融机构运营成本。
今年,长沙经开区还先后召开了拟入园重点企业座谈会和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推进企业上市座谈会;管委会领导带队到园区企业现场办公,及时了解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堵点;邀请深交所、市金融办、专业中介机构专家亲临企业,为企业把脉,为企业顺利上市保驾护航。2022年已经有1家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过会,2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并被受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的持续保驾护航,精准的政策引导,资源的多向输送,企业发展软环境的厚植,带动各行业争夺高地。长沙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宣传贯彻市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创新拼搏,勇攀高峰,多措并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谱写园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长沙高新区营商环境,长沙经开区商务中心区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54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